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舉辦全國首場“農業碳匯交易助鄉村、數字人民幣萬人購”活動 涉及34327噸農業茶園碳匯

活動現場,市民使用數字人民幣掃碼購買碳匯。夏海濱攝
人民網廈門6月6日電 (張萌)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在廈門市同安區白交祠村“山上戴帽、山下開發”八字石牆前,舉行了全國首場“農業碳匯交易助鄉村、數字人民幣萬人購”活動。
當天現場,上萬名個人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農業碳匯交易平台,運用數字人民幣線上購買同安區蓮花鎮的農業碳匯,由此開啟了全國首創的“農業碳匯+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新機制。據悉,此次活動將推動蓮花鎮34327噸農業茶園碳匯進入尋常百姓家。
5月5日,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推動完成了同安區軍營村、白交祠村與一家企業的首批3357噸農業茶園碳匯交易。此次購買農業碳匯的主體由企業轉變為上萬名個人,充分體現了廈門企業和個人“雙輪聯動、雙向發力”積極參與碳中和工作的良好氛圍。
活動現場。夏海濱攝
“個人是助力全社會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主體。”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去年3月,該產權交易中心碳中和服務平台便發布了全國首份《個人助力碳中和行動綱領》,倡導個人通過購買碳匯抵銷個人碳排放。對此,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在全國率先運用海洋碳匯打造藍色零碳社區,並創新了“海洋碳匯+文明創建”新模式。
廈門金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旗下的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將進一步聚焦碳中和、碳交易領域重點做好“一個中心(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兩大平台(全國首個海洋碳匯交易平台、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三大服務(服務海洋經濟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服務生態體系建設)”,在全國率先創新打造陸海聯動增匯的廈門樣板,為福建生態省和廈門生態城市建設貢獻綠色要素市場的力量。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萬人數字人民幣購買農業碳匯,將為該區蓮花鎮軍營村、白交祠村、小坪村、西坑村等九個村集體增加綠色收入。這不僅是“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又一次生動實踐,還將擦亮“綠碳鄉村、點匯成金”城市名片,並開啟全國個人參與農碳交易助力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新紀元。接下來,同安區將持續關注農業碳匯交易相關領域,支持促進農業生產轉化為碳交易產品,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方向,努力為廈門的農業農村開辟“碳匯”致富的新道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