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福建閩清:橄欖產業鋪就鄉村致富路

2021年11月25日15:1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福建閩清:橄欖產業鋪就鄉村致富路

初冬,又到了福建閩清橄欖最為成熟的時候。閩清6萬畝橄欖今年喜獲豐收,累累青果挂滿枝頭,陣陣芳香彌漫山頭,農戶們忙著採摘橄欖,臉上洋溢著笑容。

採摘時節是果農們最為興奮的日子,一年的辛勤勞動換來了沉甸甸的收入。橄欖種植大戶張孔江夫婦近日吃住都在山上,精心看護樹上的果實。張孔江說,他家的橄欖一半已被廣東的客戶預訂,山上不時來客看果議價定購,“梅香二號”採摘價已經漲到每公斤21元,“凌峰”已經漲到每公斤28元。“幾年來橄欖價格規律大致一樣,越是往后價格越高。今年,張孔江110畝果園可產橄欖3萬公斤,毛收入110萬元。”

種植戶張孔江樹上採摘橄欖。 蔣祖德 攝

福建省閩清縣種植橄欖始於唐代,上個世紀80年代末,全縣開始大規模種植惠圓、長營、檀香等品種橄欖。目前,閩清縣70%的橄欖樹完成品種改良,鮮食橄欖成了主打品牌。

橄欖營養豐富,果肉內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C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10倍,是梨、桃的5倍。冬春季節,每日嚼食兩三枚鮮橄欖,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民間有“冬春橄欖賽人參”之譽。

“三凌”橄欖今年的採摘價達到了每公斤600元。 蔣祖德 攝

梅溪鎮是閩清縣的橄欖主產區,閩江流經該鎮的8個村庄,溫潤的流域氣候滋養沿岸的山林田野,造就了橄欖的好品質。閩清縣梅溪鎮黨委副書記葉盛介紹說,閩清橄欖之所以長盛不衰,關鍵之一是在於不斷地改良品種。果農們善於觀察,發現哪株品質好來年就以這株橄欖樹上的枝條作為母本,嫁接到需要改良的橄欖樹上。15年來,通過“高位嫁接”“中枝嫁接”和“墩位嫁接”,梅溪鎮3.5萬畝橄欖全部實現品種改良,培育出“小個子”“梅香二號”“靈峰”“三凌”等多個新品種,脆、香、回甘良好、化渣率高成了鮮明特點,閩清鮮食橄因此聲名鵲起,深受消費者的青睞。2019年,梅溪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鎮今年橄欖產量預計達到1.75萬噸,產值超6億元。

福建白河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致力於閩清橄欖的品牌推廣,注冊的“白河江”橄欖商標被一半以上的農戶使用。公司負責人陳銳介紹,幾年來公司不遺余力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拼多多、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的合作,以“一元錢購買一兩橄欖”等促銷手段吸引廣大消費者,讓更多的人愛上了閩清橄欖。今年,陳銳的線上線下銷售額已超過了300萬元。

福州市味佳利食品有限公司落地閩清加工生產橄欖蜜餞,年產值500萬元。 蔣祖德 攝

今年77歲的退休干部鄧永第去年首創悶燒爐抵御寒潮保橄欖樹安全過冬遠近聞名,2年前新嫁接的“小個子”品種今年已經初產,今年他橄欖純收入12萬元。

梅埔村前任村主任謝亦景算了一筆賬,梅埔村每年橄欖嫁接、管護、採摘的人工費用超過8000萬元,全村以及周邊群眾通過橄欖產業獲得可觀的打工收入。

直播帶貨走進橄欖園.。 蔣祖德 攝

2017年開始,閩清縣連續4年舉辦主題鮮明的橄欖節促銷活動,不斷加強與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對接,大力實施橄欖興農戰略,實現了“小橄欖、大產業”的增收致富新格局。2021年,閩清縣橄欖產業鏈產值將突破11億元。 (蔣祖德)

(責編:陳藍燕、吳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