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脫貧攻堅奔小康 鄉村振興煥新顏

2021年11月21日08:37 | 來源:東南網
小字號
原標題:【喜迎黨代會 數說福建這五年】系列報道之(八):脫貧攻堅奔小康 鄉村振興煥新顏

  “十三五”期間,福建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十三五”期間確定的農業農村發展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准扶貧的福建實踐

  雲霄縣地處福建東南部沿海,是原中央蘇區縣,縣域總面積1166平方公裡,下轄9個鄉鎮和1個開發區,有19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約43萬人,是中國枇杷之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省級文明縣城。近幾年來,雲霄縣致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全縣3139戶10397貧困人口、41個貧困村全部脫貧、穩定脫貧,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實現如期摘帽。

  據介紹,雲霄縣堅持特色化思路發展農業,立足資源優勢,通過引進種植高優品種,培育形成了水果、蔬菜、茶葉、淮山、食用菌等5大特色農業支柱產業。雲霄縣堅持工業化思維做大農業,積極引辦51家食品工業企業,建成總投資38億元的富佳寶食品科技園,形成了農產品“種、加、包、儲、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堅持融合化理念發展農業,精心打造生態旅游路線,舉辦自由採摘、美食節等活動,促進農旅融合發展,實現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有的還做起家門口生意。據初步統計,雲霄縣2020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2.2億元、比2015年增長33.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1元、比2015年增長53.6%,增速連續5年高於城鎮居民。

  “十三五”期間,寧德在推進脫貧攻堅過程中,始終大力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寧德提出的“扶貧先扶志”“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提升脫貧一線的核心力量”等重要論述,集各方之智啃“硬骨頭”、舉全市之力攻堅拔寨,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寧德模式”。

  據悉,寧德大力推行金融扶貧、科技扶貧、龍頭帶動、能人引路等10種扶貧模式,堅持因戶因人施策,一戶一策推動。針對發展產業缺少資金的,寧德市通過建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資金池,累計為貧困戶貸款9.1億元、覆蓋率達56%,平均每戶落實信貸資金3-5萬元不等。針對自主發展產業缺少經驗的,寧德市則引導各類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扶貧開發,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電商+農戶”“定制種養”等方式,帶動群眾發展生產。“十三五”期間,共有400多家農業企業和合作社參與帶動貧困戶。針對農產品缺少銷售渠道的,寧德市就發動干部、單位、工會和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利用“朋友圈”“親友團”幫助打通銷售渠道。僅壽寧縣“下鄉的味道”平台,就帶動198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十三五”期間,寧德全市共有2090名駐村第一書記、蹲點干部和1000多名科技特派員駐扎在脫貧攻堅一線,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引導貧困群眾破除“等靠要”思想,不斷增強自主脫貧的內生動力。同時,結合推進鄉村振興,這幾年還在全省率先推行“鄉村振興指導員”制度,到目前為止共選派388名具有鄉村情懷、工作經驗豐富的臨近退休領導干部返鄉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有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龍岩連城縣宣和鄉從黨建工作的職能和特點入手,把黨建工作進一步融入到鄉村振興中。黨建引領“文旅融合”,自2012年起,宣和鄉培田村恢復並創新了春耕節傳統慶典活動,立足鄉土、面向世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城鄉民眾來這裡體驗傳統的生態農耕,領略客家耕讀文化的魅力。通過黨員帶頭示范,帶領村民、貧困戶開辦家庭農場、家庭旅館、農家樂,指導土特產的加工和文旅產品的開發等,共同發家致富奔小康。該鄉在確立了以文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9年,培田古村落門票收入超過了300萬元,同比增長13.5%﹔接待游客近20萬人次,同比增長了15.8%。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十三五”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超過300億元,全面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全省現行標准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助力寧夏和甘肅定西、臨夏州打贏脫貧攻堅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

  “十三五”時期,全省涉農領域制度性改革全面深化,雙層經營體制不斷完善,1563萬畝承包地確權到戶,470多萬農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証。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15362村(居)全面完成清產核資,2900多萬人集體成員身份得到確認,股份合作制改革基本完成。全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17.5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3300個,形成50萬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米袋子”“菜籃子”保障方面,完成1120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穩定在1250萬畝、500萬噸。茶葉、食用菌、肉雞等產量保持全國前列。

  實施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968”工程,創建84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6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7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花卉苗木、林竹、食用菌、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2020年十大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各個產業產值均超千億元。

  2019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8元,居全國第五位,增速連續9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5年的2.41:1,縮小到2019年的2.33:1。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8元,同比增長5.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書榮表示,“三農”工作重心已經歷史性轉移到鄉村振興上來。

  今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全力推動政策落實、項目落地,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實現“雙過半”。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持“四個不摘”,全面落實五年過渡期要求。今年上半年共受理農戶申請2325戶,逐戶核實認定,並分層分類進行幫扶。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責任,每月組織開展專項篩查,每季度研判分析,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落實搬遷戶發展生產和穩崗就業政策,加強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確保搬遷戶有效融入社區生活。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促進其發揮應有作用和效益。

  鄉村要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福建堅持全產業鏈發展路徑,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推動產業集聚提升,創建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7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深化農業綠色發展,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茶產業綠色發展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健全秸稈、農膜和農藥肥料包裝物回收利用體系,化肥農藥持續減量,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1%,綠色農業走在全國前列。加快農業三產融合發展,上半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028億元、比增4.8%,全省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974億元、比增11%,農產品網絡銷售額234億元、比增18%,規模以上休閑農業經營主體4000多家、上半年接待游客3000多萬人次。全方位開展“生態福建·綠色農業”宣傳推介,“福”字號福建綠色優質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擴大。鄉村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提升,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撐。

  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福建將居住、交通、水環境、風貌、管理品質和樣板工程等6類19項重點建設任務逐項明確量化指標,生成項目清單,細化到縣(市、區),並落實到具體責任部門。加強工作調度,堅持每月一調度,對各市、縣(區)進行排名通報。強化督促檢查,運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互聯網+督查”平台,接受社會監督,今年以來共辦理投訴舉報398件﹔督促各地對國家組織的檢查和省政府專項督查發現的問題,即知即改、舉一反三、全面整改。壓茬推進落實,每季度召開一次農村建設品質提升現場推進會,推動各項工作落深落實落細。八閩鄉村不斷煥發新顏,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強。

  “十四五”期間,福建將全面推進特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強化“米袋子”“菜籃子”兩大保障,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兩大目標,努力把福建建成特色現代農業集聚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閩台農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預計到2025年,福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取得顯著成效,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更加完備,農業物質裝備水平明顯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農業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為2035年福建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奠定堅實基礎。(記者 張立慶)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