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如何挖掘數據“石油”?這場論壇聚焦“數據潛能激發”

2022年07月24日16:3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分論壇現場。人民網 焦艷攝

人民網福州7月24日電 (呂春榮)“大數據產業基礎優勢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支撐能力增強”﹔“大數據產業融入實體經濟”﹔“完善數據制度體系”……在23日舉行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激發數據潛能 擁抱數字經濟”這一主題進行頭腦風暴。

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數據被視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當前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約為500億元,“十四五”期間有望突破1700億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指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大數據戰略重心從聚焦提升數據認識,逐步向深化融合應用、深挖要素價值等方向升級,數據要素地位提升,價值突顯﹔大數據技術加快創新變革,“5V”特性優勢持續釋放﹔大數據產業基礎優勢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支撐能力增強﹔大數據產業融入實體經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副院長李穎新從數據生產、數據存儲、數據流動、數據應用和數據安全五個方面分析了我國數據資源總體情況,並指出:“2021年,我國數據流通規模穩步增長,數據應用價值挖掘更加深入,政府數據應用向高質量發展。”

如何進一步激發數據潛能?與會嘉賓紛紛輸出觀點。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為,要通過五個方面構建數據資源體系:完善數據制度體系,壓實各方權責﹔鼓勵探索實踐,實現普惠共贏﹔鼓勵數據創新,強化數據安全﹔支持可信流通,創新開放共享模式﹔遵守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原則,借助多機制激勵,活躍繁榮數據產業生態,實現數據價值可持續釋放。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認為,要通過加強數據資源整合、開放和監管,推進數據要素市場改革,構建囊括全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鏈,促進數據和人才向傳統制造業和中小企業開發和流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促進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劉謙則認為,數據產生價值需要與實際工作、實際場景相結合,並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分析,才能成為生產力。在數據驅動下,通過數字孿生,實體城市的物理世界和虛擬城市的數字世界得以聯接,可構建城市級數據閉環賦能體系,最終實現城市數字化轉型。

據悉,論壇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福州市人民政府承辦,賽迪智庫、賽迪傳媒、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聯盟、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軟件和集成電路》雜志執行。

(責編:吳舟、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