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檢察院:將群眾所望化為所向 用心用情做好為民實事

人民網福州12月8日電(林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檢察為民實事,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推進42個項目,累計辦實事238件,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2月7日,在福建省第二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福建省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省檢察院教育整頓辦副主任王金文介紹了福建省檢察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主要做法與成效。
王金文出席新聞發布會。陳永整攝
優化營商環境辦實事
立足福建民營經濟大省實際,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深化落實福建省檢察院服務民營經濟創新創業創造“16條意見”、服務保障台胞台企合法權益“18條意見”和服務保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15條意見”,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實打實的服務。
注重保護企業創新發展,著力化解涉企矛盾糾紛,促進企業守法合規經營。深化福建涉台檢察“一室一員”工作機制,全省設立涉台檢察聯絡室51個,聘任190名台胞擔任檢察聯絡員,助力建設台胞台企登陸第一家園。
從2018年至今年10月,福建全省檢察機關共批捕各類影響非公經濟發展案件1716人,起訴2902人﹔批捕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等犯罪947人,起訴2255人。
突出公共利益辦實事
筑牢生態保護屏障,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專項監督活動,建成全國首個省級海洋檢察保護主題法治教育基地。組織全省六地市建立閩江流域跨流域檢察協作機制,發布河湖保護《武夷山宣言》,攜手共護母親河。
守護百姓“錢袋子”,深入落實最高檢“三號檢察建議”,嚴懲侵害群眾財產安全的“套路貸”、預付消費詐騙等犯罪,今年以來全省批准逮捕金融領域犯罪案件743人,起訴1405人。
保護“腳底下”安全,深入貫徹最高檢“四號檢察建議”,構建城市公共安全領域“刑事+公益”銜接機制,推動相關部門排查城市道路窨井蓋19.43萬個,整改問題窨井蓋2萬余個。
強化民生關切辦實事
針對拖欠工資、未依法繳納社保等問題,連續四年組織開展“根治欠薪”專項監督活動,充分發揮民事行政檢察職能,幫助2398名農民工追討欠薪5361萬元,有力解決農民工“煩薪事”。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監護人管教不當、監護缺位等問題,創新實行“督促監護令”機制,結合辦案督促監護人履行法定監護職責,有效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發出“督促監護令”388份,幫助2301名未成年人矯正不良行為習慣,377名監護人改善親子關系,112名未成年人重返校園。該機制已在全國檢察機關推廣,並被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吸納。
突出矛盾化解辦實事
以民間借貸、勞動爭議等虛假訴訟高發領域為重點,深入開展專項監督,創新形成線索排查、深入調查、移送偵查、精准審查相結合的立體聯動監督模式,獲評省直機關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優秀案例。今年以來,福建省檢察機關累計查辦虛假訴訟154件,挽回經濟損失2800萬余元,有力維護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行政爭議實質化解“路線圖”機制,促進矛盾化解。今年以來,全省共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案件169件,其中,省市縣三級院聯合辦理的姚某訴某縣民政局撤銷婚姻登記檢察監督案,成功化解了困擾當事人近7年的冒名騙婚操心事,並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
王金文在會上指出,在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過程中,福建省檢察院注重“三堅持三突出”: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針對性,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當作自己的事,著力推進落實一號至六號檢察建議、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未成年人保護等為民實事﹔堅持系統集成,突出實效性,通過領導挂帥、部門協同、一體推進,院領導帶頭成立工作專班、領辦項目清單,確保方向准、措施實、成效好﹔堅持社會協同,突出創新性,積極踐行“雙贏多贏共贏”“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等檢察新理念,充分延伸檢察職能,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