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全國人大代表、三明市委書記余紅勝:建議大力發展林業碳匯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2年03月10日09:00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3月10日電 (陳歡歡)作為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福建省三明市於去年5月推出全國首張林業“碳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人民網記者就“雙碳”背景下如何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話題,“雲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三明市委書記余紅勝。

全國人大代表、三明市委書記余紅勝。受訪者供圖

人民網:余代表,您好!在“雙碳”背景下,碳匯是未來重要的資源,據您調研,目前我國碳匯交易情況如何?

余紅勝:從全球來看,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達2290億歐元,碳交易總量達103億噸,碳配額交易均價達60歐元左右。專家預計到2040年全球碳匯交易市場規模將超過萬億美元。

從全國來看,2011年開始碳配額交易試點,到2019年共有8個試點省市,累計成交6960萬噸、15.62億元,成交均價22.44元/噸。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成交均價42.85元/噸,未來上升空間非常大。

從福建省來看,2016年開始建立全省統一的碳市場,成交量從2017年的428.29萬噸、1.13億元,增至2020年的697.42萬噸、2.09億元,成交均價從26.38元/噸上升到29.54元/噸。福建是全國“最綠”省份,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強,林業碳匯總碳儲量超過4.2億噸,每年可新增5143.5萬噸,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裡,每年可形成2173.5萬噸的海洋碳匯。從2017年福建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以來,累計完成林業碳匯交易350.8萬噸、5168.8萬元,居全國前列。

人民網:從三明的探索實踐來看,林業碳匯是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的重要途徑,也是深化林改的重要內容。在您看來,林業碳匯發展需要往哪發力?

余紅勝:林業碳匯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有多方面值得發力:一是林業碳匯的價值有待充分體現。以福建省為例,碳配額交易均價29.54元/噸,林業碳匯交易價格僅為15元/噸,按森林經營項目每年每畝減排量0.2-0.3噸來計算,每年每畝收益僅3-5元,與森林經營100-300元實際投入成本有差距。二是現行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有待完善。國家認可的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都強調森林固碳的“額外增量”,同時對林種、年齡、開發主體等有明確限制,導致同樣具有固碳減排功能的天然林等無法開發。以三明市為例,這部分山林面積達1746萬畝、佔比64.4%。三是國家認可的林業碳匯第三方評估機構需要壯大。目前全國僅有6家第三方審定和核証機構,福建一家都沒有,而且項目開發程序復雜,單個項目開發成本就需要50萬元左右。四是現行生態補償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國家森林生態補償制度主要以財政轉移支付等縱向補償為主,基於林業碳匯的橫向補償機制尚未建立。五是林業產權交易平台發展不足。全國林業產權交易平台僅5家,作為林業大省的福建目前還沒有一家,不利於進一步做大做活。

人民網:針對您提到的林業碳匯發展的五個發力點,能否結合三明的實踐經驗,來談談如何具體實施?

余紅勝:主要有五點建議。一是建議國家進一步完善林業碳匯方法學。現有的國家方法學強調森林固碳額外增量,但比如福建是林業大省,森林覆蓋率已經很高,靠提高森林覆蓋率獲取額外增量越來越難。去年三明開發了新的林業碳票方法學,將自然增量也算進去,避免為固碳減排作出更大貢獻、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反而在碳交易市場獲得的收益更少。建議爭取國家相關部委指導支持,將三明探索的林業碳票方法學上升為國家頂層設計,進一步優化林業碳匯運行機制。

二是建議進一步完善森林碳匯橫向補償機制。鑒於福建省林業碳匯交易價格低的情況,建議國家在加大森林生態縱向補償基礎上,研究完善森林固碳能力橫向補償機制,借助碳匯市場交易機制,推動森林固碳量少的經濟發達地區向森林固碳量大的地區進行補償,讓生態保護者得到更多補償。

三是建議完善林業碳匯社會服務體系。福建是林業大省,“雙碳”目標下未來的工作量很大,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優化林業碳匯第三方審定和核証服務機構限制機制,支持在福建先行設立機構,研究建立同國內、國際接軌的計量、認証、交易和服務體系。

四是建議支持打造全國性林業綜合交易平台。考慮到福建省目前還沒有全省性的林業產權交易平台,建議國家和福建省支持三明發揮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作用,在三明設立林業綜合交易中心,整合開展林業碳匯、林業碳票、林票和林權等交易,打造立足三明、輻射全省全國的林業綜合交易平台。

五是建議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碳匯價值意識。研究建立推廣“碳積分”“碳標簽”等做法,引導社會公眾優先購買碳中和產品、培育綠色消費風尚,提升碳匯價值和綠色消費意識。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