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翔安區推進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工作深入扎實

日前,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指揮部總指揮崔永輝主持召開了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提出了再加壓、再加力、再加責的新的要求。翔安區作為廈門島外區之一,力求在“變”字上下功夫,以新的姿態、新的標准、新的成效,推進全區文明創建工作的高標准提升。
變少數為多數 進一步發動群眾、依靠群眾
靠民創建絕對不是一句空話,不全面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文明創建就會成為空話,就會成為政府機關的“獨角戲”,甚至還會帶來負面輿情。一是強化對廣大市民的宣傳教育。包括公益廣告的氛圍營造、各種載體的進村入戶宣傳、文明知識的培訓普及、新興媒體的宣傳展示等,讓廣大群眾知道文明創建是為什麼,文明創建工作在干什麼,作為市民群眾應該做到什麼,進一步統一全民“創典范城、做文明人”的思想認識。二是強化巡查和執法力度。巡查、執法本身也是一種宣傳教育,對少數人、重點人實行執法,其實就是為了對多數人進行宣傳警醒。三是強化對基層干部的宣傳培訓。檢查中發現,村居干部普遍對文明創建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因此要通過強化培訓,切實增強“書記抓、抓書記”意識,提高“干什麼、怎麼干”的能力水平,實現壓力傳導的真正“同頻共振”。
變被動為主動 進一步增強內生動力
針對翔安區部分鎮街、村居干部對亂張貼、亂堆雜、亂停放、亂晾晒、垃圾落地、標識不清、設施破損等易整易改的問題整改不徹底的情況,變被動為主動,進行認真處理。一是進一步強化主責主抓意識。無論是各鎮街,還是職能部門,包括各個責任單位,都要把文明創建自覺納入黨委、班子的重要日程,作為單位的本職工作,堅持常議常抓﹔進一步增強屬地意識、牽頭意識、蔸底意識,防止事不關已、推諉扯皮、無所作為。二是進一步強化自查自糾意識。文明創建的最高境界不是被動迎接檢查,而是主動查找問題不足,自覺做到整改提升。被通報的問題整改了,並不代表創建任務完成了﹔隻有不斷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隻有全面對標對表補齊短板,文明創建才能取得好的成效。三是進一步強化隻爭朝夕意識。要始終堅持不解決問題不撒手,對於被上級通報的問題,要落實一周內整改到位﹔對各個申報點與延伸面,包括一些隨機抽查的項目點位的整治、改造、提升,要進行可行性評估,倒排工期,加班加點,確保月底前完工達標。
變突擊為常態 進一步建立長效機制
當前翔安區的文明創建工作,“臨時突擊”的成分還比較多,因此問題整改不全面,效果保持不長久,這種“不健康”的創建方式必須加以改變。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問題研究。各屬地、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要根據任務職責,重點依據廈門市統一的“5+3”重點與難點,加強實際調研,尋找“有所作為”的解決辦法,該建章立制的要建章立制,該投入的要投入,確實樹立“滾石上山”、逆水行舟、攻堅克難的決心勇氣。二是要進一步加強網格化管理。無論是各鎮街,還是各職能部門與責任單位,都要實行網格化文明創建制度。網格化管理的關鍵是要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常態巡查、立整立改,確保長效。絕不能隻講在嘴上,停留在紙上,管理是到位,作用不明顯。三是要嚴格督查問責。最近,廈門市創建指揮部專門出台了《廈門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獎懲辦法》,既有獎勵,更有問責。區紀檢監察、組織、效能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積極配合區創建辦落實相關獎懲辦法。下一步翔安區的文明創建工作,也將參照廈門市的做法,建立對各鎮街、各職能部門的月考評、月排名機制,對積分排名最后的,給予全區通報,情節嚴重的,給予效能問責。(翔安區文明辦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