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福州5個“金牌旅游村” 感受別樣的煙火人間

2020年12月10日10:55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近日,福建省文旅廳、省發改委、省住建廳聯合組織專家評審,公布2020年福建“金牌旅游村”名單。福州市5個旅游村榜上有名,分別是永泰縣嵩口鎮大喜村、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連江縣丹陽鎮坂頂村、永泰縣梧桐鎮白杜村、連江縣江南鄉梅洋村。

這些“金牌旅游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又都透著濃濃的鄉愁。一起打卡“金牌旅游村”,感受別樣的煙火人間,給心靈一個詩意的棲息地。

打卡點:永泰縣嵩口鎮大喜村

亮點:“鷴來谷”裡長知識 “喜文化”中覓鄉愁

青山綿綿,湖水漣漣,竹林靜謐曲徑通幽,白鷴翩翩而至,鳴聲中仿佛訴說著古老的農耕文化中埋藏的密語……走進嵩口鎮大喜村,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圖景便在眼前徐徐展開。

在“鷴來谷”生態保護教育基地內,此起彼伏的鳥鳴在山谷間回蕩,這裡是野生動物的天堂,是鳥類棲息樂園。

在這裡,你有機會一睹白鷴、叉尾太陽鳥、林雕等80多種珍貴鳥類翩然起舞的靚麗姿態,感受青山綠水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妙時刻。

大喜村,“喜”從何來?這就不得不提當地特有的“喜文化”,在舉辦村宴、喜宴等民俗活動基礎上,大喜村打造了非遺研習館、喜宴·大喜村宴廳、大喜戲台等特色項目,大飽口福之際亦大飽眼福,讓你望得見藍天碧水,融得進鄉情民俗,怎能不心生歡喜。

打卡點:晉安區壽山鄉九峰村

亮點:雙溪匯流雙橋印水 古厝民宿交相輝映

距福州森林公園僅半小時車程,有一片藏於山野的土地,這裡層巒疊嶂,水流叮咚,是愜意的田園生活該有的樣子。這裡就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九峰村。

走進山村,一間間依山而建的石樓木屋躍入眼帘,青山白雲倒影在溪流中,與白牆灰瓦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

雖藏於山中,卻處處能欣賞動人的水景。行至村委會門口,你能看見南洋溪、釣月溪穿村而過,溪水匯流之處有兩座石拱橋,形成“雙溪匯流雙橋印水”景觀。濱水綠地上,陽光透過樹梢投下跳躍的光點,像極了印象派筆下的畫作。

九峰村的美不止於此。漫步沿溪棧道,南洋溪的大峽谷風光盡收眼底。溪水時急時緩,溪中奇石如列陣。更妙的是,每隔一段距離,總有瀑布躍入眼帘,有的縹渺靈動如仙女紗衣,有的氣勢磅礡如江翻海沸,是滌蕩疲憊心靈的一劑良方。

即便是冬日,這裡依舊綠意盎然,村落間古民居散布,和四周的蔥蘢相互映襯。村裡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厝建於清初,距今有近400年歷史。

因古厝中出過一名文官,村民們稱它為“陳氏文魁府”,如今計劃建成“南陽書院”,作為民俗、文化的展示體驗載體。

在九峰村玩累了,不妨歇一歇,“山田雅舍”“小筑田園”等民宿都很有特色。它們依山而建、就地取材,在此看炊煙裊裊升起,品嘗農家菜肴,“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的原始鄉愁扑面而來。

打卡點:連江縣丹陽鎮坂頂村

亮點:百年古厝煥新生 蝴蝶蹁躚“福壽”至

青山環抱,青瓦白牆,坐山望雲。三落厝是連江縣規模最大的古民居,建筑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木石結構,有大小房間200多間。作為晚唐禮部尚書張瑩的故居,三落厝最早始建於唐代。明嘉靖年間,鄭氏族人在原地重建了留存至今的這座大厝。

“橋通流水出青林,與客尋幽古徑深。佔象有台迷草色,砌花無主漫春陰。”三落厝獨特的格局一定會讓你嘆為觀止。與三坊七巷、閩清宏琳厝等古民居不同,三落厝不是縱深分布三進格局,而是三間四合院橫向舒展,以溪流相隔,借過雨亭相連,具有“山泉入園、園內有溪、溪中有厝”的獨特景觀。

2017年,丹陽鎮引入廈門朗鄉投資有限公司,對三落厝進行修復改造。如今的三落厝,如珍珠拂去蒙塵,再次煥發光彩,還意外地成為古老與時尚並存的網紅民宿。

若起得早,你能看到一輪紅日在層層梯田中穿行﹔夜晚,於布滿繁星的夜空下品茗夜聊,享受詩意生活。

坂頂不隻有古厝,在墘頭自然村的福壽灣,竹叢環繞的山勢間有兩幅“福”“壽”摩崖石刻。

這是連江境內最大的榜書古跡。字有多大?《連江縣志》曾載:“福壽在苒頭山,字大經丈”,一直無處尋的岩刻前些年被村民偶然發現,留存的楷書字跡仍工整鮮明。

值得一看的還有三面環山的蝴蝶谷,谷內泉水叮咚,隨處可見色彩斑斕的蝴蝶成群結隊,翩翩起舞,姿態萬千。

打卡點:永泰縣梧桐鎮白杜村

亮點:雲水邊沐暖陽 花海前賞星輝

“花田醉馬,詩源白杜”,說的是坐落於筆隔山下的梧桐鎮白杜村。白杜村距離福州主城90分鐘車程,東與4A級景區百漈溝接壤,西近大喜橋,連接嵩口古鎮,以一種隱者的姿態,低調地藏匿於風景旖旎的山野之中。

漫步村內,目光所及是民居古朴、青山小院,田園阡陌縱橫,茉莉花田和青梅林連綿不絕,細致地收藏著都市人渴望的慢時光。

村內建筑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木結構房屋,古民居“三雕”景觀資源尤其豐富,現存清代古民居建筑8座,有文明堂、泰山官、夫人官等官廟。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站在“千尋白杜”民宿的陽台上眺望遠山,大樟溪畔兩岸青山收入眼底,整個村庄依在雲霧深處,讓人深陷於白杜風景之中,荷塘聽風、觀山醉酒的詩意生活觸手可及。

白杜村還通過“舊瓶裝新酒”的村庄微改造,打造“畫家村”。村裡900平方米的舊禮堂變身新的藝術家交流場所,閑置的小學校舍改造成可入住50人的青年旅社,吸引著越來越多返鄉青年、兩岸創客、文創達人到此一起出謀劃策,在發展鄉村旅游中走出獨具特色的新路。

打卡點:連江縣江南鎮梅洋村

亮點:梅香惹人醉 梅景讓人戀 梅食引人饞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漫步梅洋村內,溪內是白鵝紅掌,溪畔是萬株梅樹,遠處是雞犬相聞,近處是民宿成排,宛若世外“梅”源。

梅洋村因梅聞名,有著悠久的植梅歷史,流傳著“夢仙指路,筑舍植梅”的傳說,至今仍留有數十株上百年古梅樹,經過培植,現有梅樹近兩萬株,有紅梅、青梅、綠梅、珍珠梅等20多個品種。春寒料峭之際,上萬株梅花競相綻放,暗香浮動。

走進梅洋村不多時,就能看到一條緩緩流淌的溪流從梅樹邊穿過。這條小溪便是梅溪了。天氣好時,“無邊花海雲中來,起迭奔涌到身邊”的景象躍然眼前。

梅溪兩岸分布著十多座百年古民居,有的被改造成民宿,有的被改造成農家藝苑,不時舉辦攝影作品、字畫、奇石等展覽,藝術氛圍濃厚。梅溪沿線還有三潭十八景、風動石、夫妻樹等景觀,讓梅洋成為一個四季皆有景、四季皆有花的特色村落。

美景怡情,怎少得了美食相伴?來到梅洋,一定不能錯過梅花小食,梅花酥、梅花蜜、梅花釀等,都是純手工制作。梅花酥裡除了堅果、杏仁,還有研磨成粉的梅花瓣,咬一口,一陣淡淡的梅花香頃刻在舌尖蔓延。由梅花、桂花等材料釀制的梅花釀,必須經過至少三年的釀制,方有濃郁梅花香味,品上一杯,酒不醉人人自醉。(福州市文旅局)

(責編:陳藍燕、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