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江夏學院師生前往三明開展暑期“三下鄉”活動

近日,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社會實踐隊來到三明市,走訪了沙縣區夏茂鎮俞邦村、沙縣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三元區岩前鎮萬壽岩遺址等地,以青春的筆觸、鏡頭、照片、繪畫、視頻記錄研學的經過,以行動現初心,助力鄉村建設新發展。
堅定信念跟黨走,鄉村振興助發展
7月8日上午,實踐隊來到“紅色夏茂”中共沙縣特別支部舊址。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訴說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見証著英雄和先烈們豪邁的革命情懷。黨員老師們庄嚴地舉起右手,在此重溫了入黨誓詞﹔實踐隊學生體會著先烈們的偉大革命精神。
實踐隊師生在俞邦村參觀考察
接著,實踐隊來到俞邦村,參觀了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館和瓦窯民宿。
實踐隊參觀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
隨后,實踐隊來到沙縣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了解沙縣區推動改革破難題,順利完成林改工作任務的經歷。
遺址保護不容緩,文化自信譜新篇
實踐隊參觀萬壽岩遺址博物館
實踐隊來到三明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在萬壽岩博物館,見到了“盤狀刮削器”,它曾被考古學家賈蘭坡給予“重大發現”的肯定。這一發現,印証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的生活歷史始於近20萬年前。
校村幫扶謀發展,專業助力促振興
7月9日至10日,實踐隊在岩前鎮白葉坑村調研。這次“三下鄉”活動,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意學院派出骨干教師,攜手風景園林、文化產業管理等5個專業的優秀學生一行25人,深入鄉村進行田野調查,以專業的力量和智慧助力老區鄉村振興。
74歲的老護林員雷仁泉向實踐隊介紹龍居橋
實踐隊師生們在白葉村開展採風寫生活動,搜集特色文化元素,為后期的文創開發、助推鄉村振興積累素材。
實踐隊師生在水尾橋開展採風寫生
實踐隊還與白葉坑村的村干部、鄉賢進行座談交流。師生們紛紛從專業角度獻計獻策,對白葉坑村的發展提出規劃設想與建議。
實踐隊師生與白葉坑村干部進行座談交流
實踐隊通過深入的鄉村田野調查,進一步了解白葉坑村的特色歷史文化,與當地干部群眾合作,提出因地制宜的鄉村振興建設方案,將就龍居橋景觀設計、村容村貌整改、發展紅色農旅產業等進行深入交流合作,助推白葉坑村這一少數民族特色鄉村振興發展。
為期3天的“三下鄉”活動中,實踐隊頂著炎炎烈日,走訪調研了三明市三元區、沙縣區的鄉村振興情況,為開展鄉村文創設計、村落規劃搜集了豐富的素材。實踐隊學生隊長歐陽澤閩表示,“實踐隊將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管理、風景園林等專業力量,為三元區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鄉村振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