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未來五年將構筑“一核兩翼”發展格局

漳州市中心城區“十四五”建設規劃重點建設片區分布圖 (資料圖片)
12月2日,漳州市自然資源局發布《漳州市中心城區“十四五”建設規劃(2021-2025)》草案(以下簡稱規劃),並對其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2月2日至31日。
這份規劃是漳州市行政區劃調整后,統籌指導薌城、龍文、龍海和長泰區城市規劃建設的行動指南。規劃指導思想主要是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陸海統籌、區域協調、城鄉融合”,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保護城市大山水格局,強化底線約束,優化城市空間結構。
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范圍,包括薌城區、龍文區行政轄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際管轄范圍,及龍海區、長泰區城鎮建設相對集中區域,總面積1500平方公裡。
規劃除總則外分兩個部分,一為“十四五”建設規劃目標、規模及發展策略,二為“十四五”近期行動,涵蓋城鎮空間優化行動、順暢交通構建行動、住有所居行動、產業轉型升級行動等在內的11項行動計劃。
城市發展方向: 中心聚集 擁江達海 環灣聯動
進行區劃調整后的漳州,未來將如何發展?規劃中有這幾個關鍵詞:中心東移、面海拓展、擁江達海、“一核兩翼”。
規劃明確,城市總體發展目標為:重點圍繞“發展高質量、城市高能級、生態高顏值、開放高水平、生活高品質、治理高效能”進行謀劃。其中包括加快城市中心東移、南北延伸、面海拓展,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形成,城市規模體量、功能品質和景觀風貌實現大躍升﹔以中心城區行政區域調整為契機,推動中心聚集、擁江達海、環灣聯動,構筑“一核兩翼”空間發展格局,引導漳州都市區由單中心蔓延式擴張向多中心組團式結構轉變,做大做強做美中心城市,最終將漳州建設成為現代化濱海城市等。
城市的發展方向明確為:中心聚集、擁江達海、環灣聯動,構筑“一核兩翼”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包括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城區、台商投資區和高新區,形成漳州城市核心功能區,“十四五”重點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通過城市更新、新功能植入提升空間品質,集聚高端功能,打造漳州全市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
“兩翼”由長泰片區和港城片區組成,涵蓋長泰城區及周邊鄉鎮、漳州開發區及龍海東部部分鄉鎮,“兩翼”突出自身特色,長泰片區強化生態人文新經濟功能,打造生態綠色產業聚集區﹔港城片區突出港航服務、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功能,打造港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形成“比翼齊飛”的新格局。
近期安排:
開展交通、居住、綠化等11項行動
在規劃的第三部分“十四五”近期行動中提到了11項行動,包括城鎮空間優化行動、順暢交通構建行動、住有所居行動、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公服體系提升行動、綠色空間增量行動、名城保護提升行動、市政配套保障行動、安全城市保障行動、城鄉一體發展行動、城市精細管理行動。
其中,老百姓最關心的莫過於空間優化、順暢交通、住有所居、綠色空間增量、城鄉一體發展這幾項。
接下來幾年漳州將重點發展哪些片區?規劃確定了以下重點發展區域:
薌城區:西湖片區、女排娘家基地、北部片區、石亭片區、益民片區、漳州語堂數字產業園、鋼鐵產業園、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
龍文區:閩南老家及古塘片區、藍田開發區科技產業園、新社片區、龍江新城﹔
高新區:“一智一藥”產業園啟動區、南湖雙創產業園啟動區、站前總部經濟產業園啟動區﹔
台商投資區:社頭高新技術產業園、龍江新興產業園、吳宅智能制造產業園、角海路站片區、龜山站片區、角江路站及青陽湖片區、金山礦坑片區﹔
長泰區:金裡新城、鶴亭新城、溪東新城、馬洋溪新城﹔
龍海區:榜山片區、月港片區、南溪灣片區、南太武片區﹔
漳州開發區:雙魚島片區、后石港區、開發區三區組團。
城市對外交通方面,規劃明確重點推進廈門地鐵六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以及廈漳城際軌道R1線的建設。
住有所居方面,加快推進建成區范圍內老舊小區整治。至2025年,全面完成2000年以前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啟動2000年至2005年間建成、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老舊小區改造,連線成片推進老舊街區、片區改造。
綠色空間增量方面,實施公園城市建設行動,一體推進綠化、彩化、美化,建設一批串珠公園、口袋公園以及立體綠化,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至2025年,以市民步行10分鐘至少可達城市公園(綠地)為標准,持續推動城市綠地增量和布局優化工作,實現全市建成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城鄉一體發展方面,構建“田園都市-富美城鎮-富美鄉村”的三級“富美”體系。發展都市農業,推進“城郊合一”“農游合一”。推進都市農業的建設,打造具有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教育和創新功能的現代農業。(記者 張 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