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福州市文旅局供圖
12月23日上午,福州市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舉行。會上,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通報了“十三五”發展成就和“十四五”發展思路。
談談“十三五”
“十三五”期間,福州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成市圖書館新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一批標志性文化場館,成為市民群眾喜愛的大書房、藝術殿堂。成功舉辦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12個舞台劇(節)目獲國家級獎項,1人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大型旅游+美食紀錄片《煙火福州》在央視首播。全域旅游實現歷史性突破,1個縣獲評首批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縣(市)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市旅游經濟實現跨越發展,2019年旅游總人數較2015年翻一番,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均位居全省前列。實施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行動,新增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32處,完成重點文物修繕工程226處,近4000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線納入國土空間信息系統﹔非遺保護取得重大成就,新增市級以上非遺項目61個,市級以上非遺傳承人105個,市級非遺基地66個,形成較為完善的四級非遺傳承人和項目保護體系。
1、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認真傳承《<福州古厝>序》精神,出台《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管理條例》《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等法規、規范性文件12個,持續開展三坊七巷等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保護修護工程,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集中開街﹔成功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2020年11月,央視播出專題紀錄片《福州古厝》,全面展現福州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的成果。三坊七巷等4個項目被列入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開放利用案例指南》。
2、文藝精品創作成績斐然。成功舉辦福建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焰火晚會、全國書法名家作品邀請展等重大文藝活動,閩劇《紅裙記》、音樂劇《茶道》等3個劇目精彩亮相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閩劇《銀箏斷》等劇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福州伬藝《血色雞角弄》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項”小型作品創作計劃重點扶持作品項目,3人入選文旅部“名家傳戲(曲)”工程。
3、公共文化服務健全完善。成功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完成市美術館、市非遺展示館等場館修繕並對外開放,改造提升173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和2670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深入實施“文化惠民·七進”等惠民工程,打造培育了“激情廣場大家唱”等一批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群文品牌。
4、文旅融合成果初步呈現。海絲國際旅游節、新春文化旅游月等文旅節慶活動影響力逐步提升,“遇見福州”政務微博、微信號綜合影響力居全國地級市文旅系統第一方陣,榮獲“夜間經濟十佳城市”、“十佳溫泉旅游目的地”等榮譽。近三年來全市重大文旅項目實現總投資489億元,歐樂堡海洋世界等26個文旅項目建成開業。2019年,福州市旅游總人數達9654、57萬人次,較2015年翻一番﹔旅游總收入從2015年的537、29億元增至2019年的1450、58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5、文旅市場環境健康有序。打好“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出台《關於促進文旅消費的七條措施》《福州市旅游民宿扶持獎勵辦法》等扶持政策,創新實施“放心游福州”服務承諾,建立守信紅名單、失信黑名單制度,打造“清朗福地”。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連續兩年被國家版權局評為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
謀劃“十四五”
“十四五”期間,福州將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目標,著力推動福州市從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到國家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從國際國內重要的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到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跨越發展。力爭實現“五個突破”。
一是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申遺上實現新突破,高水平辦好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完成500處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修繕,打造“福州古厝”保護樣本。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福州史跡”、馬尾船政等申遺取得實質性進展。
二是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上實現新突破,建成市群藝館新館、市少兒圖書館新館,規劃建設市美術館新館、市博物館新館,基本形成“中心城區10分鐘、農村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
三是在打造文藝精品破解有“高原”缺“高峰”上實現新突破,爭取每年至少1個劇(節)目入選國家級資助項目,全力沖刺“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獎。
四是在爭創全域旅游示范區上實現新突破,推進鼓山旅游景區、中國船政文化景區創建5A級旅游景區﹔推進西湖公園等創建4A級旅游景區,福州力爭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五是在引進文旅融合大項目好項目上實現新突破,著力推動建設一批體量大、有帶動力的大型文旅項目﹔繼續辦好海絲國際旅游節、新春旅游月、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等品牌活動,進一步打響“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文旅品牌。(蘇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