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山海相連,以“國際灘涂攝影勝地”著稱,全域旅游風生水起。如何才能讓慕名而來的攝影愛好者和海內外游客慢下來、留下來、住下來?
悄然興起的民宿熱,大有可為。作為鄉村游的重要載體,霞浦縣近200家鄉村民宿實現了“建設美好家園”與“振興鄉村產業”完美契合,成為打造具有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朝陽產業。
“縣裡把‘攝影+民宿’作為全域旅游特色抓手,發揮霞浦灘涂攝影、濱海旅游和歷史人文等優勢,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傳統旅游向‘網紅經濟’轉變,全面助推鄉村振興,使之成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和富民產業。”霞浦縣委書記郭文勝說。
民宿投資風生水起
霞浦民宿大發展離不開攝影愛好者的牽線搭橋。
寧德市文聯副主席、國家一級攝影師鄭德雄告訴記者,攝影帶來的大量客源和當地優越的自然環境,助力民宿異軍突起,而民宿投資人大多是玩攝影轉行的。
2002年,愛好攝影的鄭德雄將目光投向霞浦灘涂。“隨著近海養殖業變身生態‘牧場’,海面上每個季節都有勞作的場景,加上一天的潮汐變化,時刻呈現出不同的美感。”他說。
和鄭德雄一樣,霞浦早期的攝影愛好者,拍灘涂純屬興趣。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樣的原生態呈現一下子把海內外的攝影家和游客都吸引了過來。
灘涂攝影升溫,隨即帶動餐飲、住宿等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就業機會,攝影快速成長為當地旅游產業的重點增長點。
據統計,近五年來,霞浦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239.65萬人次,平均增速20.1%,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8.26億元,平均增速23%。
隨著游客對住宿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傳統酒店、民間小旅館難以滿足多元化需求。為提升鄉村旅游品質,霞浦因地制宜,加強民宿的策劃與設計,塑造霞浦民宿品牌。
“我到過很多地方,最愛住的就是民宿。霞浦先天條件得天獨厚,很適合辦民宿。”2016年,鄭德雄在能眺望灘涂的牛欄崗上租下一處房子打造民宿。
有了鄭德雄“打樣”,當地越來越多的人跟著辦起具有地方風情和特色的民宿。
邁向品質化和差異化
然而,民宿多了,同質化問題隨之而來。如何擺脫“靠天吃飯”的尷尬?
鄭德雄表示,不同時機,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民宿的概念和意義都在變化,要廣泛傳播精品民宿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品牌價值,提高霞浦民宿知名度、美譽度。
為規范民宿發展,霞浦將鄉村民宿列入全域旅游規劃大體系,打通交通路網,推動“點線片”相結合,形成目標明確、布局合理、定位科學、特色鮮明的精品民宿群落。
鼓勵個性化是促進當地民宿精品化、集群化發展的一大抓手。
網紅“半城裡”就是精品民宿的代表。“半城裡”的兩棟房子建在海與岩石相接處,設有海景露台。
在女主人李艷眼裡,個性化民宿是了解風土人情的窗口,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重在形成自身特色和競爭優勢。“做民宿應該緊緊圍繞市場需求,精准定位,向著品質化和差異化的方向發展。我之所以在海景露台播放露天電影、舉辦露天音樂會,是想營造屬於年輕一代的社區文化,讓他們到此體驗別樣的生活。”李艷說。
事實上,在霞浦,還有不少類似“半城裡”這樣的特色精品民宿。其中,以三沙鎮居多。
三沙鎮是全國著名的閩東漁場所在地。長達40多公裡的曲折海岸線及便利的水陸交通,使其在發展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截至目前,三沙鎮已開辦單體民宿51家,正在打造23家,其中精品民宿有5家。去年,“拾間海”榮獲“中國最具品牌個性民宿”稱號,“拾間海”“先生的海”“半城裡”等3家民宿入選年度福建民宿品牌。
納入鄉村振興全局中謀劃
霞浦民宿起步晚,尚處在探索階段,規模體量偏小、基礎設施薄弱等短板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提升民宿實現致富?
“民宿應該是獨立的新業態。民宿不絕對依賴於旅游,客戶可以單純為民宿而來。發展民宿,離不開人文內涵,尤其需要主人注入情懷。”鄭德雄說。
這話說到了“拾間海”主人劉忠民的心坎上。“鄉村民宿方興未艾,大有可為。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們將精力主要放在豐富產品業態上,努力打造具有地方風情和特色的鄉村民宿示范點,助推鄉村振興發展。”他說,“拾間海”堅持以“民宿+”為主要發展模式,注重與鄉村旅游、文創產業、“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積極嘗試與農村專業合作社、電商等新業態相融合。
為推動民宿產業邁向中高端,霞浦打出組合拳:變堵為疏,適時組織開展鄉村民宿評星授牌,並給予相應獎勵,以此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資發展鄉村民宿。目前,全縣民宿均在市場監管部門注冊﹔成立鄉村民宿發展協調小組,組織從業者前往民宿發展較成熟的地方調研,制定出台《扶持鄉村民宿發展實施意見》《民宿評定標准》,今年3月重新修訂出台《霞浦縣民宿管理暫行規定》,以民宿地方標准規范引導全縣民宿科學化發展與優質化經營﹔充分發揮歷史人文優勢,將民宿與周邊非遺、美食、民俗文化等融為一體,打造精品鄉村游線路。(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劉陵富 劉桂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