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魚丸“朋友圈”越來越大

2021年06月05日10:09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州魚丸雖“小”,卻有“大”文章:它既是市民游客的“特色菜”,也是漁民村民的“致富菜”,又是馬祖鄉親的“鄉愁菜”,還是定西人民的“友誼菜”。

帶動漁民就業 奏響振興曲

連江魚丸久負盛名,在業界素有“福州魚丸看連江”的說法,它也是當地漁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

早在300多年前,魚丸就是連江黃岐鎮居民宴請賓朋的上等名菜。黃岐魚丸以新鮮鰻魚、鯊魚為原料,皮薄色潔,魚鮮肉香,如同乒乓球一樣彈力十足。黃岐魚丸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林禹表示,鎮裡不少漁民從事魚丸加工,經營好的魚丸店一年可賺上百萬元。

據黃岐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該鎮從事魚丸魚面等生產制作的企業、小作坊和個體戶共有30多家,年產值近1億元。

近年來,為了做大做強魚丸產業,打造福建省特色旅游商品,黃岐鎮制定出台了《關於支持鼓勵黃岐魚丸魚面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並成立了全省首家黃岐魚丸魚面行業協會。

在“福州第一大村”——連江曉澳鎮百勝村,生產魚丸等產品的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助力曾經的貧困村奏響振興曲。

同樣加快振興步伐的還有連江東岱鎮的東水村。東水村位於敖江入海口,鰻魚產量居全縣之首。“魚丸等魚糜制品需要大量的鰻魚,我們公司每年都會向東水村漁民收購1000噸鰻魚,帶動了當地就業和鰻魚產業的發展。”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牽手定西土豆續寫山海情

定西,中國馬鈴薯之鄉,土豆資源豐富﹔福州,中國海洋美食之都,魚丸等魚糜制品需要土豆。

隴西土豆運到連江,用來制作福州魚丸。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個是定西特產,一個是福州特產,可否讓兩者“聯姻”,既解決土豆銷路問題,又提升魚丸口感呢?早在2018年,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來自定西市隴西縣的土豆澱粉銷往連江,被用於制作福州魚丸。這次“山海互動”,創造了“消費+產業”扶貧的“福州模式”。

“我們每年都會從定西購進500噸左右的土豆澱粉,用來加工成福州魚丸。”福州百洋海味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公司還先后吸納了30多名隴西貧困戶進廠務工。

今年,福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與定西市開展東西部合作,在連江縣新洋村打造“黑金剛”試種基地,從定西引進名優特土豆品種,福州魚丸與定西土豆再續前緣。

兩岸共制魚丸架起友誼橋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不斷深入,連江和馬祖職工以魚丸為紐帶,架起了一座友誼橋。

馬祖鄉親和連江職工共同制作福州魚丸。連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9年3月,來自連江與馬祖的400多名職工代表齊聚琯頭鎮,開展了以“傳承工匠心,共敘兩岸情”為主題的職工魚丸制作友誼賽暨民俗文化交流活動。雙方還簽訂了《連江—馬祖兩地職工技術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書》,聯合打造魚丸制作等高質量勞動競賽。

“魚丸是我們共同的財富,子子孫孫都應傳承下去,發揚光大。”馬祖鄉親陳昱榮曾說。

同年11月,馬祖鄉親曹常斌入選福州市第四批非遺項目(連江黃岐魚丸制作技藝)傳承人。 

(責編:陳楚楚、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