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追記烈火英雄張曉杰:36歲老兵的“一半人生”

陳歡歡
2021年12月13日17:39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生一半,死一半﹔水一半,火一半﹔飯吃一半,澡洗一半……我們過著一半的生活,卻有一個共同又完整的目標——為人民服務!”在2020年跨區域增援江西抗洪救災現場,張曉杰對著鏡頭留下這句話。

“一半的生活”是張曉杰18年消防生活的真實寫照。但就在兩周前,在一次普通的滅火救援中,他再也沒回來。

張曉杰生前照片。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11月26日20時45分,福建泉州晉江市陳埭鎮一工廠發生火災。27日0時20分,在滅火救援過程中,現場風力突然增大、風向急變,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二站站長助理、三級消防長張曉杰,因火場轟燃被困,英勇犧牲,年僅36歲。

水與火,生與死,張曉杰將一半的人生獻給了消防事業。

以生命赴使命:“總要有人干這份職業”

特勤二站樓在泉州消防大院最裡頭,是一棟建於1998年的三層小樓。一樓停放著5輛隨時待命的消防車,二樓是集體宿舍,張曉杰的宿舍在靠近樓梯第一間。

12月的南方傍晚,走進宿舍,屋內冰冷。張曉杰生前的軍功章、救援照片、被褥等物品整齊碼放在置物架上。

遺物中最多的是止痛貼。妹妹張敏麗告訴記者,因高強度訓練,哥哥的腰椎、膝關節損傷嚴重,“他那個腰椎骨是脫節的,平時訓練的時候把繃帶拉緊,就不會那麼痛,再貼上藥膏。”

時隔兩周,特勤二站指導員陳加平再次翻看這些物品、接受採訪時,神情依舊凝重。“他本來是負責后勤保障,開高噴消防車的。到了現場看到火勢沒控制下來,就主動提出‘我是助理,我去’。我們一直很自責,當時就不該讓他進去。”

張曉杰遺物。人民網 陳歡歡攝

在消防隊伍18年,張曉杰參與滅火救援數千起,經驗豐富,而這一次,幾乎所有戰友都想不到,就在“家門口”,卻回不來。

“我哭了一夜。十幾年的救援經歷,讓我不能帶有任何影響救援的情緒,但面對自己的兄弟,我還是沒忍住。”同為特勤大隊的一站站長助理喬巍然,回憶起當天的救援情景,情緒激動。

“我到場后,三樓在著火,當天的風很大、很‘怪’。當時,我在距離火場六七十米外的市政消火栓取水。一陣風過來,都喘不上氣,煙非常濃。”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場風,持續助燃火勢三個半小時后,引起周邊塑料米堆垛轟燃,瞬間吞噬了戰友。

火災救援現場。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一位是特勤一站站長助理,一位是特勤二站站長助理,同為“拳頭中的尖兵”“尖刀上的刀刃”,並肩作戰5年,心懷一樣的信仰,肩負一樣的責任。

“我跟他,有時候一個眼神交流,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喬巍然目光堅毅,頓了頓,“這是一種長期形成的默契。”有時一站、二站隊員一起集訓,兩位“老班長”坐著,可能一上午一句話也不談。

靜默中,他們達成的是“老兵”對“沖鋒在前”“以生命赴使命”的共識。

“前不久他還跟我說,‘總要有人干這份職業,總要有人擔當。你不干他不干,那誰來干?如果非要選擇一個人的話,那就自己吧。’”

11月29日,應急管理部政治部批准張曉杰為烈士。12月6日,張曉杰烈士被追記一等功。

以匠心踐初心:“隊站有他和沒他,真是差一大截”

2021年,張曉杰的微信朋友圈一共發布了48條動態,其中46條與工作有關。18歲入伍,36歲犧牲,張曉杰與消防共伴半生。

“他剛到消防當兵時,我就跟他說,既然選擇了這行,就要愛它,堅持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好。他做到了。”張曉杰的舅舅楊鬆梓,是一位“干到退休”的老兵,是張曉杰消防生涯的領路人。

在楊鬆梓的影響下,張曉杰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無論做什麼事,總不甘落后於人。

在備戰比武中,為適應“塔基挂鉤梯上四樓”項目新規章,晚上自己加操到熄燈,15天就把十多年的“兩腳蹬”步法調為“一腳蹬”,15秒就能上四樓﹔在競賽集訓中,張曉杰既當教練又當教員,一個動作細節反復操練幾十甚至上百遍,足足快了二三十秒﹔在技能儲備上,他自覺鑽研學習,成為支隊僅有的3位A1証車輛駕駛員之一,還提前考取了民航部門頒發的無人機飛手最高級別駕駛証……

張曉杰時常跟隊站的年輕消防員說:“以練為戰不是一句空話,多掌握一種技能,在災難現場,就可能會多一分鐘搶救群眾。”

張曉杰的微信朋友圈動態,絕大部分與工作有關。人民網 陳歡歡攝

訓練場上,張曉杰是嚴厲的“魔鬼教練”,但下了場,就是暖心的“老大哥”。

“記得有一次站軍姿,班長要求所有人都不許眨眼睛,必須定出眼淚。頭頂著大太陽,心裡無數的委屈涌上心頭,特別想家,然后眼淚就從眼角流了下來。班長敏銳地發現那不是定軍姿時流的淚,而是想家的淚。”2014年入伍的林偉浩在緬懷張曉杰的憶文中寫道,當晚待大家睡著,張曉杰找他談心,鼓勵他“既然選擇來當兵就要堅持下去,一定要光榮地回家”。

7年來,這位“新兵”把張曉杰對他的教導、幫助不斷轉化為前行的動力。“他就像我的大哥哥一樣,永遠把我護在身后,每次出警他都沖在前面,總是讓我跟在他后面,這讓我更加堅定自己一定要向他一樣當上骨干,有能力做到帶著兄弟們去沖鋒還能平安帶回來。”

這位“老大哥”對隊員的關心無微不至。“他平時多花100塊錢都不舍得,但底下兄弟一有進步就獎勵,紅牛一整箱一整箱地買,一兩百塊錢就這樣花出去。”陳加平說。還有不少退伍多年的隊友,對“老大哥”的照顧感念至今。“新兵連的我突發高燒,班長除了悉心照料,還拿出自己的軍大衣蓋在我的被子上。這個舉動我一直銘記於心,那陣溫暖,總能在我失落、灰心的時候,鼓舞我、激勵我。”“剛來的時候,褲子扣被劃掉,班長親自幫我縫扣子,他說這兒就是你們的家,我就是你們的老大哥。”“班長知道我不是本地人,自掏腰包給我買老干媽。”……

張曉杰(左)生前與隊友合影。受訪者供圖

在隊站,陳加平和張曉杰的感情最深,工作上他們是齊心協力的好搭檔,生活上是無話不談的好兄弟。“隊站有他和沒他,真是差一大截。”說話間,陳加平紅了眼眶,“他什麼都是為別人想,為集體想,每天都閑不下來,都在思考、鑽研怎麼做才能更快幾秒。”

陳加平清晰記得張曉杰8年前從漳州消防支隊調入泉州消防支隊的那次談話。“我叫他帶班干,他很開心。他說,‘指導員,我非常感謝你,如果不是你叫我回來,他們就會叫我去干財務了。’我說,‘干財務不是很好嗎?你腰不好還不用訓練。’他說他閑不住。”那張簡單而純粹的笑臉,早已刻入陳加平的心裡。

忙了累了從不抱怨,成績好了從不搶功,職級升了從不驕縱,樂於與底下兄弟同吃、同住。“我從來沒聽過他抱怨一句,每天都是樂呵呵的,非常滿足現在的工作,也很感恩。”採訪中,陳加平不斷重復這句話。

舍小家為大家:“干到退休,再來回報對家人的虧欠”

特勤二站站長趙明朗與張曉杰的微信聊天記錄,停留在11月26日9時28分出事那天上午。趙明朗給他發了一條泉州周邊游的視頻,沒有得到回復。

“這段時間他都沒休假,我說周末了,趕緊休假,帶老婆孩子周邊玩一下。他說隊裡人員緊張,擔心自己休假了,備用駕駛員不會開那部消防大車,不放心。”趙明朗擰不過他執著的性子,休假一事隻能擱置。

出事當晚,張曉杰照常給妻子吳桂梅微信報備。20時54分,吳桂梅收到一段火災短視頻,並附“可能要出警”。吳桂梅接連發去兩句叮囑:“自己注意”“多穿點衣服”。因身懷二胎,容易犯困,簡單交代幾句她便睡下。23時2分醒來,看丈夫此前信息未回復,她又發去一條表情問候,一直沒等來回音。

“以前他出警通宵回來,都會電話報平安。就這一次,九點多發給他,沒回。十一點多再發給他,還是沒回……”兩行淚止不住地從吳桂梅消瘦的臉淌下。

再過3個月,就是張曉杰與妻子結婚7周年。“我們是親戚介紹的,見了第一面后就不聯系了,他帶新兵訓練好幾個月,都見不上面。所以我們基本上是先結婚再戀愛。”在吳桂梅的記憶中,與丈夫相聚的時間少之又少,每次休假回來,工作電話不斷。

直到今年8月,因兒子到了入學年齡,母親年事已高,妻子又身懷二胎,都需要人照顧,張曉杰才向單位申請了公寓,一家人得以團聚。

“來了3個多月,兒子性格開朗很多,每次可以跟爸爸待一兩個小時就很開心。”拭去眼淚,吳桂梅已經想好如何跟4歲的兒子交代:“我會告訴他,爸爸是一個消防員,是一個英雄。現在隻能說爸爸出差了,懂事后要去引導他,爸爸做了一件很光榮的事。”

兒子和母親,是張曉杰最惦念的人。在他剩下的兩條微信朋友圈中,一條是祝福兒子“六一快樂”,另一條是母親節祝福。

張曉杰微信朋友圈截圖,隻有兩條與家庭有關。受訪者供圖

事發兩周了,張曉杰的母親一提起兒子,還是不停地哭。在妹妹的幫助講述下,母親對兒子印象最深的記憶,還停留在18年前,入伍前的那個夏天,兒子剛從外地回來就直奔田裡幫自己干活,因舍不得喝僅剩的兩口水而中暑一事。

在隊站,張曉杰是出了名的孝子。頭一年發工資,攢了好幾個月給妹妹買了一部手機﹔平時每個月的工資,自己隻留500元,剩下的全部寄回家﹔每次休假回家,都選擇父親的祭日前后……

18年來,張曉杰從未在家裡吃過一餐年夜飯,總是在大年三十的視頻裡說,“過年后,再請假回家”。喬巍然回憶,曾在一次交談中聽到張曉杰向往的生活——“干到退休,再來回報對家人的虧欠。”

12月2日,在兩輛警車、7輛鐵騎的領路下,張曉杰如願“回家”了。靈車駛往漳州市詔安縣紅星烈士陵園途中,在紅星鄉下河村張曉杰家門口,短暫停留……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