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廈門風景。 廈門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
人民網廈門7月22日電(林盈、陳博)近日,為總結“十三五”環評改革典型經驗,謀劃“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改革思路,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了專家視頻研討工作會。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在會上發言,並介紹了廈門在深入推進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取得的創新經驗。
據了解,早在2014年,廈門就開始了環評審批制度改革的實踐,明確把生態保護紅線融入“多規合一”一張圖體系,前移環保輔助決策,將綠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期間,廈門市率先試行了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深入落實“嚴管優服”,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生態環境准入清單制度,推行環評差異化管理,提高環評效率效能。
“十三五”以來,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全力落實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創新措施,發揮環評制度從源頭預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作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騰飛保駕護航。2018年,“廈門環評審批改革經驗”得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
會上,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在總結改革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參與謀劃,就全國“十四五”環評與排污許可改革提出建議:以環評法修訂為契機,推進建設項目環評“瘦身”,嚴格行業生態環境准入條件和管理要求﹔進一步明確規劃環評法律主體地位,適當提高規劃環評審查層級,提升規劃環評約束效力﹔以排污許可管理為導向,強化排污許可証與環評審批的融合對接,探索實施排污許可“一証式”管控。
廈門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在廈門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繼續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朝縱深推進,建立起更系統化、精細化、科學化的環評管理機制,為廈門的綠水青山筑牢安全屏障,為高質量綠色發展注入全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