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廈門市湖裡區江頭街道薛嶺新村安置房順利完工,正式交房。這個項目將為該片區安置戶提供918套住房,並打造居住環境優、服務配套齊的現代化新社區。
湖裡區全速推進舊村改造,把安置房建設放在首位,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改善居民生活品質。在這過程中,湖裡區委區政府堅持高層次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水平管理的“四高”標准,按照“計劃往前排、工期往前趕”的工作要求,抓開工、抓進度、抓監管、抓安全,切實解決被征遷群眾生活后顧之憂,建設讓安置戶稱心如意、舒適宜居的現代化家園,讓城區發展更有“溫度”。
一磚一瓦顯真心 安置房“內外兼修”
24日下午,走進薛嶺新村安置房,喜慶的氛圍迎面而來——彩球、鮮花,以及張貼著“歡迎回家”的景觀布置,都透露著居民們的喜悅心情。
“新小區環境好,有休閑設施,戶型很不錯,我們的等待很值。”在參觀完即將成為新家的小區后,后埔社區居民陳世才喜滋滋地說。對於安置房品質,更是贊不絕口。
“太美啦!”居民李恩德感慨,以前這裡還是雜亂的城中村,“一家幾口人擠在狹小屋子裡,房子比較簡陋,生活環境也比較糟糕。”新家就在原先老宅附近,就地安置讓他感到很幸福。
“我是第一批選房的居民,非常激動,希望早日搬進新家。”李恩德說,安置房周邊配套齊全,小學、初中、幼兒園配齊,周圍還有設備齊全、技術頂尖的大醫院和吃喝玩樂都很方便的大型商超。
在建設過程中,湖裡區充分聽取居民意見,考慮居民的生活需求,將薛嶺新村安置房周邊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接下來,該片區還將結合坡地地形進行規劃,保留原有薛嶺村文脈、宗祠,逐步完善幼兒園、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室外活動場地等配套。
真抓實干踐初心 量身定制宜居家園
如何將規劃圖景變成美麗的風景?湖裡區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安置房如期建成是“返遷交房提速”的首要前提。為此,湖裡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領域提質增效,通過精簡審批環節、創新審批機制、分類優化審批流程等方式,打造安置房建設、回購、配售、交房、入住全鏈條,推動安置房建設提質增速。
計劃往前排、工期往前趕、工作往前沖。作為安置房項目主管單位,區建設局始終堅持主動靠前,下沉一線服務項目,通過“三邊工作法”“三環節優化”“三措施結合”等工作機制,控節點、控進度、通梗阻,不斷優化工作流程——他們在項目現場中破題,在工程推進中助力,深入一線嚴格監督,全程護航安置房建設。
在建設過程中,湖裡區拿出蓋自家房子的態度,區、街道、國企各部門的精英團隊形成合力,傾情投入,用心建設安置房。
可以說,這裡的每一塊“磚瓦”,都是居民自己挑選出來的,是居民共建的安置房。
放眼湖裡全區,還有一批安置房項目正抓緊建設。湖裡區要求施工方搶抓進度、保質保量完成,又好又快全力建設安置房,實現城區環境品質、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雙提升”,讓居民早日住進新房。(陸曉鳳 陳瑜瑾 喻敏波 曹孫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