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福建頻道

泉州:高新技術產業漸成新增長極

2022年07月22日08:30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泉州:高新技術產業漸成新增長極

  泉州統計部門近期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前4月,泉州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9%,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幅高出9個百分點。一些細分行業表現優異,智能低碳產品增勢良好,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0%,光芯電子器件增加值同比增長22.5%,智能裝備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0%。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驗和復雜的經濟形勢下,泉州高新技術產業走出了一條逆風飛揚之路,逐步成為泉州產業經濟的新增長極。

  順應“風口”

  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逆勢崛起,首先在於把握住了產業經濟發展的“風口”。

  位於南安的“芯谷”,是泉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在“芯谷”半導體產業園區,記者看到,由光電行業龍頭企業三安光電投建的第三代半導體項目生產車間,正在滿負荷運行中。

  2018年,三安光電斥資333億元,在芯谷投資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LED外延、芯片、微波集成電路、光通信、射頻濾波器、電力電子、SIC材料及器件、特種封裝等產業。憑借該生產基地,今年,隨著各個分項目的投產,三安光電實現在半導體化合物高端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

  “過去,泉州一直以傳統制造業聞名。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泉州必須抓住產業經濟發展的新‘風口’,對此,我們加快了在新興產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領域的布局。這其中,半導體和芯片產業是最為重點的發展方向。”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戴慶加對記者表示。

  石獅高新區也是泉州新發展起來的高科技園區之一。

  中科光芯,是落地石獅高新區的高科技企業,已成為中興通訊、華為等國內多家主流通信廠商的供應商。同時,中科光芯與特發信息、國盾量子、中興光子等企業開展科研合作,項目涉及硅光、量子通信等前瞻性產業﹔與中科院物構所、中科院半導體所、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或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承接了眾多前沿科研項目。

  中科光芯相關負責人柯瑜航說,2019年落地當年,公司的產值僅1600萬元,去年達到4.6億元,今年有望繼續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

  當下,隨著半導體、光電等一批新興產業園區、企業和項目的崛起,整個泉州的高新技術產業呈現勃興的發展態勢,為泉州產業經濟轉型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

  “外腦”助力

  眾所周知,泉州是福建省傳統制造業最主要的基地之一。與發展傳統制造業依賴廠房、技術工、機器等要素相比,高新技術產業對人才、技術和創新能力的要求更高。

  “泉州民間資本發達,而高新技術產業又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這是十分有利的。”泉州市科技局副局長潘華培對記者說,“另一方面,依靠傳統制造業起家的眾多企業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經驗不足,加之泉州科研院所數量不足,可以給企業提供的科技支撐能力有限。”

  為破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力量不足的難題,近年來,泉州大規模引入“外腦”——通過與全國各地的科研院所合作,從外部引入研發和創新力量。

  位於泉州台商投資區的睿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箱包生產智能裝備生產企業。今年初,睿步公司在升級技術過程中,遇到人才和科研創新力不足的問題。很快,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聯系。在該研究院助力下,公司很快完成了產品換代,滿足了客戶對新一代智能化生產的要求。

  “與研究院聯系后,該院迅速派出科技人才,很快找到了公司的痛點和難點,短短半個月,就協助公司突破了多個技術瓶頸,找到了解決方案。”睿步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岳峰說。

  泉州科技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18家雙一流高校的研究院、中科院系列院所、央企研發中心等科研院所落戶泉州。這些“大院大所”,先后為泉州引進各類人員800余名,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近千項。這18家“大院大所”,覆蓋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等產業領域,承擔了泉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重大創新產品的研發攻關任務。(何金)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