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財政政策方面提出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擴大有效投資”等三大舉措。這是對2020年我國財稅政策和進一步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所做的部署與規劃,也是對2020年財稅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2020年我國財稅政策著重從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和政府債務政策等三個方面發力,“三管齊下”,不僅力度空前、更加務實,同時也保証了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為守住“六保”底線、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財力支持。
一、財政收入政策方面:加大減稅降費力度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減稅降費2.36萬億元,超過原定的近2萬億元規模,制造業和小微企業受益最多。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宏觀經濟和市場主體的沖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將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主要包括: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延續增值稅減稅的制度性安排。2016年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深化增值稅改革、優化增值稅稅率結構一直是社會、學界關注的重點。需要指出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並未提及調整增值稅稅率結構問題,而是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制度。這意味著除了零稅率之外,在近期內可能將繼續實施13%、9%和6%三檔稅率。但是,結合近年來減稅降費的大背景以及國務院提出的“按照三檔並兩檔方向調整稅率水平”的要求,今后在推進增值稅立法過程中,應當要考慮同時簡並增值稅稅率檔次和調整增值稅稅率。
(二)延長支持疫情防控減免稅政策。為應對新冠疫情,支持企業和經濟發展,財政部、稅務總局於今年2月先后發布了2020年8號公告和13號公告,明確了相關減免稅政策。《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特別是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征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政策的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這就為小規模納稅人和受疫情影響較大的生活服務業納稅人在復工復產中給予進一步支持。
(三)實施中小微企業的稅費扶持政策。一是繼續階段性免征中小微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三項費用。為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在2020年2月聯合發布《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人社部發[2020]11號),規定自2020年2月起,對不同地區、不同規模的企業執行階段性減免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並明確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即在2020年6月到期)。為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保障就業和民生,報告中提出將執行期限延長到2020年底,有利於進一步減輕中小微企業的人工成本負擔。二是延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期限。《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延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所得稅繳納到明年,這對於緩解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現金流壓力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減稅降費是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和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項重要措施。2018年減稅降費總額約為1.3萬億元,2019年減稅降費總額達到2.36萬億元,2020年報告設定的減稅降費的目標更是高達2.5萬億元,這將有利於減輕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負擔,以保住就業民生,穩住經濟基本盤。
二、財政支出政策方面:擴大有效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主要是: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為了擴大有效投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真正過“緊日子”的要求。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中央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真正過“緊日子”的要求,對通用類項目進行全面壓減。比如精減會議數量、縮減參會人員規模等方式,壓減會議費支出等。要根據財政部確定的“一般性支出”口徑,在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一般性支出預算同比壓減一定的比例。
(二)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基本民生支出隻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堅決壓減,嚴禁新建樓堂館所,嚴禁鋪張浪費。這就要求各級政府要以“三公”經費管理、資產管理、預算績效管理為抓手,強化預算執行,努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剛性、非重點支出。除突發性事項外,年中原則上不予追加經費﹔預算執行中新增的臨時性、突發性等支出,優先採取部門內調劑解決,切實將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在實處。
(三)各類結余、沉澱資金要應收盡收、重新安排。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對各級政府中提出的明確要求。因此,各級政府要加大資金收繳力度,避免形成沉澱資金。通過建立常態化資金收繳機制,每月對項目執行情況進行逐個梳理分析,及時上繳進度慢、暫不實施的項目資金,統籌用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
三、政府債務政策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
目前,我國國債規模16.78萬億,特別國債1.63萬億,應當說中央的負債規模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因此,中央審時度勢,增加1萬億的財政赤字和1萬億的特別國債,全部下放給地方,間接增加地方政府投資,相當於轉移企業居民的債務給政府,中央政府加杠杆。同時,還增加了1.6萬億元的地方專項債。2020年,為了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財政通過增加財政赤字規模和債務規模籌集財政資金,以彌補疫情防控、減稅降費帶來的財政收支缺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增加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的三大舉措。
(一)上調財政赤字率。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
(二)發行抗疫特別國債。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
(三)上調地方專項債規模。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
《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上述新增的財政赤字和發行的特別國債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強化公共財政屬性,決不允許截留挪用。這些強有力的務實舉措切實地為地方政府緩解財政資金缺口的壓力、應對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財力困難提供了有力的財政資金保障。
綜上所述,在當前全球疫情和經濟形勢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從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政策和政府債務政策等三個方面著手,分別提出了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擴大有效投資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形成一個完整的財政政策體系,是一套“三管齊下”、力度空前的組合拳,為切實發揮財政政策的功能,守住“六保”底線,做好“六穩”工作,穩住經濟基本盤提供政策保障和財力支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閩台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