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莆田:寫好生態文明建設答卷

陳盛鐘 陳榮富
2022年07月16日08:49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書寫生態文明建設“莆田樣本”

  縱深推進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其經驗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探索推行“自己批、網上辦”審批服務新模式,讓行政審批服務像網購一樣便捷﹔試點實施“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工程,全面提升基層數字化治理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莆田市用好用足改革“關鍵一招”,系統設計加專項突破,分領域分區域分版塊推進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奮力答好譜寫“福建篇章”莆田答卷。

  全流域系統治理木蘭溪

  4月,莆田木蘭溪綬溪片區生態環境導向開發項目上榜全國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項目名單。

  木蘭溪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擘畫生態省建設,親自謀劃部署木蘭溪治理,指引推動木蘭溪“變害為利、造福人民”,成為全國第一條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曾經的水患之河變成了清波安瀾、潤澤莆陽的幸福河。

  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這些年來,莆田歷屆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把改革思路貫穿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創新木蘭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全省首創“雙河長”、“河長日”、企業河長等新機制,實現“黨政企共治”。出台《木蘭溪保護條例》等法規,建立法治護航機制,打造生態文明的木蘭溪樣本,初步實現“變害為利、造福人民”目標。木蘭溪順利通過全國示范河湖驗收,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經驗入選中組部干部培訓案例和國家發改委《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推廣清單》。

  莆田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籌城鄉發展,集成實施“千古木蘭溪、百裡江山圖、十裡風光帶”工程,讓木蘭溪成為引領莆田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帶、文化帶、健康帶、產業帶、創新帶,打造成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流域展示帶、全要素展示館、全景式展示軸、全方位教育培訓交流展示中心。

  目前,莆田已建成福建省最大的中心城區公園——綬溪公園,正在規劃建設總長35公裡的環城生態綠廊“鳳凰福道”,打造串聯城市綠地、水系和社區的綠色生態廊道,全力建設“花園城市”和宜居宜業之城。

  莆田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湄洲島的殷切囑托,大力實施《莆田市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創建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國首個制定5A級景區“雙碳”規劃。作為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湄洲島正奮力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推進兩岸交流合作往深裡走、實裡走、心裡走。

  改革為高質量發展賦能

  6月28日,在莆田市行政服務中心,莆田回春堂大藥房負責人林志標僅用一張申請表和一張文書送達回証,當場申領了莆田首張行業綜合許可証。

  2021年,莆田市在福建省率先進行市場監管“一業一証”改革。上月,莆田市在飯店、藥店、醫療美容等18個行業25個事項,探索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制度和行業綜合監管制度,提升市場主體的准入快捷度。

  近年來,莆田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國首家探索推行“自己批、網上辦”審批服務新模式,讓行政審批服務像網購一樣便捷,構筑營商環境新高地。這一做法入選國家發改委編著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一省一案例”。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和命脈。莆田市堅持“俯下身子抓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焦12條重點產業鏈,分別成立產業專項領導小組,強化日常調度和督查考評,有力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切實把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

  2月底,“莆田鞋”圖形集體商標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注冊,這是福建省首個以市級行政區劃地名命名的鞋業集體商標。鞋服產業是莆田首個產值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集群,近年來,莆田市積極推進鞋服產業智能制造、品牌培育、新材料和新工藝應用等,推動鞋服產業高質量發展。

  鞋服產業破繭成蝶,是莆田產業轉型突圍的一個縮影。莆田市將信息技術深度應用在消費領域,建成行業類信息消費平台63家,累計交易額突破2100億元,2020年福建省首家獲評國家特色型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同時,莆田探索和實踐跨境電子商務管理新模式,促進電子商務和區域產業有效融合,2021年獲批設立中國(莆田)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發力“雙循環”,釋放新動能。

  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福祉

  不久前,城廂區霞林街道九龍小區一名業主因擴建衛生間,與樓下住戶發生糾紛,這一情況當即被樓棟單元長錄入“莆田市社會治理網格化平台”。社區、城管等相關單位第一時間介入協調。很快,該業主將擴建的衛生間恢復原樣,這起鄰裡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近年來,莆田建設“綜治+”社區治理平台,數字化賦能,推動社會治理走向“智治”,解決群眾需求。莆田市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打破數據“孤島”,搭建系列大數據調度指揮雲平台,推動公共數據匯聚共享,實現“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面對今年3月仙游疫情大考,莆田市開發建設“疫情防控全市一張圖”,全面賦能疫情防控全流程各環節,實現“3天后社區病例歸零、5天后初篩陽性病例歸零”的莆田速度。

  莆田市還統籌保護和利用,推動城市更新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相輔相成,在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實施148個老舊小區改造和213個棚改項目,既留住鄉愁,又圓了“宜居夢”。

  莆田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推出系列民生改革舉措,把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福祉。完善聯盟校、集團校機制及教師培訓、激勵措施,全市新增學位16萬個﹔深化醫療體制改革,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10年來全市千人均床位數和衛計人員數分別增長157%、119%﹔探索社保體制改革,在福建省率先實現醫保經辦服務“就近可辦、同城通辦”和城鄉低保標准統一……

  莆田市委改革辦負責同志表示,今后,將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為總抓手,全力推進港產城聯動,做優做實做細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基層治理、民生保障、港口崛起等五篇文章,在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中貢獻莆田力量。(陳盛鐘 陳榮富 何林峰)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