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周寧:綠色福利“植”入心底

3月10日,在周寧縣七步鎮后洋村“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40多名少先隊員和志願者攜手開展植樹節志願服務活動。在現場,大家干勁十足,揮鍬鏟土、扶苗填坑,不一會兒,一棵棵桂花樹迎風挺立,給初春的山間增添了勃勃生機。
新時代宣講師帶領學生和志願者行走在林間,回顧黃振芳家庭林場從無到有的建設歷程,向他們講述植樹故事,讓他們切身體會“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的“三庫”綠色生態理念。
“聽了植樹故事,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保護生態的重要性。以后,我也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好好保護環境,讓家鄉變得更美麗。”周寧縣七步鎮中心小學學生彭雨軒說。
時針回撥到30多年前,年逾半百的黃振芳帶領全家創辦家庭林場,開墾荒山50畝,貸款造林。3年時間,黃振芳和家人造林1207畝,成為周寧縣有名的“造林大王”。“在造林的同時,我們還在速生林中套種馬鈴薯、魔芋、茶等短平快經濟作物,解決造林資金短缺的難題。”93歲高齡的黃振芳,對當時造林的情景記憶猶新。
得益於豐富的林業資源,后洋村在黨建引領下,深耕黃振芳家庭林場,探索“林養、林種、林游”融合新模式,打造七彩后洋、七彩水稻以及“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大力發展森林旅游,迎來各方游客。
呵護好生態,奔向好生活。因為這片綠色大巨傘,旅游熱了,村子活了,村民富了。如今,在黃振芳家庭林場,擺滿了蜂箱,種上了黃精、草珊瑚等中草藥,引進了和諧牧業和花卉企業,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
不僅如此,周寧依托黃振芳家庭林場,高起點、高標准、高品位建設“三庫”生態文明學習實踐基地,探索創建全國首個“森林黨校”、國家級黨性教育基地和全省生態文明振興示范點,生態文明理念愈發深入人心。
周寧綠色家底逐年厚實。2016年以來,該縣持續推進造林綠化、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工作,共治理水土流失3.35萬畝、植樹造林2.58萬畝、森林撫育10.1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2.96%,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福建省森林縣城”“福建省園林縣城”。
山是載體,財富在林。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周寧縣利用9萬多畝林地發展林下經濟,培育黃振芳式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560多家及個體種養戶2600多戶,總產值超過3億元,涌現出后洋、紫竹等一批林下產業引領農民增收的典型示范村,帶動廣大農戶實現增收致富。 (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鄭文敏 黃起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