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

從感性和理性兩個維度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劉顯新

2020年06月08日16:42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簡短務實,且帶有一股直指人心的力量。原因何在?從閱讀者的角度來看,這份《政府工作報告》融合了感性的溫情和理性的深刻。感性是動人的,理性是冷靜的﹔感性呈情,理性述理。從感性與理性兩個維度去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體味二者的融合與張力,能讓我們更好地把握其中蘊示的深沉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的感性,見之於其中充滿感情的語言,能夠讓人真切地感受到全民戰“疫”的熱度、黨和政府與人民體恤共情的溫度,能夠引發閱讀者的深切共鳴。

比如,在談到疫情防控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黨中央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部署,中央指導組加強指導督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履職盡責,社會各方面全力支持,開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廣大醫務人員英勇奮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勇挑重擔,科技工作者協同攻關,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新聞工作者、志願者堅守崗位,快遞、環衛、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不辭勞苦,億萬普通勞動者默默奉獻,武漢人民、湖北人民堅韌不拔,社會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捐款捐物。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巍峨長城。”這番話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抗擊疫情中的重要成員。這番話,再一次讓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的戰“疫”畫面躍然眼前。這番話,再一次宣告沒有任何風雨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奮發前進的步伐。

又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艱。我們也付出巨大代價,一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生產生活秩序受到沖擊,但生命至上,這是必須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價。”這番話,讓人動容,不僅引發兩會現場代表委員們的熱烈掌聲,也再一次喚起了公眾對疫情刻骨銘心的回憶。這也再度表明,生命至上,不是儀式,而是黨和國家的庄嚴宣示與承諾。

《政府工作報告》的理性,見之於貫穿全文的辯証思維。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輸入風險始終存在,疫情是下一階段影響我國發展的最大變數。面對全球疫情的影響和不確定性,《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我們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我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這樣做,有利於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穩’工作的著力點。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如果說“穩”可理解為有一定彈性區間,那麼“保”就凸顯了底線思維。此前,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上曾談到,“我們是負責任的,說這六個‘保’,就意味著我們要擔起責任,把這些事情切實‘保’起來。‘保’住了就能穩住陣腳,‘穩’住經濟基本盤。”正是有了這樣的底線思維,《政府工作報告》給我們傳遞了信心,“隻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中“增減”“鬆緊”相應,充分體現了理性的辯証分析。比如,“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這是大手筆的增量政策,與此相應,還有大手筆的減稅降費。《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今年要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2.5萬億元﹔前期出台、即將到期的多項減稅降費降成本措施,執行期限都延長到今年底甚至明年。

又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強調政府過“緊日子”,指出“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各類結余、沉澱資金要應收盡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質增效,各項支出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一定要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與此同時,《政府工作報告》又明確強調要保障老百姓的“好日子”,比如“要大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基本民生支出隻增不減,重點領域支出要切實保障”﹔除了民生支出領域,“好日子”在今年的預期規劃中也得以體現,如脫貧方面,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就業方面,今年預期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

總而言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兼具感性的溫情和理性的深刻。而從感性和理性兩個維度去解讀,我們更能夠感受其中蘊含的“聚民心、暖人心、強信心、筑同心”的深厚力量。

作者:劉顯新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第58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學員,泉州師范學院團委書記

(責編:陳楚楚、張子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