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好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鄭家建:應開發中華文化“精神產品” 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

林曉麗、蘭志飛

2020年05月23日11:2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自從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福建師范大學副校長鄭家建持續為教育與文化領域的改革與發展、兩岸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鄭家建提交的議案主要關於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這是他長期關注的一個話題。

“這幾年我有機會頻繁到台灣,與台灣的大學和中學老師、學生交流。”鄭家建說,在交流的過程中,他越來越覺得,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兩岸青少年交流要充分“發育”,需要立足長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兩岸青少年交流不可或缺,且不能“淺嘗輒止”,需加強兩岸青少年在“心靈上”的交流,增進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這個認同需要過程,而且,文化交流、交融逐步形成認同,需要具象的載體,不能停留在一些外在的活動上。”鄭家建建議,大力開發推廣一系列的文化讀物等“精神產品”,推動兩岸青少年在精神層面的交流。

自2014年起,鄭家建聯合了兩岸的一些重要學者,攜手編寫了一套面向台灣七到九年級學生的教材,教材全套共6冊,涵蓋了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讀本和教師教學手冊,總字數超過了1000萬字。

教材編寫歷時多年、工程浩大,但是立足初衷,一切就變得水到渠成。“通過教材進校園,以及教材的使用和推廣,讓更多的台灣學生了解中華文化,認同中華文化,甚至傳播中華文化。”這是鄭家建的初衷。

鄭家建說,兩岸融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涉及到物質層面,也涉及到精神層面﹔既涉及生活方式,也涉及文化認同,而以教材為抓手的教育文化交流,是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讓台灣學生加深對母語的感知、對祖國歷史的了解、對中華文化的理解……這些是鄭家建希望通過教材傳遞的內容,也是他認為能夠增強台灣青少年對於中華文化認同的核心要點。“兩岸青少年‘精神產品’的開發、推廣、創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兩岸的教育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在各自領域創新,進而形成‘合力’。”鄭家建表示。

點擊進入個人專題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