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福州魚丸美食節在長樂區梅花鎮舉辦

“這裡的魚丸非常Q彈,很有嚼勁,非常特別。”剛品嘗過梅花魚丸的陳女士贊不絕口,頻頻點贊梅花魚丸。1月1日,2022年福州魚丸美食節在長樂區梅花鎮舉行,活動持續到3日,現場精彩紛呈,開設了魚丸美食節、古街沉浸式表演、文化周打卡宣傳、海報展和攝影展等內容。
“黃金時代”,魚丸乘風正當時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福州魚丸產業發展,將其作為該市打響“海上福州”國際品牌的一個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福州魚丸的產能提升、品牌建設、文化傳播和項目落地,長樂魚丸行業發展正當時!
長樂自古就有“海濱鄒魯”之美譽。這裡水域灘涂資源豐富,漁業產業發達,漁業產值佔全區“一產”總產值70%以上。為了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長樂區委、區政府注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漁業轉型升級,助力打造福州魚丸品牌。梅花鎮處在江海交匯處,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福建十強漁業重鎮之一。梅花鎮特產豐富,盛產鰻魚、馬鮫魚等魚類,是制作魚丸的重要原料。目前,梅花擁有魚丸企業、魚丸小作坊及門店100多家,2021年日產量可達1噸。
當日還舉辦了福州魚丸協會授牌儀式、簽訂《魚丸產業產學研共建戰略協議書》、福州魚丸長樂特色品牌頒獎等儀式。梅花鎮本地8家魚丸企業榮獲“福州魚丸長樂特色品牌”稱號。身為“林號碼頭”的掌舵者,青年林練從祖輩手中傳承了這一家魚丸店,秉持情懷繼續前行。“梅花魚丸是具有漁鎮特色的小吃,梅花魚丸制作技術世代相傳。”
“美不自美”,鄉村振興抓特色
江海奔騰,穿過600多年時光洪流,催生了梅花古城興旺的漁業,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質。
梅花是著名的古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於2019年獲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入選“福建省鄉村振興特色鄉鎮試點鎮”。鎮裡保留了大量歷史文化遺跡,保存較為完整的有明朝海防古城牆、蔡夫人廟、林位宮等。為讓古建筑以全新面目回歸群眾,梅花鎮不僅向上級爭取到資金,還發動鄉賢、企業家捐資,獲得修繕保護古建筑的一筆資金。
2021年,挖掘歷史人文的大動作已鋪陳開來,在保護古城牆的同時,梅花鎮著手修善了文物保護單位鄉約所、明代清官碑、愛民碑、梅壺友誼樓和梅花古城廣場臨海周邊建筑外立面﹔天后宮、書齋、吳厝裡、陳千好古民居、許孝位古民居等古建筑也納入村庄規劃保護范圍,加緊進行保護性加固維修。
在持續提升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梅花活化古建筑,讓其煥發新活力。魚丸美食節當天,古街“西施弄”裡,一場身臨其境的街區沉浸式演出尤為引人。該表演由梅花籍文藝工作者策劃、創作,通過連續多個的沉浸式表演,呈現魚丸美食文化,展示古城風情。其中西施弄魚丸店老板充滿“蝦油味”的吆喝,勾起眾人的童年回憶﹔還有梅花本地繡紅裙技藝展示,上下翻飛的針線綿延了思念。
“花團錦簇”,滿城美景惹人醉
活動現場,高“顏值”的梅花成為游客們鏡頭裡的“主角”。干淨整潔的街面點綴著花圃﹔近在咫尺的公園內梅花迎寒而立,含苞待放﹔面朝大海,隨手一拍,就是海天相接的大片。
近年來,梅花鎮黨員干部帶頭提升人居環境,臟亂差的漁鎮搖身一變成為新晉熱門打卡地。刷新顏值的還有公共休閑空間。一到過年,將軍山公園梅花迎寒盛放,紅梅、宮粉梅、白梅、綠萼梅……漫山遍野梅綻芬芳,來此賞梅的人絡繹不絕,梅花儼然成為了四裡八鄉賞梅的打卡點。2021年梅花鎮投入資金,對將軍山公園改造提升,修建了環山步道,讓游客與漫山梅花來個“親密接觸”。
不同於將軍山公園,由荒地改成街心公園的碼頭公園,則以濕地鱔魚灘為背景建設,今年初剛建成。公園融入海洋文化,牆面上有白帆、水草、游魚等牆畫和詩詞,“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任游客盡情領略。
同時,活動也以直播宣傳、直播帶貨的形式,讓大家身臨其境地感受現場氛圍,讓網友在元旦假期足不出戶即可暢享梅花海鮮美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