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洛陽市的公交車上,一道道藍色的布帘圍起一個私密的空間,布帘上印著“母嬰專座”4個醒目的大字。這是洛陽市總工會為女職工打造的公交“媽咪小屋”,旨在為哺乳期的媽媽們提供一個私密、安全、舒適的哺乳場所,滿足女職工在公交車上母乳喂養的需求。據了解,公交“媽咪小屋”由洛陽市總工會出資,洛陽公交集團承建,目前這樣的“媽咪小屋”在洛陽共有300個。
一道道藍色的布帘圍起一個私密的空間,遮擋住了外面的繁雜,也擋住了年輕媽媽哺乳的尷尬,這個暖心的舉動怎能不引起哺乳期女性的點贊和媒體的好評呢?此舉不僅體現了工會組織對年輕媽媽們的尊重和關愛,也拉長了公共服務的短板,推進了城市文明的建設。
公交車、地鐵等都屬於公共場合,而類似年輕母親在這些空間當眾哺乳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年輕的母親們隻有在萬般無奈之下才會給孩子當眾哺乳,而這不僅要面對不懷好意者的覬覦目光,也會有類似“有礙觀瞻”的質疑。之前,北京地鐵上,一位媽媽在哺乳時被拍下,@北京往事網站發博稱“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器官,你在地鐵上這個樣子真的好嗎?這裡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你這麼做真的好嗎?”就曾引發公眾的熱議。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物,母乳中含有寶寶生長發育的各類微量元素、對抗疾病的幾乎全部抗體。有資料表明,我國母乳喂養的比例尚不足50%,其原因之一就是社會並沒有給年輕的母親提供良好的哺乳空間。在公交、地鐵等公共空間年輕母親們“喂奶”的尷尬,本身就折射了公共服務缺失、缺位等問題。要從根本上化解這樣的矛盾,公共服務方面必須要有性別分析的考慮,特別是對哺乳期的母親們,必須有針對性的關愛。
“媽咪小屋”詮釋了“‘喂’愛堅持”內涵,也是城市公交文明向前邁進的標志。推及到更多層面,政府部門需要在公共服務理念上提升,很有必要出資在商場、超市、地鐵等公共場所設立更多的、有品質的“哺乳室”,並適時對其維護,這不僅是對母親的一種尊重,也是文明落實到每一個細節的體現。(樊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