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10年間GDP增長1.5倍、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廈門集美努力領跑跨島發展“接力賽”

2022年06月07日17:42 |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廈門6月7日電(余乃鎏、張萌、陳博)10年間,轄區常住人口在島外四區中率先突破百萬,成為福建省人口增量最多的縣(區)﹔全區GDP從約345億元躍升至876億元,經濟總量增長1.5倍﹔區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超過15%,連續兩年收入規模位列島外第一﹔先后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全省縣域城市發展“十優”區、省雙擁模范區“七連冠”和“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單位”等榮譽﹔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7日上午,廈門市委宣傳部舉行“牢記使命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三場(集美專場),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集美區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等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博攝

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廈門市集美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旭彬圍繞“勇毅前行、蝶變發展,更高水平建設‘兩高兩化’示范區”作主題發布並回答記者提問。集美區委副書記周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志永一同出席並介紹有關情況。

發布會介紹,在產業、經濟發展方面,10年來,集美區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產業現代化,工業總產值由722.5億元躍增至1290.3億元,三產比例持續優化,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2021年新增“三高”企業佔全市新增量近1/3﹔區內廈門軟件園三期形成規模效應,截至2022年4月,注冊企業數達6798家,金磚未來創新園落地生根,杏林灣基金聚集區基金管理規模超千億元﹔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連續七年新增“雙百”人才落戶數、人才專項投入位列全市第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佔比達98.53%,辦理承諾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13.22%,營商環境考核排名連續兩年為全市第一﹔16個大型商業體相繼開業,集美新城核心商圈快速崛起,人氣商氣快速集聚﹔積極探索兩岸融合新路徑,以福建省唯一的兩岸融合發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區和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吸引力,獲評國家級對台交流、台青創基地2個,注冊台企1054家,吸引兩岸研學團21.42萬人次。

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嘉庚故裡集美區集聚15所高校科研院所,10年間新改擴建86個中小幼項目,新增學位7.62萬個,轄區在校生達26.91萬人,獲評首批省級“教育強區”﹔衛生健康事業快速發展,獲評全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一批優質醫療資源相繼落地,醫療床位增至2138張﹔深入實施“人文集美”發展戰略,大力弘揚“一精神三文化”,嘉庚藝術中心、市圖書館集美新館、星巢越中心等79個文化場館、2516片體育場地星羅棋布,文化影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成為福建省影視產業投資集聚區和影視拍攝重要基地﹔集美學村獲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省級僑鄉文化名鎮,集美“人文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10年來農民人均收入從1.44萬增至3.62萬,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2.56萬增至6.06萬﹔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增長5%,每千名戶籍老人養老床位數達到46張,引入太保家園高端養老項目,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建設實現全覆蓋﹔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10.78萬人次﹔在福建省內率先實施“農村大病防貧救助”項目,惠及13.62萬農村人口﹔創新實施社會救助綠洲計劃,全方位關懷保障弱勢群體﹔著力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建成安置房源1.64萬套、面積166萬平方米,轄區在冊危房長效處置率100%。

集美新城美麗風光。許秋珩攝

在城鄉環境提升方面,10年來,集美區緊抓島外大發展、金磚廈門會晤等重大機遇,加快城市品質提升,主要建成區面積89平方公裡,集美新城成為跨島發展新樣板,馬鑾灣新城建設拉開框架,集美東部新城發展高標謀劃推進,獲評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兩環六縱六橫”城區骨干路網基本建成﹔鄉村建設全面提質,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河(湖)長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在福建省內率先試點對初雨污染截流處理﹔率先全市實施夜間垃圾分類直運﹔實施“六線六片”景觀提升工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超90%,杏林灣國家級濕地公園入選省首批50個重要濕地名錄。

嘉庚建筑風格在集美是一道獨特風景線。許秋珩攝

在社會治理提升方面,集美區不斷深化“近鄰”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與網格化管理,創新打造出“七位一體”創穩集美模式,刑事警情從每年1.43萬起下降至2077起,年均降幅16.24%,連續五年壓控成效位列全市第一﹔堅持為民、靠民、惠民,以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持續開展“我有金點子集美更美好”活動,市民文明素養不斷提升,蟬聯省級文明城區“六連冠”。

發布會現場,針對文明城市創建、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社會治理新模式探索、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及集美新城建設成效和后續新舉措等方面的問題,集美區有關負責人也先后予以介紹。

年輕化的人口結構是集美區發展潛力的重要優勢。人民網 陳博攝

接下來,集美區將堅持“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理念,將群眾需求轉化為工作清單,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將繼續聚焦“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不斷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努力建成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服務示范區﹔將持續聚焦提升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通過體制改革、機制創新等,積極探索社會治理集美模式、著力打造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區﹔將從政策和項目層面持續發力,在青年宜學、宜居、宜業等方面出實招、見實效,更好地服務青年成長發展,力爭實現青年全面發展與城市高質量發展共同提升﹔將推動集團化辦學走向深入、總結出集團化辦學“集美經驗”,形成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的“集美模式”,走出教師隊伍專業成長的“集美路徑”,打造立德樹人的“集美品牌”﹔將以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廈門城市副中心為定位,從拓展完善城市格局、提升完善公共配套、優化美化生態環境、培育壯大新城產業、大力集聚人氣商氣等五個方面發力,致力於把集美新城打造產城學人融合的跨島發展最美新城區。

集美區人氣商氣日益集聚。人民網 陳博攝

“集美區將堅持弘揚嘉庚精神和華僑文化、閩南文化、學村文化,賦能人文集美、青春集美、健康集美、生態集美。”廈門市集美區委副書記、區長胡旭彬表示,該區今后將繼續發揮人文集美獨特優勢,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以產業現代化為支撐,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以社會治理現代化為關鍵,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改革,著力完善“全要素”系統治理模式,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區﹔以實現人的現代化為核心,堅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通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健康集美、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區建設,打造兩岸融合發展集成服務示范區等舉措,凝心聚力拼搏實干,奮力領跑跨島發展“接力賽”,努力交出更精彩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