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系列特稿·福建發展地方策

福建編織托底保障網 脫貧路上老區蘇區不掉隊

蔣錦仕

2020年05月25日17:2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編者按:

又到一年兩會時。時光回溯到一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指出:“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一年多來,福建省始終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主線統領全省工作,持續推動重要講話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全國兩會系列特稿“福建發展地方策”,看福建各地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直面挑戰,抓好“六穩”“六保”,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福建力量。

 

漳州市平和縣國強鄉鳳山村,草木扶蘇,柚林成片,是一個革命老區基點村。多年來,交通弱,耕地少,村民增收緩慢。如今,在各級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幫扶下,鳳山村經濟開始走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漳州市平和縣國強鄉鳳山村是一個革命老區基點村。福建民政供圖

鳳山村只是老區發力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牢記“確保老區蘇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一個都不掉隊”的囑托,福建全面梳理有關規劃政策,建立欠發達老區縣優先發展機制、促進穩定脫貧等舉措。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開展千家社會組織‘一對一’幫扶老區村行動”,與此同時,全省各級部門堅持織密網、建機制、托底線,為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產業扶貧 社會力量來助力

“鳳山村生態環境好,柚林散養的土雞,150天左右品質最好,投資周期短,經濟效益較為明顯。”

日前,鳳山村迎來了一支風塵仆仆的考察團,考察團來自漳州市閩西支鄉協會。該協會響應福建省民政廳號召,開展“陽光1+1牽手計劃”,對接幫扶鳳山村,並制訂了一份詳細的扶貧濟困實施條例。該條例提出,充分發揮鳳山村高山自然生態優勢,發展河田雞養殖項目,幫助村民致富。

為規范項目運作,漳州市閩西支鄉協會成立了領導小組,指定專人負責項目、資金管理。領導小組以慈善捐款的方式籌措第一期項目試點資金,項目建成后制定相應管護制度和措施,形成長效管護機制,確保村民長期受益。

一連串的舉動,為鳳山村量身定制了產業扶貧的路子。

“老區蘇區致貧原因各有不同,重在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施策,精准發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業支撐。”福建省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說。

5月14日下午,福建省民政廳、省扶貧辦聯合舉辦“陽光1+1(社會組織+老區村)牽手計劃”視頻簽約儀式。福建民政供圖

記者了解到,福建省政府在主導推動老區蘇區扶貧攻堅的同時,積極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發揮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優勢,挂鉤幫扶老區蘇區貧困村、貧困戶。

數據顯示,目前福建省共有687個社會組織在863個扶貧項目上投入3億元資金,參與老區蘇區等貧困地區脫貧工作﹔同時推進“三社聯動”,通過購買服務,在11個省級農村社區試點和100個市縣兩級城鄉試點中實施社會工作專業服務項目。

摸底排查 不漏一個低保戶

夏雨總是突如其來。今年57歲的林興文,再也不用擔心“屋漏偏逢連夜雨”了。

2019年,寧德市古田縣出台實施方案,解決城區低保戶、城市特困人員家庭住房危、漏問題。林興文家成為首批認定的19戶之一。“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現在能夠住得安心。”林興文說,縣民政局領導上門告知,他的房屋修繕最高可以補助1.5萬元。這筆錢,比他一年退休金還多一些。

林興文如今已經住上新屋,但他或許並不知道,在他順利成為資助對象背后,是一整套流程嚴密的摸底排查、篩選核對機制。

福建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部門健全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實現與14個部門、21家商業銀行的數據交換,對救助申請對象的戶籍、房產等24項信息進行橫向核對,提高精准識別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對象認定辦法,細化家庭收入核算、剛性支出扣減等規定,低保救助從“收入型貧困”向“支出型貧困”適度延伸,加強重點困難群眾摸底排查,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兜底保障范圍,2019年淨增低保對象2.85萬人,全省低保覆蓋面穩步提升。

社會救助 城鄉實行一體化

精准扶貧持續發力,惠及人群不斷擴大,一張嚴絲合縫的扶貧兜底保障網已然在八閩大地拉開。

福建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福建省狠抓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符合條件的12.2萬名老區蘇區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使因病因殘致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應保盡保”,並對農村低保中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准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給予6-12個月時間的漸退期,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

福建70個老區蘇區縣共有6.52萬名老區蘇區特困人員得到救助供養。 福建民政供圖

推進實現“應保盡保”的同時,福建省不斷提升特困救助供養服務,70個老區蘇區縣共有6.52萬名老區蘇區特困人員得到救助供養﹔出台《臨時救助工作規范》,70個老區蘇區縣3000元(含)以下救助金額的審批權限全部下放給鄉鎮(街道),並在鄉鎮(街道)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2019年共實施臨時救助14.9萬人次,支出資金2.27億元。

“林福盛一家的情況,符合臨時救助‘救急難’政策,可以給予5000元及以下的臨時救助金。”莆田市荔城區新度鎮民政辦負責人彭壯青告訴記者,今年2月,新度鎮錦墩村村民林福盛因發病送往急救,2天內花去醫療費5萬多元。彭壯青看到林福盛妻子在微信群裡發起眾籌,馬上致電了解情況。疫情期間,特事特辦,核實后僅兩天,林福盛便收到了5000元救助金。

數據顯示,2019年,包括70個老區蘇區縣在內,福建省成為全國第5個實現社會救助標准城鄉一體化的省份,省級財政下達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9.6億元。

 

系列報道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 福建南安建構高質量發展體系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