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區專注“四大融合” 打造“創新共同體”

2020年12月07日15:04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近年來,福建福州高新區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創新推動“校地融合”“四化融合”“開放融合”“產城融合”,努力打造福州版“中關村”“三創”產業園示范區、區域發展核心載體和宜學宜業宜居宜游的好環境,探索形成院、校、城、企、人“創新共同體”,為實現高新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福州高新區堅持以開放融合、協同創新為發展主線,全面厚植“三創熱土”,以高效率體制機制引領高質量發展,加速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打造院、校、城、企、人“創新共同體”。

2019年,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在全國169個高新區中綜合實力排第32位,比2012年提升14個位次,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校地融合”,努力建設福州版“中關村”

發揮毗鄰大學城的優勢,高新區發展蒸蒸日上。

豐富合作機制。與大學城12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定期召開校地產學研聯席會、研發樓(孵化器)運營商對接會、金融機構合作洽談會、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會,加強項目、政策和制度策劃,全面鏈接高校創新資源。聘請高校專家為引才大使、舉薦委員,會同福建師范大學抓緊推動黃維院士和柔性電子實驗室落地。

建設創新平台。出台設立院士(博士)工作站、技術中心、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等扶持政策,引導和支持校企聯合技術研發,促成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9個、博士后工作站10個,建成邁新免疫病理試劑、兆元光電微間距LED芯片等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40個,今年福建光電實驗室啟動建設,博思、萬潤等4家企業獲評第五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

培育創業生態。營造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的全鏈接力、閉環運作的綜合服務體系,強化資金補助、創業指導和供樓、供地等政策扶持,建成中科院大學創新創業學院福州基地等高端眾創空間21個,集聚創業企業(團隊)400多個、青年創客3000多人,迅速孵化北卡、吉特瑞、全息光存儲等高校人才科研成果項目,獲評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省級創業創新示范中心等榮譽。

夯實服務網絡。圍繞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等突出問題,引進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分中心、福州技術市場、萬方數據等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福州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台”“知創福建”高新區工作站等落地,暢通技術和成果展示、咨詢、交易等線上、線下渠道,形成成果展示交易大廳、線上服務平台、技術成果轉移中心“一廳一網一中心”格局。2019年,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7件。

“四化融合”,爭創福州“三創”產業園示范區

高新區光電產業基地

產業數字化。加速軍民融合、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產業布局,今年數字峰會簽約保利通信等9個重點數字產業項目,9家企業入選全省數字經濟領域創新企業名單,高新區軟件園已入駐企業162家。同時,加快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今年生成新基建項目24個、總投資達158億元,項目數居福州全市第一。

項目集群化。實施數字經濟、光電芯片、生物醫藥、先進制造“四個千億”產業集群推進計劃,形成產業鏈規模效益。以省電子信息集團為龍頭,形成特色IC制造、新型顯示、自主計算機整機制造等“千畝千億”產業基地。在福建光電實驗室、福州光電產業協會等引領下,集聚海創光電、富蘭光學、源磊等光電企業近20家,今年上半年光電產值比增221%。

企業梯隊化。梯隊化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42家。2020年,144家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102家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比增92%),涌現北卡、銳達、四創、智恆等諸多“單項冠軍”。

園區標准化。圍繞“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目標,全力提升土地、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高質量推進工業園區標准化建設。同時,創新高標准廠房招商機制,設立金控、國資、建設基金管理等10多家平台公司,支持科技企業輕資產入駐。2020年,建成標准化廠房52萬㎡,創新園二期投用后迅速吸引134家企業入駐﹔策劃對接政策性銀行低息授信融資38億元、專項債4.5億元,區產業基金投資的3家企業已進入上市輔導期。

“開放融合”,打造區域發展新核心載體

紫光科技園

深化“一區多園”發展。牽頭細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福州片區考核評價辦法,推動建立“一區24園”分類管理機制,強化各園區政策融通,實現差異化、關聯化、一體化發展。

全面推進“雙自聯動”。搶抓福建自貿試驗區本輪擴區契機,主動爭取將高新區納入福州片區擴區范圍,促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貿試驗區兩大國家戰略融合疊加,爭取共享自貿試驗區產業基金、企業注冊、通關便利等優勢政策。

創新區域協作機制。探索“福州總部研發+周邊成果轉化”產業協作模式,攜同福安經濟開發區等兄弟園區,抱團參與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建設。主動參與福州——定西東西部扶貧協作,牽頭啟動福定產業園規劃建設。參照福州首創的“福碼”“茉莉分”等模式,支持博思軟件建設定西市“隴碼”公共服務平台,通過建立信用評分及便民應用服務體系,實現市民辦事繳費“一碼通行”。

加強國際協同創新。深化與市人社局、閩江學院等合作,建成福州國家留學人員創業園、福州國際人才項目孵化器、閩台大學生“三創”基地等一批開放創新平台,採取“海外孵化+國內產業化”模式引入海外優質創業項目,打造開放創新新樣本,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產城融合”,營造宜學宜業宜居宜游的好環境

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產業園

引入國企共建。大力引入中央和省、市國企投資,建成省汽集團戴姆勒研發中心、省電子信息集團科學工業園、省建科院等樓宇60萬㎡。會同福州水務集團啟動全區供排水改造,引進上海寶冶、中冶交通、中冶建設等大型國企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借力數字共治。依托“智慧黨建”“智慧大腦”“數字城管”等集成服務平台,實現數據共享、實時監測、智能決策,呈現立體化、智能化、可視化的“數字高新”。大力支持園區科技企業拓展城市應用服務,專注研發智慧城市、智慧財務等領域優秀解決方案。博思軟件開發的福州“e防控”、“物資服務平台”、重點地區人員健康信息登記系統等,為疫情精准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有力數據支持。

攜手校企共融。持續深化城市品質提升和“十位一體”綜合提升,順利推進旗山大道景觀提升、117縣道協和學院段等項目建設。通過利用樓宇間隙空地、鼓勵企業拆牆透綠,建成總面積2萬㎡的城市中央公園,為人才提供體驗式休閑和慢行空間,被周邊企業譽為“城市會客廳”。

讓利民生共享。發揮大學城和省會科教資源優勢,通過區建校管、挂牌合作等方式,今年建成閩江師專附屬小學、省實驗幼兒園高新區分園等學校13所,在建三級綜合醫院2所。通過自建、代建、競配建等模式,在地鐵口等核心地塊已建安置房約77萬㎡、在建約140萬㎡,以最大溫度贏得群眾支持。(圖文由福州高新區提供)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