“战‘疫’先锋”福建省交通执法系统系列访谈

李轶令:每日奔波700公里 守护“返家”路

【查看原图】
厦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直属大队四中队中队长李轶令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 焦艳摄
厦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直属大队四中队中队长李轶令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人民网 焦艳摄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2020年07月17日11:12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福建频道联合福建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推出的福建省交通执法系统系列访谈:“战‘疫’先锋——福建交通执法一线的故事”。今天我们请来厦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直属大队四中队中队长李轶令,让他来跟我们分享战“疫”故事。欢迎李中队长。

【李轶令】:主持人好!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我们先看几张照片,请问李中队长,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李轶令】:这几张照片是今年2月份拍的,当时我是厦门19个高速卫生防疫检疫站的检测员之一,我们全体队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就放弃了休假,全员到岗,直奔厦门防疫第一线,为入厦旅客进行测温、检查入厦登记等工作。执法人员不仅要高强度日夜坚守岗位,更要克服风雨寒热等多变天气带来的困难,我一口气坚持了28个日夜,累计检测车辆135万余辆次,人员317万余人次,体温异常人员186人。2月23日,我就圆满结束厦门高速口测温工作。3月1日,我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奔赴福州,同公安、卫健部门人员一起,组成厦门驻福州转运工作组,负责从福州入境、目的地为厦门的境外人员转运入厦工作。

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全副武装,穿上防护服,带上护目镜和N95口罩,我觉得最难捱的是天气突然升温的那几日。当时,室外已是逼近32度的高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会功夫就已是一身汗水湿透,连护目镜里也都是细碎的小水珠。可按照规定流程,转运大巴不能开启空调,必须保持空气流动,于是从福州到厦门一路上,只能这么闷着来,再闷着回去,每一天都是近700公里的来回奔波。那段时间,我在厦门与福州之间往返了14趟,如果要把那段时间走过的路加起来,恐怕都接近10000公里了。

【主持人】:战“疫”一线10000公里,可想而知在这10000公里当中,有多少的汗水,还有多少的坚持,您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转运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李轶令】:在所有的转运任务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患有肠癌并刚刚经历了4次大手术的美国旅客林女士。3月24日,林女士与其丈夫从纽约乘机到长乐机场后,当即因气促、气短直接由120救护车送到了急诊抢救。待病情稍微稳定后,林女士及家人马上向转运组提出了转运请求,但怎么转运?如何将林女士在转运途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万一路上出现紧急情况,如何处置?这些都是摆在我眼前的大难题。那天,我拨打、接听的电话都有上百个,手机都被打得发烫。期间,与病人家属最长的一个电话打了快一个小时,全力向家属解释国内的政策,安抚他们的情绪。经过多方协调联系,我终于联系上长乐医院的救护车,由福州方面派出专门的医护人员,在保证隔离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林女士踏上了返家之路,安全抵厦。

另外一段难忘的经历与我的妻子一起度过的。我的妻子是一名社区医院的医生,从疫情初期我们两个就各自忙碌在一线,一直是聚少离多,后来我来了福州,她干脆连我的面都见不上了。在分离了快一个月时,她忍不住了,悄悄对我说,不然我去见见你吧!我不打扰你工作,就在旁边静静看你一眼就好。就这样,她站在厦门转运酒店门口,看着我忙碌的背影。

在完成移交工作后,趁着车辆进行消杀时,才有空和她说上几句话,我非常感谢她在这段时间里,对家庭的付出和牺牲,作为一名丈夫,我亏欠她许多。真的,只能对她说一声谢谢!再说一声,有你真好!

【主持人】:真是令人羡慕的爱情,在这个爱情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爱,同时还看到了奉献,正是你们舍小家为大家,才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全体厦门市民的平安和健康。那么,现阶段你们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工作亮点呢?

【李轶令】:厦门交通执法支队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同时,我们还专门制作了这样的宣传彩页,里面的内容主题是“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并在五一期间、端午期间等假期,在我们的厦门动车站、邮轮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景点门口等进行发放、动员,提倡市民游客们都能文明出行,主动配合做好防疫登记,不瞒报,不乱串等,市民朋友也都很支持。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中队长做客人民网福建频道演播室,同时也感谢您跟我们分享战“疫”一线的故事,以及感谢所有工作人员的坚守和付出,谢谢您。

【李轶令】: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下期再会。

(谢小姿、兰志飞、詹伟业) 

 

“战‘疫’先锋”福建省交通执法系统系列访谈

施孝春:当好交通“守关人” 冲锋在“疫”线

分享到: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