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被譽為海洋“軟黃金”,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高端食品”,但2020年市場整體風向大變樣。
“去年鮑魚市場小規格每斤12-22個頭的價格與大規格5-8個頭的價格持平,這是歷史以來第一次。”中國鮑魚協會執行會長吳永壽說。他掌舵的企業位於福建連江縣,是大型超市生鮮鮑魚供貨商,僅2020年生鮮鮑魚銷售額就達1.2億元。
“這說明什麼?”吳永壽提高分貝,“這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信號,說明越來越多的小個頭鮑魚進入大眾餐桌。”
連江鮑魚產業,以其獨有的轉型升級之路,在市場中求新跨越,掘金海洋經濟。
從“高端食品”走向大眾市場
連江鮑魚,名聲在外。業內流傳——“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福建,福建鮑魚看連江。”連江鮑魚產量約佔全國份額的30%,被譽為“中國鮑魚之鄉”。因此,連江鮑魚市場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國鮑魚市場的風向。
鮑魚價格趨向大眾化要追溯到七八年前。2014年初,與往年居高不下的價格相比,彼時9隻一斤的大鮑魚價格隻有60元,一改“高端”形象,直接“跌入”水產品中端市場。
此后,鮑魚逐漸被端上百姓餐桌。“在那以前,連江鮑魚超過80%進入酒店餐飲業,約10%被送進工廠再加工,剩余不到10%進入大眾市場。”吳永壽感慨,如今大眾市場與酒店餐飲市場份額相當。“但他們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市場總量也在增加。”
借力“海上福州”發展,連江向海進軍。一隻小小的鮑魚,寄托著連江人民經略海洋的致富夢。隨著技術發展、品種改良,鮑魚產量逐年提升。到2020年,連江鮑魚產量約為5.1萬噸,產值達52億元,鮑魚養殖行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相比2013年增長1倍,而鮑魚養殖行業帶動后續育苗、加工、銷售等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
漁民養殖的單隻重量達一斤左右的鮑魚。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鮑魚產業成為連江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有了“鮑魚”的強勢加入,連江海洋經濟迅猛發展。2020年,連江海洋漁業總產值約為385.28億元。
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跨越
連江三面臨海,地處台灣海峽南北寒暖流交匯處,海水鹽度適中、溶解氧含量高,海域內岩礁眾多、海藻繁茂、海水清澈,為鮑魚生長提供絕佳環境。
1993年,連江鮑魚養殖還是採用“土方法”,將塑料桶圍上漁網,倒扣著,吊在海帶浮繩上。直到1996年改良為現有的鮑魚網箱,海上養殖鮑魚得以大規模鋪開。
鮑魚對水質要求高,是生態環境的“監督者”。養殖戶深諳其道,小心呵護“嬌氣”的鮑魚,生怕海域水質差了、水溫高了或低了。
一邊摸索,一邊改進。2001年,吳永壽的企業——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首創“南鮑北養”模式,突破鮑魚養殖的季節限制。
“一開始是‘北鮑南養’,冬天將北方的皺紋盤鮑幼苗帶回南方養殖,發現長得很快。”吳永壽介紹。初嘗“甜頭”后,企業開始“南鮑北養”計劃。通過兩艘5千噸的活水運輸船,每年5月初,連江鮑魚被運至北方海域“避暑”,11月底啟程返閩“過冬”。如此一來,鮑魚實現全年生長,縮短了養殖周期,提高了成活率。目前,連江是福建省最大的“南鮑北養”養殖基地。
“南鮑北養”活水運輸船。中新永豐供圖
鮑魚還是綠色環保的“創造者”。鮑魚生長靠天然藻類飼養,對環境十分友好。“一斤鮑魚要吃20斤海藻,這種固氮固碳的效益相當於在陸地上種植成群遍野的樹木。”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副教授游偉偉說。
鮑魚養殖全過程都綠色環保,但仍需耗費大量人力,無法形成集約化、規模化。2018年連江“振鮑1號”的投產,解決了傳統養殖業技術難題,為連江現代漁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在輕鬆多了,隻要一個按鈕,7層的鮑魚網箱就像搭電梯一樣,從海下升到海面。”在控制室裡輕鬆操作“振鮑1號”省時省力,還能養好鮑魚,漁民王周捷很欣喜。
“振鮑1號”深海鮑魚養殖平台。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振鮑1號”是全國首個深海鮑魚機械化養殖平台,長24.6米、寬16.6米、深1.8米,可容納近5000個鮑魚網箱,每個網箱有240隻鮑魚。平台能自動完成餌料投放、輸送以及網箱上下吊裝等操作,僅需兩三個人年產鮑魚12噸。
“振鮑1號”讓鮑魚養殖從200米近岸區域邁進3公裡外深海,大幅提升鮑魚的品質和生長速度。而緊隨其后投產的“福鮑1號”則刷新全國最大的深遠海鮑魚養殖平台記錄。
風從海上來。連江縣委書記周應忠表示,“十四五”連江將夯實海洋經濟底盤,全力推進“百台萬噸”工程,開發建設“海上糧倉”“海洋牧場”,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打造全省最大、全國一流的深遠海養殖基地。
從單一產業到帶動全產業鏈發展
鮑魚面、鮑魚罐頭、鮑魚排骨、鮑魚燜鵝掌……連江鮑魚正以即食、品類豐富的加工產品迎合百姓口味,加速大眾化之路。
正如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在第七屆全國鮑魚產業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的——中國鮑魚產業正在從養殖端轉向市場端,從活鮑魚向加工方向轉變。
鮑魚被“端上”百姓餐桌,“擁抱”大眾市場,勢不可擋。
福州日興是鮑魚加工行業第一家“吃螃蟹”的企業。2006年,企業涉足冷凍鮑魚加工出口,兩年后進軍鮑魚罐頭制品領域。2017年,紅燒鮑魚、咖喱鮑魚、香辣鮑魚、鮑魚佛跳牆等系列產品在電商平台“走紅”。僅一年時間,日興鮑魚加工品產值達2.65億元。
“加速補齊加工產業短板,堅持把最好的土地用來發展海洋產業,持續加大水產精深加工企業引進力度,不斷壯大加工產業集群。”周應忠在談及扶持水產加工產業時如是強調。
有了政策加持,已經在養殖行業做大做強的中新永豐也想從加工領域分“一杯羹”。2020年6月,該企業5500平方米全新的鮑魚加工車間首次投產。去殼清洗、滾動淨洗、飲用水漂燙、浸泡冷卻、速凍保質、鍍冰速凍……經歷這一流程后的鮑魚,中心溫度降到-30℃,保留了鮑魚肉的Q彈口感。以淨菜方式“亮相”,是中新永豐進軍鮑魚加工品市場的第一個“作品”。
2020年6月,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鮑魚加工車間首次投產。(資料圖)中新永豐供圖
“我們正在跟大型超市洽談鋪貨問題,計劃向全國1000家門店供貨。”吳永壽說。同時,該公司與全國及本地新零售平台也在推進合作。
連江鮑魚加工量連年上升。截至目前,連江共有8家鮑魚加工企業,年鮑魚加工量6100噸,產值達7.93億元,產品遠銷韓國、新加坡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