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對話地方領導”系列報道

全國政協委員國桂榮:“人人學急救” 促進社會治理水平提升

陳歡歡

2020年05月26日15:1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副市長國桂榮建議出台《急救法》,把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推廣自救互救技能納入社會治理創新重要內容。在接受人民網“雲專訪”時,國桂榮詳盡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劃重點

急救能力助推社會治理

心臟驟停后能否“死而復生”,關鍵在於“黃金4分鐘”。全面提升公眾應急救護能力,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制度培訓“雙管齊下”

建議出台《急救法》,把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推廣自救互救技能納入社會治理創新重要內容,將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和培訓納入國民義務教育學習和崗前培訓內容。

國桂榮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受訪者供圖

·精選對話

問:您今年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全面提升公眾應急救護工作的提案》,請問您是怎麼關注到公眾應急救護工作的?

答:我還擔任廈門市紅十字會會長,從很早就開始關注和重視公眾應急救護工作。我國每年各種原因導致的猝死近100萬人,其中心臟性猝死55萬,平均每天1500人(其中80%是心源性猝死),87.7%發生在醫院外,2/3發病1小時內死在家中或送往醫院的途中,多數因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急救而死亡。

專家指出,在心跳驟停時,最佳搶救時間隻有“黃金4分鐘”。心臟驟停后能否“死而復生”,關鍵在於是否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救治。廈門曾經有一個成功搶救的例子,一名路人在公交站附近突然倒地,心臟驟停,現場一位中學生迅速實施心肺復蘇,最終路人獲救。后來了解到,這名中學生曾經參加過應急救護培訓。我呼吁每個人都積極學習應急救護知識,來應對生命健康的突發危機。

問:在調研公眾應急救護工作中,您發現了哪些問題?

答:我通過查閱資料與實地走訪發現,應急救護工作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公眾應急救護意識不強,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普及率較低。

二是公眾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訓機構、統一的培訓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機制。目前公眾應急救護培訓有三類培訓機構:第一類是各級衛健委系統的機構﹔第二類是各級紅十字會系統的機構﹔第三類是國際性培訓機構。應急救護培訓市場如何管理?誰對公眾應急救護培訓市場負有監督管理責任?這些問題仍有待規范。

三是公眾應急救護缺乏法律保護。近年諸多施救者反被推上“被告席”的事件使公眾不敢現場施救,原因在於我國目前尚缺一部完整統一、全國性的《急救法》,來規定應急救護中造成的后果由誰來負責任。

四是公共場所應急救護器材缺乏,公眾生命安全設備(AED)的設置也缺乏政策法規依據。

問:那麼,要解決應急救護工作現存的問題,您提出了哪些建議?

答:為全面提升公眾應急救護能力水平,讓“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我提出了5點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出台《急救法》,把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推廣自救互救技能納入社會治理創新重要內容。制定相關法律規定,明確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應當組織人員參加應急救護培訓﹔具備急救專業技能的公眾,對急、危、重傷病人按照操作規范實施緊急現場救護,其緊急現場救護行為受法律保護,不承擔法律責任。

二是將應急救護知識的普及和培訓納入國民義務教育學習和上崗前培訓內容。有效開設適合中小學生急救知識的教育課程。在行業崗前培訓中,應要求進行應急救護持証培訓,需取得該証書方可上崗。

三是將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納入文明城市創建評比指標體系。推動應急救護知識和技能在社區、學校、機關、企業的普及率,提升公民文明素養。

四是大力推動應急救護設備的配備、管理和培訓。在公共衛生支出中設立專項經費,用於AED等應急救護設備採購。制定政策法規,要求特定公共場所必須強制設置應急救護設備。加強對應急救護設備的管理、使用和培訓。

五是制定公眾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管理辦法。明確公眾應急救護培訓工作管理責任單位,明確培訓內容和有關要求。

點擊進入個人專題

(責編:吳舟、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