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霖海 制圖
海滄隧道主線隧道貫通、西溪特大橋成功轉體、新機場配套建設加速……日前,記者從廈門市交通運輸局獲悉,2020年廈門交通運輸事業持續回穩、穩中向好,交通疫情防控守護住了入廈大門,對外交通建設、國際航運發展、中歐班列等也取得喜人成績。
未來五年,廈門將加快推進翔安大橋、翔安機場高速路、海滄疏港通道、蘆澳路等交通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完成海滄隧道、海新路與疏港通道立交工程、海翔大道聯盟路等項目建設。
疫情防控守好入廈大門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著市民的生活。對於交通行業而言,全年離不開一個關鍵詞“守”。2020年1月22日,市委市政府成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市交通運輸局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要求,牽頭布置全市交通疫情防控工作。1月25日,各個高速出口、國省道入廈途經地設置19個交通衛生防疫檢查站,對外地入廈車輛進行嚴密篩查。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2020年2月26日起,市交通運輸局派駐專班牽頭高崎機場疫情防控現場指揮部工作,並做好火車站和客運站等交通樞紐入境人員的排查和“點對點”閉環轉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經過多方努力,從2020年2月25日起,廈門全市公交線路全面恢復運營,全市7個客運站以及市際班線客運全部恢復運營﹔3月13日,率先打通“點對點”包車進武漢綠色通道,化解企業供應鏈協同配套難題,開通企業“點對點”返廈包車、通勤專線60多條,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交通基礎設施穩步推進
過去一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254億元的102.76%。全市公路客貨運周轉量2112109.52萬噸公裡,較去年同期增長5.5%,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總收入1301.23億元。
廈門加快推進翔安大橋、海滄隧道等跨島通道重點工程建設。海滄隧道主線隧道海域段於去年9月實現貫通,預計今年上半年建成通車。翔安大橋於去年7月正式推進海上預制安裝區主體結構建設,12月翔安大橋主航道橋最大墩台成功吊裝,標志著工程正式進入“雙向組裝”階段。
經歷3年苦戰,福廈高鐵廈門段建設捷報頻傳。去年5月在全省率先完成主線征地拆遷﹔9月福廈高鐵西溪特大橋跨越杭深鐵路轉體橋成功轉體,是目前我國同類型高鐵轉體橋跨度最長、噸位最重的連續梁轉體工程﹔12月天竺山特大橋首聯連續梁順利合龍,廈門段惟一主線隧道福社隧道暗洞實現貫通,標志著福廈高鐵廈門段正線隧道全部貫通。
廈門軌道交通建設掀開新的一頁,地鐵3號線南延段前期工程開工﹔地鐵4號線4標洪彭盾構區間實現雙線貫通﹔地鐵6號線(林埭西至華僑大學段)進入區間隧道盾構施工階段。
廈門新機場相關片區配套設施建設按下“加速鍵”,策劃生成的百余個項目分批次展開施工,一座航空城正在崛起。
中歐班列逆勢增長
過去一年,全市物流產業實現總收入1301.23億元。市交通運輸局通過加強中歐班列接駁運輸和裝卸作業組織,提供上門提貨服務,受到進出口企業尤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歡迎,全年中歐班列開行量逆勢增長。據統計,2020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71列、24198標箱,貨值9.82億美元,廈門-歐洲、廈門-莫斯科、廈門-阿拉木圖的中歐班列分別同比增長16%、33%、34%。
去年,廈門開通首條直飛俄羅斯的洲際客運航線廈門-莫斯科航線,以及廈門至洛杉磯、紐約、芝加哥、馬斯特裡赫特、列日等5條洲際貨運航線,廈門在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不僅如此,廈門頻頻牽手航空巨頭,與東方航空、春秋航空、中國商飛公司先后簽約,達成航空領域的深度合作。
公交出行幸福指數提升
根據2020年權威交通分析報告,廈門地面公交出行幸福指數為68.93%,排名全國第五﹔綠色出行意願指數為2.504,排名全國第七﹔高峰期社會車輛-公交車車速比為1.847,廈門公交的運營效率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位。去年9月28日,廈門地鐵運營滿1000天,累計開行列車42.7萬余列次,安全發送乘客1.87億人次。
不僅如此,廈門公交還陸續開通靈活公交線路、社區公交、微循環公交、無障礙純電動“愛心車”、觀光雙層巴士,啟用首個“智慧城市公交新驛站”——馬鑾灣帶狀公園智慧公交驛站。
不僅如此,去年,廈門交通部門還對現有公路班站、公交場站、郵政網點、機坪休息區、航標處職工辦公室等一線場所進行規范化改造,挂牌投用287個“交通一家親”愛心驛站,服務人群涵蓋養路工人、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出租車司機、機坪員工、海上人員等一線崗位人員,提供工間休息、飲用水、應急藥品等便利服務,助力“愛心廈門”建設。(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