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激活“福”資源  福建永安讓文化產業“落地生花”

2022年05月20日15:07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福”虎迎瑞,“福”滿燕城。2022這一年,燕城大地上處處見“福”,從城市到鄉村,從社區到企業,“福”字、“福”景、“福”產品……讓人走到哪裡,哪裡就能感受到“福”風拂面。

為推動“福”文化宣傳推廣,營造濃厚“福”文化氛圍,福建永安市按照省、市“福”文化推廣部署要求,充分發揮文化旅游產業資源,圍繞“永安是福”品牌,深入挖掘特有的“福”鄉俗文化,大力宣傳“福”文化,積極推出“福”文創產品,讓“福”文化之花開遍永安。

尋“福”記,“福”氣之源潤心田

1月23日,永安市西洋鎮當地村民在西洋鎮蚌口村大煞嶺山腳與林田村石門山界河的大蠟燭山崖壁上,發現鑿刻於元朝至正廿二年(公元1362年)的“福神”摩崖石刻。

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古代“福神”摩崖石刻,是永安市開展“福”文化推廣工作中的一次驚奇發現。隨著“福”文化推廣工作的一步步深入,燕城大地上尋古“福”文化的腳步加快,一個個飽含“福”氣的古“福”留存接蹱而來。有明萬歷丁巳年(1617年)桃源洞主陳汝端所撰,深藏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桃源洞百丈岩景區龍峰洞馬氏仙姑廟后崖壁上的“福祐四方”石刻﹔有始建於清乾隆六年(1741年),位於青水畬族鄉過坑村的福臨堡,門框還有一副藏頭聯:“福善從知天澤渥,臨門還見日精華”﹔還有鑲嵌在古厝、古橋的“福”文化遺跡……它們成為時代主人,歷經滄桑,成為百姓的心靈歸所。每一處帶“福”的歷史遺存的發現,猶如發現一個跨越千年的生命。無聲地述說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透過一個個被發掘出來的古“福”文化,讓人不難發現從古至今,人們對“福”的向往,對“福”的追求。目前,永安市已挖掘出“福”碑刻、“福”建筑等歷史遺跡留存30余處。

享“福”記,助力文旅產業煥新芽

永安市依托“福”文化資源,開展“福星高照、福佑中華”主題宣傳,共舉辦書法家寫“福”、非遺展演祈福、“福”剪紙祝福、醫生義診送“福”等150余場活動,從村到城,步步見“福”,戶外廣告牌亮“福”800余處,“福”文化海報2000余張。同時,打造“福”文化主題公園1處,布置“福”文化主題街區3個,建成主題造型造景16座。

啟動“福往福來·福美永安”網紅打卡地推選活動,在綠水青山為底的畫布上,永安勾勒出一幅處處皆“福”景的畫卷,以“福景、福藝、福味、福興、福居”為主題,評選出網紅打卡點20處,讓在永安的人或來永安的人都能切實感受到處處是“福”景。

舉辦“福味永安·舌尖盛宴”永安特色美食宴烹飪大賽,主推一桌“主題特色宴”,15個鄉鎮(街道)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一鄉鎮(街道)一風味”。打響永安小吃品牌,推進永安小吃城總體建設,策劃一批“福美食+文旅”招商項目,推動地方特色旅游美食、文化美食的提升發展,讓永安特色美食成為助推文旅發展的亮麗名片。

造“福”記,讓文化產業“落地生花”

“福”文化,既要有古的元素,也要說今的色彩,這樣才可以持續推廣。永安市緊扣“福往福來 福建來見”主題,整合鄉村、城市、企業等資源,著手開發“福”文化,創作“福”文化。

2月,啟動一場以“福”文化為主題的文創設計大賽,吸引全市各級各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民間藝人共同參與,參賽作品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4月,永安市發布“萬元征集令”——征集“永安福”的象形字書法作品, 以“一縣一品牌(抗戰文化品牌)、一縣一園區(文創園)、一縣一實體(物聯網孵化園)”為抓手,打造永安“福”文化標識體系,打響“永安是福”文化品牌,舉辦創意“福”字書法設計大賽,征集10副永安福作品,進一步展示永安特有的“福”文化內涵。

5月,推出“福”文化景觀專區,在吉山鄉打造35畝的“福”字花海,加快周邊文旅產業協同發展,讓市民領略菊花五彩斑斕之美和科技育種的神奇,助推“永安是福”福文化品牌知名度,助力鄉村振興。

企業一直是“福”文化創意作品的主陣地。走進落地永安的福建省竹裡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竹工藝品展示廳,一件件經過專家設計的刻有“福”“竹福”等字樣的竹產品,琳琅滿目。

“公司主要生產竹文化主題的竹工藝品。去年底,永安市開展‘福’文化推廣工作,我們企業就組織專家進行設計‘福’文化主題的竹工藝品。”公司總經理吳黃貴說,“竹福”與“祝福”諧音,這樣設計出來的產品一推向市場就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暢美的內涵,更要通過內心世界的富足來體現。有了竹裡公司的帶動,一個個帶有“福”文化特色的元素總是在不經意間出現:竹編工藝嵌入“福”字,閑置房屋改造成“福”景觀公園,就連百姓的服飾都刻上“福”字,燕城大地上,一股濃濃的“福”味,助力文旅產業、文創設計蓬勃發展。(圖文由永安市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林東曉、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