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城市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漳州開發區凌波社區排查點下“硬招”,出“實招”,堅持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借助“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品牌優勢,迅速建立起“區級領導+部門+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形成巨大合力,全力以赴共筑疫情防控堅強堡壘。
黨建引領 吹響集結哨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
凌波社區居民成分復雜,有臨時居住的居民、外來人口、出租房屋,人戶分離的情況非常普遍。要在短時間內摸清楚萬個住戶,對僅有16名工作人員的凌波社區而言,談何容易。
疫情發生后,在漳州開發區黨委委員、招商漳州副總經理韓春生的指導下,社會發展局第一時間抽調21名干部下派到凌波社區排查點,組建起一支由社會發展局干部員工、社區居委會、小區物業、社會力量組成的隊伍,成為社區防控工作的“生力軍”,積極協調解決防控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好人員排查、應急處理、隔離人員管控等工作。
冬夜的9點,寒風凜冽,何越超緊了緊身上的外套,哆嗦著跺了跺腳,抬頭又數了一遍亮燈的戶數,“15戶,沒錯。”說著在登記表內填上數字。何越超原是社會發展局農林科的工作人員,被抽調過來參與珊瑚苑片區的摸排工作,這個片區多老舊樓梯房,每次摸排他得一棟棟、一戶戶地跑,從一樓到八樓上下不知走了多少趟,有的住戶白天不在家、電話不接,還要利用晚上時間還要走一遍。
連日來他和他的“戰友們”用行動與時間賽跑,用腳步丈量社區,始終沖在疫情排查的一線,“到社區為群眾服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何越超坦言道,社區工作繁雜,對他而言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錘煉。
“疫情緊急,入戶摸排十分重要也有風險,但是我們黨員同志始終沖在前面。”凌波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江玉惠說出了全體社區工作者的心聲。
從除夕那天開始,江玉惠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工作超10個小時,她母親住在隔壁小區,連著十幾天都沒見上面,隻能電話問候,老人家不免會埋怨幾句,“其實她知道我工作性質的,只是心疼。”江玉惠說。
何越超、江玉惠的付出,是凌波社區排查點全體黨員干部共同戰疫的縮影,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他們充分發揮著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當先鋒、作表率,將防疫落實在點點滴滴行動中。
“小網格”織起戰疫“大防線”
凌波社區有44個小區、橫跨近20公裡,居民大多是來自五湖四海的外籍人,分散范圍廣,地毯式摸排難度大。
在漳州開發區管委會的部署下,社會發展局立即行動,“因地制宜”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採取黨員領導干部劃片包干、黨員設崗定責等方式將凌波社區分為三個片區,以點帶面開展地毯式大排查和網格化管理,有力地扭轉了社區疫情防控的困難局面。
早在1月23日,凌波社區排查點的工作人員放棄所有休息時間,電話摸排出184名從湖北或途經湖北返鄉的業主,打響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槍。
在新一輪的摸排工作中,凌波社區排查點創新性採取“五個一”模式,即按照1個片區隊長+1個社區工作人員+1個社發局工作人員+1個社區醫生+1個物業公司工作人員的形式組建小組,按照實際情況責任細化到樓棟、排查到戶到人、嚴格建檔立卡,重點對社區內的空戶、租戶、商鋪進行信息登記,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您好,我是社區工作人員,請問您近期有外出嗎?您是從何處返鄉?您和您的家人身體有沒有不適呢?”這幾日,郭娜萍一直重復著這幾句話,她所在小組負責的是綠海學城片區9個小區的排查工作,他們挨家挨戶登記信息,有的住戶沒有門鈴隻能用手敲,一個小區跑下來,郭娜萍的手都敲腫了,工作還要繼續,“隻要能在最短時間摸排最多的住戶,辛苦點是值得的。”
排查過程中,有一個從省外返區的住戶抱著僥幸心理不開門、不接電話,甚至夜間不亮燈,郭娜萍和物業人員隻好守在他家門口“蹲點”。直到有一天她聽到門內傳來腳步聲,趕緊敲門講明來意,戶主依然不願意開門,郭娜萍一邊從門縫下塞進疫情防控的宣傳單,一邊給住戶做思想工作,最后通過拿其他人的電話聯系戶主,多番溝通后才說服他配合工作。
隨著疫情防控宣傳的開展,入戶摸排工作也得到越來越多業主的支持。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凌波社區排查點工作人員撥打疑似人員電話5000多個,排查商鋪154家,住戶5085戶、人數達12710人,切實用“小網格”織起戰疫“大防線”。
志願服務助力防疫一線
在凌波社區的街道上,由37名社區黨員志願者組成的戰“疫”先鋒隊分布在各個防控點上,他們佩戴黨徽,身穿紅馬甲,承擔起入戶宣傳、勸導聚集居民、排查省外牌照車輛的工作。
早在大年初三,劉崳杰就報名參加凌波社區排查點的志願活動,僅靠著一個普通不過的口罩,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線。每天早上,他會在轄區內巡邏和排查宣傳,勸導居民群眾不扎堆不聚集,減少外出。
“哪裡有需要,就要哪裡,隻要我能派上用場就行!”劉崳杰和他的小伙伴們日日在忙碌中充當著小區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先鋒兵”,張貼宣傳資料、登記外來車輛、噴洒消毒液水,他們的身影也成為了疫情防控一線靚麗的風景線。在“紅馬甲”的努力下,居民們大都自覺戴上了口罩,減少了外出頻次。
“社區志願者的加入壯大了我們的戰疫力量,也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漳州開發區社會發展局局長助理丁文瑜表示,自去年獲“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以來,凌波社區先后和開發區內近70家單位結對黨支部共建,此次志願力量的加入充分發揮了“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品牌優勢,也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員同志要站在最需要、最關鍵的時刻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全力防控 守住“內防”前哨站
這幾日,凌波社區排查點工作人員王燕華接到的居民來電中,除了詢問口罩如何預約和購買,還有就是“我樓下這幾天從外地回來,建議你查一查”這樣的反映。
目前,凌波社區的所有小區已實行封閉式管理,將原有住宅小區160個出入口臨時關閉115個,每個小區安排專人把守在進出口,外賣、快遞人員一律不准進入小區。
一旦看到拖著拉杆箱、拿著行李的人員,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上前詢問他們從哪裡來,並當場測體溫,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匯報,每日按報名制度嚴格上報排查情況。
從1月25日起,凌波社區的各小區物業組建起小區應急防控小組,緊急採購口罩、消毒液、測溫儀、測溫槍等,對管理的小區全部落實防控措施,24小時輪流站崗執勤,設立體溫監測點。
“充分調動物業人員的力量,守住內防‘小門’。”王燕華說,每天她都要核查各小區出入人員登記的情況,嚴格日常監督。對於無物業、開放式小區,凌波社區排查點除了對有多個出入點的小區進行封閉阻擋,還發揮業主委員會的作用線上組建聯絡群監督管理,線下動員小區黨員群眾當好“守門人”,雙管齊下,充分實現小區自管“防疫”。
同時,各小區全面加強消毒工作,指定專門人員定時、定點對電梯、把手、單元門、報箱、快遞櫃、娛樂健身器材等噴洒消毒水,對於下水管道、垃圾桶四周加大清潔力度和消毒頻次,消毒效果由社區居委會監督檢查。
在各樓道、門廳的公告欄上,均張貼著疫情防控的告示和溫馨提示。小區還專門設置“廢棄口罩收集桶”,加強對廢棄口罩的統一處理。“每天消毒的情況都會張貼在單元門上,看著很安心。”不少業主在微信群內為工作人員的認真負責點贊。
隨著返工潮和開學季的到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下一階段,凌波社區排查點將繼續提高群防群控的力量,增強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識,持續做好排查和管控工作,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方潔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