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為何泉州古城歷久彌新?

2021年07月23日08:45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何泉州古城歷久彌新?

  泉州市豐澤區蟳埔社區文化中心內,老人協會的南音老藝人教外來工子女演奏獨特的南音樂器。

  泉州東西塔

  泉州洛陽橋

  演員在表演國家級非遺——掌中木偶戲。

  走進泉州,一股文化的氣息扑面而來。泉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宋元時期,泉州的刺桐港是東方第一大港,與古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漲海聲中萬國商,這句泉州人耳熟能詳的名言,說的就是泉州宋元時期的商業盛況。

  古代商業文明,在今天的泉州留下了大量的歷史遺跡,從九日山的摩崖石刻到晉江入海口的六勝塔,從開元寺東西塔到洛陽江上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這些遺跡,遍布在泉州各地,是古泉州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漫步在今天的泉州古城,很容易讓人感受到這樣一種歷史厚重感。

  如果將歷史拉回到宋元時期,那時的泉州,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來自歐洲、非洲、東南亞等全球各地的商人和外國使團,說著各國語言,活躍在城內的大街小巷。那時的泉州,是各國友人眼中美麗的國際化大都市。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支點城市,泉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這一歷史和現實的全新定位,賦予了泉州更多的歷史厚重感和現實感,很多外地游客慕名來泉州,就是沖著這裡的海絲元素而來的。

  有一種說法,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意思是說,泉州地上的文物比較多。僅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就超過了40處,位居福建省首位。泉州的文物和名勝,有一個特點,很多都是石頭做的或者刻在石頭上的。無論是東西塔、六勝塔、姑嫂塔,還是洛陽橋、五裡橋,抑或是開元寺裡的印度教石柱、靈山聖墓、摩尼教草庵,都是“石”文化。或許,正是這種堅固無比的石器,使得這些文物得以穿越千年歲月,保存至今。這些藏在石頭裡的泉州歷史,多麼有趣!您覺得呢?

  國人熟知的運動品牌,如安踏、361度、匹克、特步等,都源自泉州。這些品牌背后的企業家,則都來自丁姓家族。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陳埭丁氏宗祠,就位於泉州。它是福建省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鮮為人知的是,陳埭丁氏的祖先,就是來自宋元時期的阿拉伯商人。1000多年前,一批阿拉伯商人不遠萬裡來到泉州經商,他們當中的一部分,選擇了定居泉州,並取漢姓為丁,代代繁衍,與泉州當地融合,傳為千年佳話。

  時間來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發現,泉州和泉州人身上,依然有著深深的商業烙印和商業基因,這些印記傳承了千年,如今卻仍在繼續。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憑借著“愛拼敢贏”的精神,創造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

  泉州人愛拼、敢拼、會拼,可以說,一個拼字,以及“輸人不輸陣”的氣勢,是泉州人身上的特質。我想,這可能是千百年來,泉州這片土地上獨特的海洋文明和商業文明融合的結果。一曲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愛拼才會贏》,就是泉州人精神特質的體現,也是泉州這座古城精神特質的最好寫照。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