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農業碳匯大學堂在廈門同安揭牌

人民網廈門7月15日電 14日上午,全國首個農業碳匯大學堂在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揭牌啟用。該大學堂旨在形成“農業碳匯知識培訓+農業碳匯交易應用+農業碳匯經驗復制”的鄉村碳匯服務鏈條,通過推廣和普及農業碳匯相關知識、總結交流農業碳匯創新舉措等,實現“送碳匯知識上山、送綠色交易下鄉”。
揭牌儀式現場。同安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5月,廈門金圓集團旗下的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廈門市碳和排污權交易中心)在同安區設立了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創新了“雙碳戰略+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的新機制。目前,該中心在同安軍營村、白交祠村通過創新“雙碳戰略+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等機制,成功完成了37683噸農業碳匯交易。
在揭牌當天的農業碳匯大學堂第一課,廈門產權交易中心有關負責人以場外教學模式向學員們講述了農業碳匯交易與農村綠色金融的多個應用場景的實際案例,並採取互動方式回答了學員提出的若干問題。中國產權協會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廈門產權交易中心董事長連煒圍繞“做大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台和海洋碳匯交易平台 助力打造陸海聯動增匯的‘廈門樣板’”作主題報告。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專家則對我國目前低碳發展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闡釋。
據悉,本次農業碳匯大學堂參加對象涵蓋農民代表、村干部等,大家表示,通過這次碳匯知識集中充電,對未來如何運用農業碳匯金融工具撬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希望未來能夠經常參加大學堂的系列培訓,力爭成為農業碳匯的宣導員和實踐者。
廈門產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將在同安區打造全國農業碳匯交易先行區,重點做好“四個一”工作,即辦好一個學堂(農業碳匯大學堂)、建好一個體系(農業碳普惠方法學體系)、畫好一張地圖(農業碳匯生態地圖)、走好一條線路(農業生態文明體驗線路),力爭將“以綠色憑証促進農村綠色交易,以綠色交易促進農民綠色增收、以綠色金融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廈門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發展模式,復制和傳導到全國更多地區。
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碳匯大學堂不僅為學員科普農業碳匯知識、擴寬村民們學習專業碳匯知識的培訓渠道,還將進一步挖掘農業碳匯的發展潛力,把農業領域相關人員的“微力量”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將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與“雙碳”戰略有效結合,為同安區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接下來,同安區將繼續聚焦“打造全市鄉村振興樣板區”目標要求,運用好“農業碳匯+數字人民幣+鄉村振興”等機制,因地制宜,不斷開創農業碳匯發展新局面,積極探索出一條具有同安特色的鄉村綠色發展道路,進一步譜寫新發展階段同安“三農”工作新篇章。(張萌 楊心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