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是思政大課堂,戰“疫”是思政教科書。連日來,廈門大學把抗擊疫情作為一場生動“思政大課堂”,邀請戰“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支教團隊、校友學長等與青年學生“面對面”對話交流,線上思政“金”課、雲上“固定黨日+”、戰“疫”雲團課隨時可聽可上,思想引領時時“在線”。
思政課上聽陣地故事
“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
廈門大學充分網絡平台,讓戰“疫”先鋒走進思政課,講述不同的“陣地”故事,弘揚優秀榜樣力量。
3月12日,在廈大“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上,廈門市蓮前街道前埔北社區黨委書記陳建萍受邀視頻連線,給青年學子分享了她的社區戰“疫”故事。“要對5093戶進行持續地全面摸排,對社區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挑戰。”陳建萍介紹,廈門市從1月23日起就啟動了社區防控的工作,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網格員是最辛苦的,不僅要‘一條龍’式的包下片區內所有業務,還會面對不少居民的誤會和指責。”陳建萍說到,“很多網格員都是邊哭邊工作,抹完眼淚繼續上崗。”
“社區黨員群策群力,令人非常感動。”小區的支部書記已年過七旬,每日早晚巡查從不間斷﹔6對在職黨員夫妻搭檔上陣,挨家挨戶核對信息……超1800小時的志願服務時長,日均步行上萬步,黨員們為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勾勒出最鮮亮底色。
“不管今后走向哪個崗位,心存敬畏懂得感恩,做一個負責的青年。”分享最后,陳建萍對同學們這樣說到,“感恩我們有這麼強大的祖國、有這麼負責任的政黨,帶領我們排除萬難,走向勝利。”
自2月至今,廈大許多師生黨員也走到社區基層,堅守聯防聯控的第一線。
廈大周邊6個主要社區服務點,470余名教工黨員輪番上陣,熱情高漲,金安社區的黨員志願者調侃道“搶個任務還得拼手速呢”。測量體溫、查訪來往車輛人員,黨員們雖忙得連軸轉,但也不忘在微信群裡火熱地討論工作注意事項,交接好每一班崗,踏實細致地守好各自“陣地”。
航空航天學院研究生劉祥福身處疫情最嚴重的湖北,卻主動加入社區居民“菜籃子”保障工程的志願服務隊伍中﹔廈大國防生們穿起紅馬甲,到村鎮、到社區,當起“宣傳兵”“前哨兵”,樓層消殺、村口站崗,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上。
“努力學習努力做事,希望拿回去的是經驗而非只是穿著防護服的照片。”廈大附屬中山醫院的陳蘭醫生帶著略微疲倦沙啞的聲音說到。這是廈大青年說戰“疫”系列團課中的一個片段。剛剛獲評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的陳蘭,同五位在武漢一線的醫學院師生院友,通過視頻的方式在“雲上”給醫學院青年學子上了一堂主題微團課,把講台搬到了“最前線”。
廈大附屬翔安醫院陳先禮醫生也作了題為《當醫者又是師者》的分享。陳先禮是“翔安醫院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的支部書記,也是支部黨員們的“大家長”。2月28日,陳先禮帶領臨時黨支部黨員們在湖北同濟醫院開展“醫者擔當,護佑健康”活動,支部黨員庄嚴簽下名字,作出承諾,定不辱使命,以醫者仁心護佑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受到身邊黨員的感召,一同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張楠、熊慧芳、陳前貴、郭培鋒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和思想匯報。“新冠病毒肆虐,身邊主動前往一線的人員大部分都是黨員。我看到了黨員的敢為人先,為人民犧牲一切的精神,堅定了我想成為黨組織一份子的決心!”郭培鋒寫道,“請黨組織在實踐中考驗我!”
黨日活動中理論與科研互推互進
“2月17號廈大開學,我是第一二節的課。在疫情期間開課,我特別想做做‘教育’,而不僅僅教學生技能,所以第一堂課我做了題為‘疫情·思考·數值分析’的報告。這次疫情,學生應該有學生的責任和擔當。”
“1月24日起,我們團隊積極響應學校鼓勵科技人員助力疫情防控號召,組織了七名本科生、研究生在線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大數據分析研究攻關小組。”
“廈門市第一個新冠肺炎疫情趨勢研判模型SEIR-XM,我們經過了連續24小時不眠不休的遠程協作攻關。”
一樣的主題黨日,不一樣的活動方式。在疫情期間無法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3月9日計算機系教工黨支部這次特殊的雲上組織活動,內容“硬核”,干貨滿滿,支部成員分享他們利用自身專業科研戰“疫”的故事。
王程教授和范曉亮高工為廈門市交通局、廈門市衛健委等部門提供了疫情趨勢研判分析、交通疫情數據分析等算法支持,為廈門市相關部門疫情防控決策部署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陳龍彪老師通過遠程協作積極開展技術攻關,為信息學院學工口,計算機系黨支部、廈大信息與網絡中心提供了疫情時空追蹤、疫情風險評估、疫情健康管控等算法模型和應用支撐。
林子雨老師積極為全國高校大數據教學工作順利開展貢獻力量,並依托“高校大數據課程公共服務平台”,全面保障廈門大學本校大數據課程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
像計算機系教工黨支部一樣,疫情期間,學校的各個黨、團支部都組織起來,開啟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雲上思政生活,切實將疫情防控的戰場轉化為守初心和擔使命的考場,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最終戰勝疫情關鍵要靠科技。”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學校進一步加強科研人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科研人員在疫情面前發揮擔當精神,銘記黨員責任,互相交流當下科研攻關的相關情況,把政治理論學習與教學科研業務緊密結合起來。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努力在疫情突發的特殊時期結出科研碩果,貢獻廈大智慧。他們中有的自覺放棄難得的春節假期,第一時間主動“請戰”返校,一刻不待投入科研﹔有的雖然遠在千裡,卻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在家做起“虛擬”實驗,確保科學研究不掉線﹔有的留校主動請纓,自願承擔實驗室應急處理操作工作,給實驗魚喂食換水、植物樣品維護、儀器運營維護……目前,學校有近50個團隊參與科研攻關,科研項目涉及病毒檢測、抗體及藥物研制、防護技術和產品等多個方面,攻關進展順利,成效初步顯現。
微團課裡看扶貧
有一支團隊叫廈大研究生支教團,做好教育扶貧一件事,堅持了20年。
有一支團隊是廈大技術力量代表,與時間賽跑,開發健康信息收集統計系統科技扶貧,僅用了5天。
3月10日,廈門大學一場十分“特殊”的微團課線上開講,講述的便是與他們有關的故事。
寧夏、廈門,相隔千裡﹔廈門大學愛心接力了20年之久的研究生支教團代表、支教地學校代表、挂職干部代表、科技扶貧代表、廈大21屆、22屆研究生支教團的隊員們各地連線,濟濟一堂。
“打好雙戰役,青年顯擔當。”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時期,這場“特殊”的微團課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志願者的深切期盼,將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志願精神緊密結合,希望引領研究生支教團對於重溫支教初心,助力支教扶貧,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就在微團課開講的前幾天,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正式批准海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海原縣能夠順利通過脫貧驗收,廈門大學、福建人民功不可沒。” 支教地海原縣關橋中學校長李克俊在微團課上講述了廈大支教隊給關橋中學帶來的改變以及學校在抗擊疫情中的做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的講話給支教團帶來怎麼樣的啟示?” “支教團發揮自身作用,如何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戰役?”第12屆、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代表隔空對話即將接過接力棒的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代表,在講述戰“疫”“戰貧”的過程中更加堅定教育扶志的決心。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尚未前往寧夏支教的“預備役”團隊、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也已經早早投入了戰役。他們紛紛參加了廈大“雲輔導”志願活動,幫助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的孩子輔導功課,磨煉教學能力。
團課中的分享者和受益者不僅僅是這支20年接力的支教隊,還有一位特殊的嘉賓——5天接力的廈大技術團隊代表。
在抓好校園疫情防控和發展工作的同時,廈大不忘千裡之外的定點扶貧縣隆德。學校了解到隆德縣復工復產后,收集統計人員健康信息工作量巨大,便迅速組織技術力量緊鑼密鼓開展研發工作,推出精准幫扶“組合拳”,僅用5天時間就為隆德縣專門開發了一套健康信息收集統計系統。
該系統后端部署在廈門大學信息化私有雲平台上,前端入口挂載在“健康隆德”公眾號上,一方面為全縣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以便決策部門對防疫工作有更准確的預測研判。
“未來,這個平台還會開發新的功能,為隆德縣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務。”團課上,廈大信息與網絡中心副主任許卓斌說道。
不管是20年堅持接力教育扶貧,還是與時間賽跑的科技扶貧,在一節雲團課的分享裡,流露出情誼,感受到力量。“在未來,我們一定會傳承好支教團的精神,讓青春之花綻放在西部的講台。”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林宇陽說。(歐陽桂蓮 陳瑤華 張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