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南岸新城加速騰飛 竹岐新區打造高端休閑度假區

2020年01月19日09:40  來源:福州晚報
 
原標題:竹岐新區打造高端休閑度假區

去年4月,地鐵2號線的通車激活了閩侯竹岐鄉交通的“大動脈”﹔如今,十多個交通路網建設項目多點開花,打通了鄉內的“細血管”。隨著閩越水鎮、金水湖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等億元級別的商旅項目相繼落地,竹岐新區迎來了新一輪的開發熱潮,正全力打造閩侯高端休閑度假區。

良好的生態環境、拔地而起的新住宅、迭代升級的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的交通路網,讓這座崛起於閩江南岸的新城加速騰飛。

地鐵2號線蘇洋站。

交通:

閩侯二橋主橋明年合龍 構建“六橫五縱”路網

去年4月,福州地鐵2號線正式通車,閩侯成為福建首個通地鐵的縣。其中,地鐵2號線蘇洋站位於閩侯竹岐鄉內,目前該地鐵站外設置了公交站點,群眾進出中心城區由以往的“公裡裡程”提速成“分鐘裡程”,融入了福州半小時生活圈。

在軌道交通的支撐下,閩侯城市化進程和高質量發展開創了新的局面,竹岐鄉作為閩侯中心縣城“東擴南進”戰略中的關鍵,也乘著地鐵通車的東風,持續完善區域配套,將城郊與城區緊密聯系起來。

去年1月,位於竹岐鄉春風村的閩侯二橋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起於316國道竹岐段,止於閩侯縣城濱城大道,全長3.535公裡,將成為連接閩侯縣城甘蔗街道、荊溪鎮和竹岐新區的全新跨江通道。項目總投資約16.82億元,是閩侯近年來單體最大的民生項目。目前,該項目南北兩岸施工主棧橋已搭設完畢,預計在2021年7月實現主橋合龍。項目建成后,竹岐新區群眾可通過閩侯二橋快速直達縣城,實現閩侯大縣城跨江聯動發展。

閩侯二橋還將與起於竹岐的福州地鐵2號線,以及起於荊溪的福州地鐵5號線產生聯動效應,讓竹岐鄉與福州中心城區真正實現無縫連接。

此外,竹岐新區內的“六橫五縱”路網建設也已全面鋪開,江濱路與防洪六期工程同步採用堤路結合方式建設,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新區1號路已經建成,2號路、3號路正加緊建設,近期還將啟動5號路、6號路、竹岐大道建設。

這些道路不僅將盤活新區路網,還將帶動沿線村庄的經濟發展,未來竹岐的交通將真正四通八達。

位於竹岐鄉春風村的閩侯二橋項目。

建設中的閩越水鎮。

重點項目:

推進12個億元級項目 打造“福州后花園”

金水湖環境極佳。

在閩侯全力推進建設竹岐新區的大背景下,竹岐鄉的竹岐、汶洲、蘇洋等7個村隨之納入閩侯大縣城區,並以綜合服務、商業休閑、文化旅游為主導功能,全力打造閩侯高端休閑度假區。根據竹岐鄉的區位條件,主要以發展旅游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為主,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福州后花園”,鄉內共有12個億元級重點項目正同時推進。

離地鐵蘇洋站不遠,沿著316國道約10分鐘車程的地方,便是省重點建設項目閩越水鎮。這是按5A級景區標准規劃設計、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大型旅游綜合體項目,總投資93億元。該項目以水系為串聯軸線,建設福榕漁港、青紅市井、梅音書院、月老婚俗等10個板塊,通過20個主題展館和近百個人文景點,展示閩史、閩商、閩學、閩居、閩食、閩器、海洋七大文化,再現千年閩越水鄉風貌及老福州百業百態。目前,項目的城門樓已建成,正在進行內部裝修,沿街仿古建筑已粗具規模,有望今年下半年開街。

竹岐鄉內的金水湖三面環山,一側臨江,環境極佳,森林覆蓋率高,是適合度假養生的避暑勝地。目前,竹岐鄉正在打造金水湖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2500畝,分三期建設,總投資15億元。其中,一期將利用1600畝的金水湖天然資源,開發金水湖觀光、養老、濱水養生三大主題,同時,結合山地環境開發書院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閩江水岸四大主題。

同時在建的還有悅瓏灣、泰禾金水湖山城等市重點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

此外,竹岐鄉還計劃引進神龍谷、福地山旅游綜合體等項目,投資總額達20億元,以旅游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為主、第二產業為輔的經濟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產業:

穩步發展工農業 加快開發休閑農業

竹岐鄉土地面積224平方公裡,是福州蔬菜生產的主要基地之一,全鄉蔬菜種植面積7500畝,年產量在2.5萬噸以上,果樹栽培面積11300多畝,年產量超4500噸,是福州重要的菜籃子基地之一。

目前,竹岐第二產業主要以小型工藝品制造企業為主,全鄉工業企業171家,以榕山工業區為主,其余企業分布於316國道沿線兩側。其中,規模以上木藝家居企業達22家,經過10多年的沉澱發展,借助高效的交通網絡,沿316國道計劃打造一條數公裡長的蘇洋木藝走廊,並陸續推出蘇洋木藝走廊宣傳,在正月期間打造一場蘇洋春購會,屆時市民可體驗“坐地鐵到蘇洋,賞紅木購家具”的便捷。作為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竹岐鄉未來將重點發展智能化機械裝備制造、電力與環保裝備產業、現代食品飲料產業、服裝輕工業和現代生產服務業。

近年來,竹岐鄉半嶺村通過美麗鄉村和幸福家園建設,鄉村面貌發生很大改變。如今,村“兩委”積極響應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當地極具特色的村庄,計劃做足生態休閑農業文章,發展鄉村經濟。

目前,竹岐鄉正致力於挖掘半嶺村獨具特色的船厝文化,希望重現當年水上集市的繁華。據了解,半嶺村的標志性建筑輪船厝,是全省僅有的兩個輪船形態的民國建筑之一。隨著村內河岸景觀帶的完成,輪船厝周邊的舊民房計劃改造成民宿酒店,並建設一個直徑5米以上的大水車,重現當年水力發電的情景。

此外,以羅洋為中心,輻射周邊葉洋、前山等6村2萬多畝的林地,正推進油茶種植加工、食用菌種植、林下經濟等特色農業,打造農業、林業主陣地﹔結合113縣道拓寬改造,半嶺、火炬、南洋等村也在連片發展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目前,竹岐鄉正加快開發天台山自然風光,逐步完善設施,朝觀光農業、創意農業和智慧農業方向發展。

(責編:吳舟、陳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