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漳州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用好“顯微鏡” 下足“繡花功”

2021年11月25日08:2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身穿紅馬甲的“擺整齊”志願者在擺放電動車。

  “厝邊阿姨”在古城裡維持文明秩序。

  “顯微鏡”之下 精細補短板

  “古城徐厝巷轉角處存在一些丟棄物,得清理一下。”周日上午,接到“厝邊阿姨”庄紅艷的巡邏電話報告后,薌城區西橋街道西橋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庄逸平馬上通知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統一清理。

  西橋街道位於市區老城區,是市區面積最小的街道,但同時又是最核心街道,因為著名的“漳州古城”就在西橋街道轄區內。漳州古城游客日漸增多,在省內甚至國內已經形成一定的影響力。為強化古城的綜合管理,西橋街道將古城核心區域的華南、延安等社區退休的阿姨志願者組織起來,組建“厝邊阿姨”志願者巡防隊,在古城及西橋街道轄區內進行精細化的治安巡防及文明勸導,這些退休的阿姨志願者都是古城轄區的老住戶,對小區住戶、地形都十分熟悉。

  西橋街道人大主席劉秀敏說,連日來,西橋街道組織包括“厝邊阿姨”在內的人員、志願者深入轄區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對轄區內的衛生死角、廢棄堆積物等市容環境問題進行徹底的清理整治。

  與此同時,在古城邊的芳華裡,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已接近尾聲。芳華裡是漳州古城一條極具特點的百年小巷,這條不到200米的小巷是網紅打卡點,但長期以來也存在臟亂差、立面破舊、設施老舊、電線雜亂、排水不暢等現象,與古城幽雅的環境成為反差,還嚴重影響居民生活。

  此次漳州古城同步進行了芳華裡、龍眼營、僑鄉片區的改造。這些項目的改造,在給居民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將有效提升古城整體面貌,以點帶面地帶動古城周邊發展,打造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文明和諧的城區環境。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創城成果,西橋街道立足實際,查找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和短板,從細節上抓規范促提升,持續加大整治力度,強化各項工作措施,有效將創城工作向縱深輻射延伸,確保創城工作取得實效。

  “以漳州古城為軸心,以創城為契機,通過不斷提升城區建設管理精細化水平,持續提高居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西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蘭亞平說。

  練好“繡花功” 勁吹文明風

  “門口劃定的停車位是公共的,你們不能用花盆故意佔用。”下午時分,薌城區巷口街道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許新紅帶著網格員巡防到天下美食廣場時,發現沿街有一店面的不文明行為,經過耐心說理勸導,商家抬走了佔位的花盆。

  巷口街道是市區最中心最繁華的街道,也是人口最多的街道,商家眾多,整個轄區內沿街商戶共有5000余家,管理難度較大。

  為更好形成合力,在街道帶動下,由城管中隊、市場監管所、交警中隊等職能部門各指派工作人員,和社區網格員組成4人以上的綜合執法隊伍,入戶排查轄區沿街商鋪356家,引導“門前三包”、店內“三防三白”、經營場所衛生環境等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按照細則標准建立台賬手冊,做好登記工作。整治中,綜合執法隊針對社區網格員反映的問題,共同執法,迅速處理,形成城市治理協同管理機制,打通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裡”,做到以社區為“眼”、各執法部門為“拳”,迅速有效對各種不文明亂象進行打擊整治,助力創城工作順利深入推進。

  “小區樓道裡有群眾臨時拉電線給電動車充電,有安全隱患。”民主裡社區的“紅色娘子軍”發現這一情況后,馬上拍照並發到社區文明勸導群。

  “在樓道內私拉電線充電有安全隱患,但群眾確實有電動車充電的需求,是不是可以考慮在小區內擇一個地方統一安裝自動斷電充電樁,這樣既方便群眾又有安全保障。”民主裡社區黨支部書記楊華燕將她的想法匯報到街道,得到了街道的支持。

  針對轄區內區屬機關單位多的特點,巷口街道深化黨員“支部吹哨,黨員報到”“雙報到”機制,發揮共建單位、在職黨員、流動黨員、退休黨員等黨員志願者的先鋒模范作用,下沉社區積極投身創城工作,開展創城宣傳教育,進行文明交通勸導等,努力提高居民群眾對創城工作的知曉率、滿意率、參與率,引導廣大居民群眾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積極參與到文明城市創建中來。

  巷口街道黨工委書記黃一峰說,巷口街道將進一步強化“一盤棋”思想,夯實挂鉤領導干部包保責任、社區網格員責任、各執法部門責任,形成強大工作合力,下一階段,將針對一些痛點,強化部門協作,建立長效機制。

  穿上“紅馬甲” 擺出新風尚

  “您好,這裡沒有劃線,請您將車停到線內。”在中山公園門口,經“擺整齊”志願者的提醒,一名大伯將電動車移到停車線內停放好。

  近階段來,在中心城區各主干道上,總能看到一群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這支隊伍是薌江物業公司的“擺整齊”志願服務隊伍,目前約有150名志願者以“亮身份”的工作模式常態化服務於通北街道、芝山街道、東鋪頭街道、西橋街道、巷口街道、南坑街道等6個街道轄區,每日准時出現在自己的崗位上。

  作為一種便捷又環保的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深受市民青睞,在漳州有巨大的保有量。西橋街道人大主席劉秀敏說,中山公園、漳州古城都在西橋街道裡,平時人流量大,停放電動車者多,通過購買服務,由區屬國企薌城物業的“擺整齊”志願服務隊提供日常服務,這裡的車輛停放秩序井然。

  如今,行走在漳州市區各大主要街道可以看到,電動車、自行車靠路緣石整齊排放,車頭統一向外。之前市民反映的商家佔道經營、亂堆亂放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干淨寬敞的路面,行人車輛各行其道。

  除了維護電動車、自行車的停放秩序外,各個路段的“擺整齊”志願者還經常攙扶老人過馬路、拾金不昧、清潔街道邊垃圾、進行文明交通勸導等,這些暖心的畫面,給這座城市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薌城區不斷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一項項實實在在的利民舉措變成現實,一個個歷史遺留的“老大難”問題得以解決,城市的不文明現象在逐步減少。

  “創城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市民群眾拍手稱贊的同時,我們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及周邊臟亂差現象反復回潮。”薌城區委文明辦主任林長強說,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梳理創城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對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重點部位開展全面整治,進一步完善常態長效工作機制,確實將為民辦實事融入常態化創城工作之中,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通訊員 劉欽賜 鄭文典 盧偉鋒 文/圖)

(責編:吳舟、陳藍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