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過緊日子是為了人民過好日子

李輝文

2020年06月25日14:18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一個重要的關鍵詞:過緊日子。這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各國紛紛財政擴張、貨幣放水的大背景下,雖說有點意外,實則合情合理。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自然災害作斗爭得出的生存智慧。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可能超過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作好疫情跨年、甚至是與其長期共存的准備。打好這場持久戰,需要保持財政健康運行。

政府過緊日子是長期方針政策,不是短期的應對措施。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今年兩會的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近年來切實對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做了連年壓縮,但依然還有空間,在預算的科學安排上、在勤儉節約精打細算上、在提質增效上還有“減”的空間。經濟下行疊加減稅降費,今年以來財政收支矛盾持續凸顯,減收增支形成巨大缺口,需要通過增加財政赤字來彌補。為給未來留下更多財政空間,保持財政可持續性,需要從現在開始壓縮非必要開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財政效率。

過緊日子,首先要做到有保有壓。李克強總理指出,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同時,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這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基層、直達老百姓、直達中小微企業,支持地方落實“六保”。

過緊日子還要硬化預算制度約束。要採取特殊的轉移支付機制,建立實名制,這些政策資金全部落到企業、個人,都是有賬可查的,絕不允許做假賬,也不允許偷梁換柱。制度建設方面,要健全基本支出標准體系,分類研究明確財政保障政策。要強化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此外,還要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加快財政信息化建設。

中央政府帶頭過緊日子,體現了刀刃向內的自我改革的精神。這不僅對各級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減稅降費創造了更多的空間。政府真正過緊日子,是為了人民過好日子﹔今天過緊日子,是為了明天過好日子。

作者:李輝文 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教授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