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加快人才政策資金兌現 立足需求助力企業高效復工

2020年03月23日11:08  來源:廈門網
 
原標題:集美區加快人才政策資金兌現 立足需求助力企業高效復工

中科貝思達(廈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轉,為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與其他工作者提供健康防護。 (集美區委組織部供圖)

今年2月中旬,集美區18家“雙百”人才企業收到市級創業扶持資金1500萬元。這筆扶持資金從申請到撥款僅用了不到72小時,為處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關鍵時刻的人才企業“雪中送炭”。為加快政策資金的兌現步伐,集美區委組織部開通了全市首個高層次人才政策申報兌現平台,“一站式”在線申報、線上審核,避免了疫情防控期間的人員流動,兌現效率較原承諾時限提速了40%。

作為福建省人才強區試點,集美區高度重視人才引進和產業發展,高層次人才引進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疫情發生后,集美區堅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立足人才企業發展需求,推出“一對一”在線政策輔導、開辟“政企銀”金融服務通道等多項措施,有效助力人才企業復工復產。

“一對一”在線輔導

幫助企業用好政策福利

“請問減免房租政策承租方可以申請嗎?”“招工補貼如何認定?”2月25日,集美區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微信群、集美區重點產業企業人才工作群裡十分熱鬧,區委組織部人才科、區財政局和區人社局就業中心等的相關工作人員,集中為企業進行在線政策解讀。

2月份以來,省、市先后出台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扶持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文件。集美區從“資金+人員+產業”三大方向,推出援企穩崗的20條舉措,內容涵蓋加強金融服務保障、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支持企業增產增效、給予企業用工穩崗補貼等方面。為盡快指導符合條件的人才企業進行申報,集美區委組織部在詳細梳理政策的基礎上,邀請經辦人員,在線就人才企業關注的“減免房租”“招工補貼”等政策的申報條件和辦事流程進行解讀,“一對一”在線輔導,切實幫助企業用好政策福利。

截至目前,集美區共有111家“雙百人才”企業復工復產。

實地走訪跟蹤服務

協助企業解決復工困難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企業逐漸進入復工狀態,用工缺口成為阻礙企業復工復產的最大難題。集美區創新實行區內“調劑用工”,在安全合規的前提下,統籌協調轄區酒店待崗人員到重點企業、人才企業“臨時頂崗”,為市“雙百”人才企業中科貝思達協調了工人28名,為省台灣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企業建霖衛浴調劑用工25人。此外,集美區推出的省外“點對點、一站式”包車組織員工返廈措施,自2月18日以來,陸續從雲南楚雄、甘肅和政等地組織大批員工返廈,極大緩解了人才企業的用工緊缺問題。

“區領導主動上門關心企業經營狀況,讓我們感到很溫暖,也更有干勁。”位於軟件園三期的“三高”企業廈門石頭城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移動石材採購服務平台,疫情發生后,集美區黨政主要領導到該企業實地調研,為企業送政策上門,現場解決企業復工遇到的問題。近一個多月來,集美區落實區黨政領導挂鉤聯系高層次人才制度,加強與高層次人才企業溝通聯系。

集美區還建立人才企業“聯絡員”制度,全面跟蹤全區113家人才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動態掌握企業經營狀況,主動靠前精准服務企業需求,先后協調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防疫物資購買、返廈員工居住、材料供應等突出問題64件,推動企業加快穩產。聚焦人才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資金短缺問題,區委組織部與企業負責人進行“一對一問診、面對面解答”,與各大銀行精准對接,打通了“政企銀”金融服務通道,破解貸款難、速度慢、額度低等“症結”,為企業解決燃眉之急。

發動人才獻智獻力

全力生產支持疫情防控

市“雙百計劃”人才企業廈門雲識科技公司研發的實名快速登記疫情智慧防控系統、廈門醫學院緊急研制抗病毒中藥方劑和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集美區各科研院所、人才企業發揮專業優勢、資源優勢,展開科技攻關,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

中科院城環所孵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科貝思達(廈門)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與中科院城環所聯合研制的高壓靜電紡絲納米膜工業化生產設備,加速生產出能夠有效隔離各類病菌的醫用口罩與KN95口罩,在疫情防控中,為身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與其他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健康防護。值得一提的是,中科貝思達從春節假期至今每日24小時不間斷運轉,市第四批雙百創新類人才,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鄭煜銘博士也在第一時間率領團隊進駐企業,與企業員工並肩作戰,既當技術顧問又當一線工人,全力以赴保障防護口罩生產。在鄭煜銘博士團隊夜以繼日的努力下,貝思達迅速恢復5條全自動生產線,口罩日產量超16萬隻。

利用企業在熱成像測溫、視頻監控等領域積累的核心優勢,集美區首批拔尖人才江文濤所在的羅普特(廈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為福建、江蘇等多省市執法部門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多樣化的大數據技術支持。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集美區先后發動了32名拔尖人才、雙百人才及其企業,通過研發抗病毒有效單體、開發疫情智慧防控系統和機器人等形式,直接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鏈接

產學研深度融合 促優質項目成長

疫情防控期間,集美區堅持產學研合作、招才引智工作“不打烊”。集美區首席技術顧問、集美大學許志龍教授與廈門立林科技有限公司之間的密切合作不受空間限制,雙方在前期“多功能一體式家居控制系統”“樓宇智能系統智能檢測”等多項產學研攻關項目上再次升級,探索電源模塊智能檢測設備研發,提高產品智能檢測精准度,已初步為立林科技節省10個電源檢測工作人員。疫情防控期間,該項技術在幫助企業降低車間工作人員密度、保証安全復工復產的同時,確保了產品檢測工作保質保量完成。

盡“校”所長,推動科技服務產業轉型。去年初,集美區設立了企業“首席技術顧問”制,鼓勵轄區高校、科研院所中的人才(團隊),到集美區企業擔任首席技術顧問(團隊),每月給予最高1.5萬元團隊津貼。這一“給力”的政策共促成了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等高校36名教師、研究員與轄區9家企業在生物識別、生產設備自動化等多個領域達成長期合作協議。一年多來,首席技術顧問發揮專業優勢,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克難題,幫助企業改進了21項工藝和裝備,解決了11項技術難題,為企業節約研發經費和新增經濟效益600多萬元。

集美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集美區將圍繞深化“校、地、企”合作,推動成立集美區高校產業技術聯盟,由高校輪值舉辦人才項目論壇、開展“專家問診團”等產學研對接活動,進一步擴大首席技術顧問試點,探索設立產學研發展基金,為更多高校優質項目轉化、落地集美牽線搭橋,促進優質項目快速成長。(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應潔 通訊員羅蕾 郭妮妮)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