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我為群眾辦實事”大型蹲點式集中採訪活動》⑩
廈門提升養老服務水平 著力打造“愛心廈門”新標杆

編者按:
6月7日,廈門市啟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大型蹲點式集中採訪活動。該活動重點圍繞廈門市的“住”“行”“醫”“教”“安”及“業”等關鍵字展開,聚焦當地市民群眾普遍關心的住房保障、交通出行、醫療衛生、教育發展、安全保障及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9日起,人民網福建頻道陸續推出《廈門“我為群眾辦實事”大型蹲點式集中採訪活動》系列報道。今日推出最后一篇報道,聚焦廈門在提升養老服務上打造“新名片”之舉,敬請關注。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福建人口平均年齡37.3歲,比全國“年輕”1.5歲,其中,廈門人口年齡結構“最年輕”,全市平均年齡36.8歲。此外,該市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9.56%,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6.17%。
面對老齡化趨勢,廈門不斷著力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其中,作為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的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就是該市通過市屬國企力量,著力打造“愛心廈門”新標杆的寫照。
著力打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6月24日下午,廈門市湖裡區枋湖片區,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象嶼慈愛學院裡,在廈門市老年大學書畫院副院長黃佩欽的講授下,十余名老年人正在練習書法。
廈門市老年大學書畫老師在象嶼慈愛學院指導書法練習。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95歲的杜潤仙是其中年紀最長者。這位從事了數十年國際貿易的老人,看上去身體健朗、精神矍鑠,握起毛筆來頗為穩當。
杜老說,他幾年前開始入住養老院,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是他選擇的第三家。因為這裡有書法、繪畫等藝術課程,還有一幫有此同好的老年人,在這兒能真正擁有“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體驗和感受,於是他選擇入住該中心。
象嶼慈愛學院是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與廈門市老年大學共建的老年教學基地。黃佩欽介紹,雙方合作將優質教學資源引入學院,除服務入住的老年人外,也同步向社會開放,滿足項目周邊老年人的上課需求。截至目前,該學院已開展兩學期課程,每學期開展健康舞、合唱、太極、手作、書畫等9門課程,共計72課時,平均每學期吸引院內外老年人超130人。
養護中心手工室裡,老人們進行手工制作。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60多歲的余東興是周邊金山小區的外部學員。他說,從家裡到學院步行隻需十來分鐘,“上課很便利,每周有兩天下午會來這裡,學習書法與太極。”
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執行院長華祎說,象嶼慈愛學院是該老年養護中心裡“醫、養、教”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今年端午節期間,養護中心組織老人們包粽子。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在“醫”方面,該中心與湖裡區內多家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定期安排各醫院專業醫生進行會診,同時聯動廈門市內廣泛且優質的醫療資源,定期開展項目內外部義診活動。
在“養”方面,中心則依托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統,動態跟蹤分析數據,為入住老人制定慢性病管理、運動管理、膳食管理等多方面的健康促進計劃,從而降低入住老人的“四高”患病率。
3.16億元建設非營利性養老機構
據了解,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是廈門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這個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由廈門市屬國有企業象嶼集團向廈門市慈善總會捐資3.16億元建設運營,已於2020年11月底正式對外營業。
養護中心為入住老人開展趣味活動。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華祎介紹,該養護中心主要由護理型老年公寓、自理型樂享公寓兩棟現代化大樓構成,分別設置單人間、雙人間、三至五人間及夫妻套房、大套房等不同房型,共約850余張床位,能同時滿足自理、半自理、失能、失智老人的持續照料需求。
據介紹,該項目致力於打造廈門首個智慧型老年養護中心,並以“健康壽命最大化”為服務宗旨,通過健康管理、照護服務、社交文化,配套智慧化健康管理系統,全面呵護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力圖填補當前廈門中高端養老機構的市場空白,並緩解養老難問題。
相關合作醫院定期安排專業醫生為入住老人會診。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硬件配套上,項目均進行適老化設計,且擁有近8000平方米的公共文化休閑空間,為老人打造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同時,多類型的醫療配套空間,為入住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各類醫療服務。
軟件配套上,除了提供“醫、養、教”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該項目還建設智慧化健康管理體系、打造全院可視化管理平台、特色健康膳食服務以及打造專業化健康管理團隊等,力爭打造廈門養老服務“新名片”。
養護中心護士護工團隊日常照護場景。廈門市委宣傳部供圖
象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水利表示,象嶼慈愛老年養護中心的經營收入,將用於社會福利項目。這也是象嶼集團積極履行國企社會責任,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讓廈門廣大市民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的體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