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檢察機關聯合廈門海警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2021年06月15日15:41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近日,廈門市檢察院、同安區檢察院聯合廈門海警局共同舉辦“守護海洋資源,助力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福建省、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等社會各界代表和檢察官、海警執法人員及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參加放流活動,在鼓浪嶼附近共同將近110萬尾苗放入海域,以實際行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針對非法捕撈水產品等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的特點和趨勢,廈門市檢察機關堅持打擊與修復相結合的理念,推行“專業化法律監督+社會化綜合治理+恢復性司法實踐”三位一體生態檢察模式,對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的非法捕撈行為人,採取沒收違法所得、罰金、責令承擔生態修復費用、增殖放流等多種措施進行經濟懲罰,尤其是讓案件當事人全程參與增殖放流生態修復活動,真正在海洋生態資源領域的檢察辦案中達到“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社會面”的辦案質效。

全程參加此次活動的被告人方某表示:“禁漁期非法捕撈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讓自己承擔刑事責任,得不償失啊,以后堅決不能在禁漁期內捕魚電魚。”

2020年禁漁期間,廈門市檢察機關集中辦理廈門海警局移送的系列非法捕撈案,經審查作出不起訴決定5件8人,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提起公訴12件23人,並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督促當事人履行生態修復義務。除根據刑事判決書承擔刑事責任外,上述被不起訴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出資24.5萬元購買魚苗近110萬尾,以此方式修復海洋生態環境。

檢察人員走訪海洋漁業局,與海洋水產研究所的專家研討制定工作方案,經綜合考量廈門水域特點、放流季節、魚苗運輸耗損等因素,最終確定此次放流品種為黃鰭鯛、黑鯛,並對採購的魚苗進行了預驗收。

魚苗運至放流地點后,邀請多名專家對擬放流魚苗的質量、規格、活力等進行全方位技術測評,並出具驗收合格的報告。

檢察官和海警執法人員共同監督非法捕撈案件當事人現場將黃鰭鯛、黑鯛魚苗放入海域,放流持續2個多小時。

參與人員現場觀看廈門市檢察機關“守護海洋資源,助力生態修復”專題工作展示,並在“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展板上集體簽名承諾。

增殖放流是檢察機關司法辦案職能的延伸、優化生態環境的重要環節,也是踐行為民辦實事理念的具體體現,下一步廈門市檢察機關在生態環境領域檢察工作中將繼續積極實踐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守護海洋生態資源,為廈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努力。

(責編:林東曉、鐘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