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令”能拯救孩子們的睡眠嗎

2021年04月14日15:00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睡眠令”能拯救孩子們的睡眠嗎

  教育部近日頒布“睡眠令”,對中小學生就寢時間做出了明確要求,引發家長們極大關注。目前,新政進入落實階段,學校會怎樣安排作息時間?老師是否會給學生少留作業?家長要怎麼督促孩子按時就寢?

  問題1:孩子還需要早到校嗎?

  對於上學時間,很多家長十分糾結,一方面希望孩子早上能夠多睡會兒,另一方面又擔心老師提前上課耽誤了學習。教育部“睡眠令”發布后,學校是否會統籌安排作息時間,孩子還需要早到學校嗎?

  合理安排作息保障學生睡眠時間

  北京四中璞瑅學校校長丁嵐提出,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強健的體魄、愉快的情緒、良好的生活習慣,都與充足的睡眠密切相關。大腦的海馬區是學習和記憶的關鍵區域,睡眠越充足的孩子,其大腦中與記憶和感情有關的海馬區體積越大,大腦發育得越好。所以,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高效學習、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

  我們學校響應教育部要求,第一時間發放了《致家長朋友的一封信》,就學生在校作息時間、作業統籌管理等內容告知家長,與家長達成共識,家校共育,共同促進學生自主管理。同時,在引導學生科學管理睡眠、促進學生科學作息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合理安排學生一日作息。

  從建校之初,學校招生就嚴格遵守就近入學政策。目前,我們學校一至九年級學生多住在學校周邊的小區,步行到校大約5分鐘至15分鐘。結合疫情防控要求,學校制定了分批上下學的作息方案。七至九年級學生早上7點30分入校,五六年級學生早上8點入校,一至四年級學生早上8點15分入校。七至九年級的第一節課從早上8點開始,一至六年級從早上8點20分開始。課間和午間,各班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堅持勞逸結合、適度鍛煉的原則,自主安排課間休息時間和內容,可以進行學生講堂、午休、體育鍛煉、體能操練習、小組活動等等,保障學生休息時間,放鬆身心。放學也分批進行,並為學生創設高效的第二學習時間,有需求的學生可在校學習至下午5點30分。

  為了不給學生增加課業負擔,我們學校要求全體教師確保課堂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全面落實“減負提質”﹔優化作業的質量與時長,高年級進行作業分層設計,合理調控學生書面作業總量,提升作業的有效性﹔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作業統籌,若作業總量超時,班主任可以行使刪減權。同時,與家長及時溝通,盡量避免發生學校減負家庭增負的現象﹔學校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不布置線上完成、在線打卡等形式的作業,高年級除每周兩次、每次30分鐘的英語聽口練習外,學生做作業可以不使用手機。

  此外,學校還探索睡眠管理課程,將科學睡眠宣傳教育納入課程教學體系,消除學生對睡眠問題認識不足、不重視的現象。最近,學校已開始嘗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團隊活動等途徑,普及科學睡眠知識,提醒學生張弛有度地學習,幫助學生從思想和行動上提升對睡眠管理的認識。

  問題2:老師能否少留點兒作業?

  常有家長抱怨,老師留的作業太多,導致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深夜,睡眠嚴重不足,第二天聽課無精打採,有的孩子甚至在課堂上就睡著了。老師在這方面是否能改進一下,少留點兒作業行不行?

  作業既要高效又要創新

  北京市第五中學分校教師趙毅虹表示,長期以來,社會上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呼聲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希望老師少給學生布置作業。作為一名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我認為,確實應該給學生布置適量且高效的作業,減少機械式刷題。同時,學生也需要提高聽課效率,這樣寫起作業來才能得心應手,不至於耗費大量時間。

  學校之所以留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所以,有經驗的老師留作業很注意把握“度”,不會光以量取勝,尤其像數學這種學科,僅靠死記硬背是不靈的,掌握思路和方法才是正道。通常,我每天給學生留的作業大約在40分鐘之內能夠完成,有的時候是幾道大題,有的時候是1份卷子。假如學生有不會做的題,我甚至不希望他們用軟件去搜題找答案,允許他們的作業“留白”,因為隻要用心思考了,即使不會,第二天聽老師講解后也能很快弄懂。

  我曾對學生作業情況進行過調研,就拿數學這門課來說,通常寫得快的學生不到20分鐘就能完成,寫得慢的學生真能拖到第二天凌晨。分析一下,作業寫到三更半夜是有很多原因的。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喜歡一邊玩一邊寫,拖拖拉拉﹔有的學生不喜歡家長給自己安排的學習內容,故意拖延“磨洋工”,直到家長先睡了,再享受自己的自由時光﹔還有的學生是上課時走神不聽講,結果作業根本不會做,隻能“現上轎現扎耳朵眼兒”,熬夜彌補。當然,也不排除當天作業確實多,比如,期中、期末考試前,各科老師都會下發復習資料,作業量相對較大也是有的。

  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我們學校要求老師提高每堂課的授課效率,同時,不斷創新作業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為此,除了布置傳統形式的作業,我還會給學生布置說題作業。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把每個章節的學習內容說出來,包括定義、公式、重點習題等。通過用嘴講、用手比劃、用耳朵聽、用筆畫圖,學生可以增加知識的留存率和理解度。學生不僅要面向老師說題,學生之間也要互相說題,互相糾錯和評判。由於這種作業在校內就可完成,說得好的學生還可以贏得節假日免寫作業的待遇,學生們一下課都爭著搶著說題,班裡的學習氛圍越發濃厚了。

  總而言之,保証學生有充足的睡眠時間,必須提高學習效率。實現這個目標,既需要老師多留“有價值的作業”,也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學習習慣、學會合理分配時間、養成自律的意志品格。

(責編:陳楚楚、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