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江:傾力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

2021年01月05日11:26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作為中國水產第二大縣、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國務院首批沿海開放縣份之一,坐擁238公裡綿長海岸線,連江的發展與海洋密不可分。進入新時代,海洋更是推動連江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強勁引擎。

近年來,憑借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連江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藍色經濟助推城市發展高顏值,更刷新著連江向海而行的新高度:“振漁1號”“福鮑1號”“泰漁1號”“定海灣1號”等深遠海機械化養殖平台助推現代漁業升級﹔全國第三個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落戶,當前正在粗蘆島緊鑼密鼓建設中﹔可門港港區擬打造千億產業集群、千億港口,以申遠新材料為龍頭的臨港產業群挺起發展脊梁﹔環馬祖澳旅游區加速崛起,筱埕鎮入選2020年福建“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閩台旅游產業合作再添新亮點。

“十三五”期間,連江立足現有資源稟賦,不斷夯實發展支撐、增強發展后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進入“十四五”,連江以更加堅定的擔當作為,夯實海洋經濟底盤,傾力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

聽!在連江廣袤的海洋新牧場上,耕波犁浪新牧歌正唱響……

創新驅動 現代漁業提質增效

連江海域面積達3112平方公裡,水產品總量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如何打好漁業牌?連江首先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引領漁業機械化革命作答。

乘著“海上福州”的東風,連江向海淘金,“振鮑1號”“振漁1號”“福鮑1號”相繼啟用,開拓了全省海洋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也為中國漁業現代化提供基層實踐論証。

風從海上來,創新因子向內擴散。連日來,連江黃岐鎮福建鑫豐船業公司內,機器轟鳴、焊花四濺,連江縣本土企業研發的深遠海海魚機械化養殖平台——“定海灣1號”即將完成浮箱合龍和桁架建設,待調試好通信、電路、電氣及監控設備后,即可入海造“牧場”。

2020年11月中旬,連江首個本土企業自主研發的深遠海養殖平台“泰漁1號”建造完成並下水,接下來還將有7個養殖平台陸續在定海灣和黃岐灣海域安家。

創新驅動,讓連江漁業從近海走向遠海、從粗放走向精細,高效智慧的養殖方式和廣袤的發展空間讓連江海上“良田”愈發肥沃,前景一片光明。

在粗蘆島,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核心區母港一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朝著建設三產融合發展的千億現代漁業產業集群的目標邁進。

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2019年6月獲得農業農村部批准建設,是繼浙江舟山、山東榮成之后全國第三個國家級遠洋漁業基地,為連江全力打造服務全省、輻射全國乃至世界的遠洋漁業集散地又打開一扇門。

“基地總體建成后,可實現總產值約200億元。”基地建設指揮部負責人表示,力爭經過9年建設發展,年靠泊服務遠洋漁業及相關船舶達600艘,遠洋生產量40萬噸,遠洋漁獲進關量100萬噸,實現我省遠洋漁業產量、產值新突破,助推全省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連江還著重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增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開工嘍!”生產的號角吹響,充溢著大海味道的膠原蛋白粉從全自動生產線輸送下來。2020年5月,一度因疫情沉寂的宏東海洋生物產業園重現活力。

宏東海洋生物產業園為宏東遠洋漁業產業園一期項目,位於連江浦口鎮東浦工業園區,總投資3億元,對海洋資源進行高值化開發,研發、生產海洋硫酸軟骨素保健品、魚油制品、磷蝦制品、生物鈣及其他海洋多肽和多糖類等。“一期全部投產后,將年產100噸硫酸軟骨素和200噸膠原蛋白。”宏東海洋生物產業園有關項目負責人陳燕介紹,硫酸軟骨素、源豐鮑魚精深加工兩個項目已投產。其中,硫酸軟骨素項目為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范項目,主要利用軟骨魚魚骨,研發生產海洋硫酸軟骨素及膠原蛋白,實現藍色海洋產業鏈的延伸﹔源豐鮑魚精深加工項目主要是幫助解決連江鮑魚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問題,主要加工產品為凍鮑、干鮑和休閑食品,全面投產后可以解決連江20%的鮑魚加工需求,提高連江鮑魚產業的定價權和話語權。

未來,宏東計劃整合遠洋漁業資源,整合周邊較為鬆散的水產業供應鏈資源,形成強有力的現代漁業產業集群,助力連江漁業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全域視角 濱海旅游方興未艾

連江向海、碧海銀灘,238公裡海岸線串起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黃岐國家中心漁港、安凱奇達攝影基地等濱海風光﹔馬祖環海、海天一色,36個美麗島礁串起南竿聚落、北竿壁山、東莒燈塔及藍眼淚、地中海岸等海島風情。

“到連江走走,去馬祖逛逛,4.8海裡,25分鐘!”2015年12月底開通以來,“黃岐—馬祖”航線成為環馬祖澳旅游區的紐帶。短短25分鐘航程,為兩岸人民探親訪友、旅游觀光搭起一座便捷的橋梁,推動兩岸共建“一日生活圈”。

從福州市區出發,沿著濱海大通道一路馳騁,約1小時后便來到“福州最美海灣”——連江筱埕鎮定海灣。漁夫集市是筱埕非常具有濱海特色的交易市場。這裡每天營業額達2萬元,是當地村民的“錢袋子”,也是游客喜愛的海鮮集市。

前不久,筱埕鎮入選2020年福建“全域生態旅游小鎮”,這意味著,“吃、住、行、游、購,娛”在這個濱海小鎮可輕鬆實現:白天,游客可以在“牡蠣之鄉”蠣塢村,當個愜意的“海釣客”﹔或到“中國水下考古搖籃”定海村,逛逛富有福建特色的定海古城。傍晚,到“中國海帶之鄉”官塢村,體驗燈光誘捕魷魚﹔或到定海的海鮮大排檔,品嘗現撈現煮的海鮮。夜晚,休憩在定海灣山海運動小鎮或者漁夫島的特色民宿。返程之前,在蠣塢漁夫集市採購新鮮上岸的生蚝和小魷魚。

在連江縣大力支持下,筱埕以濱海特色旅游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高端濱海度假旅游區、海洋體驗休閑旅游區、古城文化旅游區、濱海農業觀光旅游區、海洋特色商貿旅游區,全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窺一斑而知全豹。當前,連江以入選首批省級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為抓手,積極整合黃岐半島和閩江、敖江入海口沿線旅游資源,打造環馬祖澳濱海旅游區,建設海洋特色小鎮,打造融“游馬祖、逛黃岐、賞茶山、觀閩江、泡溫泉”於一體的旅游名縣及“海洋會客廳”,助推全域旅游迸發蓬勃生機與活力。

“鏈”式效應 臨港產業筑起生態圈

連江龍頭產業脈搏強勁,臨港產業集群成鏈,通過激發“鏈”式效應,可門港區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千億級園區“航母”蓄勢崛起。

在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申遠二期年產40萬噸聚酰胺一體化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其中1條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生產線已投產。

龍頭舞,龍身動。申遠的穩定生產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距離申遠二期不遠,申馬環己酮二期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火熱景象。該項目是延伸申遠己內酰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亦是申遠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申馬二期2020年6月正式動工,截至目前已完成樁基建設,進入土建施工階段。生產己內酰胺下游產品聚酰胺的聚合裝置已於2020年四季度投產,綠色紡織產業園項目即將動工……一環緊扣一環,產業園內,整條產業鏈在加速奔跑。

通過大項目帶動大產業,恆申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以商招商,吸引上下游多家企業落戶園區,為連江“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提供強大引擎。日前,恆申集團代表15家全球重要合作伙伴與長樂區、連江縣簽訂10個重點產業項目組團投資協議,總投資達16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恆申集團將新增產值247億元。

“這批項目落地后,我們將建成以申遠年產100萬噸己內酰胺一體化項目為中心,產業鏈上下游同步發展的綜合生態園區。”恆申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集團將實現從單個產業鏈到產業生態圈建設,從單打獨斗到攜手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投資,從化工化纖到高端新材料發展的轉變,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產值破千億、市值破千億、營收破千億的“三個千億目標”,助力福州市產業轉型升級。

蓬勃的發展力量也在連江西北經濟區涌動。路網、水網、電網、防洪排澇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如火如荼,力求在最短時間內補齊短板,吸引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戶。

連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葉萬斌介紹,園區內產業大道、區間路、蘭雲路、沿溪大道等路網正加速推進,同時打造一座日供水量2.5萬噸的水廠、6公裡長的污水管網、一座220千伏變電站,整治建設7條河道溪流,以及平整7500畝土地等。

連江西北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南北端分別設有飛石互通、丹陽互通,南靠福州繞城高速、東靠沈海高速,新、舊104國道過境。黃金位置發揮“黃金”效應,園區已吸引正祥農產品現代物流園、普洛斯(連江)物流園等5個物流項目落地,福州物流城也有望落戶,為連江布局現代物流產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林文婧 葉建隆)

(責編:陳藍燕、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