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納萬川入海 畫好同心大圓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關於統戰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福建山海交融、人文薈萃,是重要的統戰工作大省。
從1985年到福建工作起,習近平同志就與福建統戰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我父親是做統一戰線工作的,我對統戰工作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常常這樣說。帶著這份特殊的感情,在17年半的不平凡歲月裡,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習近平都親自指導推動統戰工作,廣交深交黨外朋友,與各界人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逐步探索形成了富有生機活力、充滿智慧力量的統戰工作重要理念。
“習近平同志是做統戰工作的典范。”這是福建廣大干部和統一戰線各界人士的由衷贊嘆。他們說,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堅決貫徹黨中央精神,並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理念,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探索,極富戰略遠見、充滿高超政治智慧,有力地推動了福建統一戰線事業的健康發展,更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形成發展打下了堅實理論基礎、實踐基礎,為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實踐成果。
“統戰工作不僅僅是統戰部門的事情或者分管統戰工作的領導個人的工作,要靠全黨的一致努力,才能做好”
“大家的工作職責分工雖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都在做黨的統戰工作,都為鞏固和發展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而工作。這就要求各職能部門都要樹立全局觀念,樹立大統戰觀念,加強協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1996年9月12日,習近平在福建省委第一次統戰工作聯席會議上的講話
1988年,習近平就任寧德地委書記。時任寧德地委統戰部部長姚智梅對這位年輕的地委書記第一次找自己談話的內容,記憶猶新。
習近平對姚智梅說:“雖然寧德是一個貧困地區,但寧德是全國畬族最大的聚集地,在東南亞的華僑也比較多,而且是宗教工作的重點區。所以,閩東的統戰工作任務是比較重的,要建設閩東、發展閩東,必須重視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作用,把方方面面人士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沒想到年輕的習書記這麼重視統戰,熟悉統戰!姚智梅感到十分震撼。
1990年4月,習近平就任福州市委書記之初,就請時任福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孫海山前去談話。
那個時期,雖然福州的經濟比寧德要發達,統戰工作條件更優越,但一些干部對統戰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到位,認為統戰工作就是做做“虛功”,和經濟社會發展關系不大。
這是一次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談話。兩人主要就全市統戰工作的情況進行了交流。“習書記提的問題非常內行,直奔工作重點。”孫海山回憶。
這次見面令孫海山倍感振奮。因為習近平不僅對統戰工作方方面面都很了解,而且對統戰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我們感覺福州統戰工作迎來了一個春天。”孫海山回憶時仍語帶激動。
在1990年5月16日召開的福州市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上,習近平表態:“在新的崗位上,要繼續依靠領導班子集體的力量,各民主黨派的力量和群眾的力量,把我市的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在兩個多月后召開的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全黨重視統戰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當前我市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愛國統一戰線肩負著光榮的歷史使命,我們要切實加強和改善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証,也是統一戰線內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願望和共同利益。有了黨的堅強領導,統一戰線才能有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及時得到鞏固和發展,並在實現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很快,在習近平的重視和帶動下,福州的統戰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各方面的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統一戰線各項工作得到有效推進。“我作為當時福州統戰工作的親歷者,每每回憶起那時在習書記領導下愉快工作的情景,心裡還一直充滿了激情,充滿了自豪。”孫海山說。
福建統戰資源豐富,特別是港澳台閩籍同胞、海外僑胞多,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統戰工作面寬、線長、任務繁重。上世紀90年代,省委統戰部機關因為辦公樓拆遷,借用了福建省社會主義學院的教室來辦公。
金能籌赴任省委統戰部部長的第一天,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一條桌腿是短的,下面還墊了瓦片。與簡陋的辦公條件一樣的是,統戰工作基礎也很薄弱。頓時,他對做好統戰工作倍感壓力。
1996年4月,習近平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后,分管統戰工作。在一次去省委統戰部調研時,習近平表示:“統戰部是涉外的單位,條件應該好一點,好展示對外的形象。”在他的支持下,統戰部辦公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提升了福建統戰工作的對外形象,也大大提振了統戰干部的士氣。
回憶起這些往事,金能籌感慨地說:“習近平同志抓統戰工作從宏觀入手,從長期全局、發展大勢入手,親力親為。”
1997年,習近平在福建省統戰部長會議上指出:“統戰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加強黨對統戰工作的領導是全面落實黨的各項統一戰線方針政策,鞏固和發展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根本保証。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不僅要重視統戰工作,而且要帶頭做好統戰工作﹔不僅要參加統一戰線的重要活動,而且要模范貫徹執行統戰方針政策,親自做黨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不僅部署統戰工作,還要認真督促檢查統戰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
在1999年召開的福建省統戰部長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對統戰工作方面的重大問題要認真進行研究協調,切切實實地解決好帶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
“習近平同志對統一戰線工作有思考,他提出的大統戰理念極富前瞻性和開拓性。”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工商聯原主席李祖可回憶道。
李祖可的話是有針對性的。上世紀90年代,福建省存在著“統一戰線不統一”的現象。
一位在海外創業的閩籍企業家回福建,居然有四五輛小車同時到機場迎接。當天晚上,這位鄉親還得趕赴有關部門舉行的三四場晚宴。幾天下來,他感到身心疲憊,感嘆道:家鄉真熱情,大家都想我回來投資興業,但面對這麼多部門的邀請,有些不知所措。
出現這種現象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后,福建上上下下對發揮僑鄉優勢吸引外資都熱情高漲。與此同時,沒有一個做僑務工作的統一平台,導致大家一哄而上,都花了力氣,反而沒有達到效果。
這種現象,習近平也早有了解。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他就在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統戰工作不僅僅是統戰部門的事情或者分管統戰工作的領導個人的工作,要靠全黨的一致努力,才能做好。”
習近平到省委分管統戰工作后,在他的推動下,很快建立起了省委統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1996年9月,福建省委召開了第一次統戰工作聯席會議。習近平在會上說道:“改革越深入、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越要重視和加強統戰工作,這也是講政治的重要內容。可以說,誰在新形勢下忽視統戰工作,誰就是在政治上短視和糊涂。”他還提出,加強各職能部門的聯系與協作,建立健全統戰工作齊抓共管責任制。要樹立全局觀念和大統戰觀念,逐步實行統戰工作方針、政策,統戰工作業務指導和重大統戰活動的歸口管理。
“統一戰線不統一”的問題症結在於當年與統戰工作有關系的部門、團體近10個,相互之間的溝通較少,協調不夠,常發生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現象。
1999年6月的一個下午,習近平專程來到福建省政協,同時任省政協主席游德馨、時任省委統戰部部長金能籌坦誠交流,共同研究政協和統戰部如何進一步密切聯系、互相配合、互相協作。游德馨記得:“針對這一問題,他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思路,講了很多具體意見。”
習近平指出,政協和統戰部的工作目標都是一致的,政協是搞統戰工作,統戰部也是搞統戰工作,為避免重復,就要通過相互溝通,把各項工作組織協調好。
習近平在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期間,先后主持召開了11次統戰工作聯席會議。會議由省委辦公廳牽頭,定期把涉及統戰工作的單位集中在一起,交流協調工作,進行統一部署。
經過持續完善,習近平提出的堅持黨的領導下大統戰思路和推行的相關舉措,很好地克服了先前工作重復安排或者互相扯皮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國開創了先例,為解決“統一戰線不統一”的問題提供了成功經驗,贏得黨內外一致好評。
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統戰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必須全黨重視,大家共同來做。各級黨委要把統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各級黨政領導干部要帶頭學習 宣傳和貫徹落實統一戰線政策法規,帶頭參加統一戰線重要活動,帶頭廣交深交黨外朋友。要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
“要為民主黨派、團體知情出力創造條件”
“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建設實踐相結合的一個創造,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對推進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推動民主黨派的自身建設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7年12月6日,習近平在福建省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專題研究班開學式上的講話
閩都福州,城蘊三山毓秀。“三山”之一的於山,歷經風雨屹立城中,見証了中共福州市委與民主黨派“季談會”制度32年的歷程。
1989年底,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這是一個全面規范我國多黨合作事業的綱領性文件。習近平剛到任福州市委書記,就 積極推動制定相關貫徹意見,首創了“於山季談”,每季度召開一次中共福州市委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的座談會。
“‘於山季談’氛圍始終熱烈。”福州市政協原副主席、九三學社福州市委會原主委龔融實回憶道。
圍坐在一起,大家發現新來的市委書記不僅聽得認真,而且一一詳細記錄。“每次發言都得認真准備,否則自己就會感覺臉上挂不住。”龔融實說,“我結合從事的工作,講科研、民營企業、環保等內容。習書記一邊記,一邊還和我們交流探討。”習近平謙和專注的態度深深感染了大家。
讓大家振奮的是,會上提出的問題都很快落實。“能當場拍板解決的就當場拍板,暫時不能解決的就由市委辦負責去落實。上一次會上提出的意見建議,下一次會上還要聽落實情況的匯報。”時任福州市委統戰部黨派工商科副科長劉少華說。
同時,習近平還要求將民主黨派提出的意見建議每月按時直接報送給他。“習書記做事情特別踏實!”龔融實感慨道。
在習近平的示范帶動下,“於山季談”務實、高效,逐步制度化、規范化,不斷完善發展。
習近平十分重視建立健全多黨合作制度。他到省委工作后,很快推動出台了進一步加強與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合作與協商的意見。“要繼續堅持協商會、座談會、通報會、談心會等行之有效的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健全和完善。要為民主黨派、團體知情出力創造條件……對民主黨派、團體提出的參政議政意見、建議和調研成果,要切實抓好落實和反饋。”1998年4月,習近平在全省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
“在習近平同志的帶領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建設在福建省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多黨合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金能籌回憶說。比如:健全省委領導與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聯誼交友制度﹔健全黨外人士通報會、協商會等制度﹔省政府有關會議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列席﹔重大外事活動邀請民主黨派負責人參加﹔完善省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的對口聯系制度﹔邀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擔任政府部門和司法機關特約監督員,等等。
1999年的夏日,福州琅岐島迎來了習近平專門邀請的客人:林強、王良漙、林逸、李祖可、王傳琛等省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
迎著涼爽的海風,伴著輕柔的濤聲,習近平與他們一對一談心:“家裡生活怎樣,孩子工作如何?”“黨派工作有什麼困難,下一步打算有哪些……”幾天下來,習近平進一步了解了黨派工作實際情況,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也增進了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之間的友情。
習近平通過這種寬鬆的形式與大家交流,幾位負責人十分感動: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對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的尊重,也展現了他高超的領導藝術。“琅岐談心”成為福建統戰工作史上的一段佳話。
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孫新峰,回憶起當年習近平支持他履職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時任福州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福州市委會主委孫新峰,航海專業出身,又是海軍轉業干部,對港口建設頗有研究。“習書記經常約我去談話,除了黨派建設以外,談的最多的就是福州港口發展。”就在烏山腳下那棟市委辦公的小樓,孫新峰記不清自己多少次踩著老舊的木地板,走進習近平辦公室。雖然時間長短不一,但他清楚記得,每一次的談話都是那麼充實坦誠,每一次離開時心情總是那麼愉悅振奮。
“這一談話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習書記調到省裡。直到他當了省長,還關心地問我黨派建設的事。能把黨派工作做得這麼踏實,深入人心,很不容易。他這種對民主黨派人士全方位的關心,對我個人來說也很受教育。”孫新峰語調緩慢地回憶說。
“他是一個特別誠懇的人。”說起在習近平領導下工作的往事,台盟福建省委會原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陳美光印象最深的就是習近平的誠懇。這種誠懇體現在工作中,就是他對民主黨派人士意見建議的高度重視,善於聽取不同的聲音。“每次和他說話,他都很認真地傾聽。”陳美光說,“他總是這麼平易近人、親切隨和。”
在習近平的鼓勵下,台盟福建省委會發揮自身優勢,加強與台灣有關團體和人士的聯系,走訪慰問在閩台商,宣傳福建發展成就,為促進閩台交流交往撰寫了大量研究報告。
習近平對加強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合作與協商的堅定支持,極大地激發了民主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的熱情。
2002年4月,民革福建省委會提出關於“開源節流促發展”的建議,時任省長習近平批示要求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將材料批轉省財政廳。
“議政求真知,監督講實效”,這幅今天仍然高挂在民建福建省委會的題詞,是習近平為民建福建省委會主辦的《咨詢與建議》創刊10周年所題寫。殷殷寄語,飽含期待。
“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這樣強調。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始終高度重視和支持黨外人士議政建言。
在擔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期間,習近平主持召開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座談會,邀請民主黨派、有關團體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參會,共商特區建設發展大計。(下轉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在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習近平專門邀請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譽主席、物理學家錢偉長到寧德,對《寧德市1990—2000年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作進一步論証,為寧德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
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習近平主持召開福州市發展建設征求意見會,邀請省、市民主黨派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學者參加,聽取意見建議。
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習近平要求積極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全局性、戰略性問題以及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考察調研,多次召集省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聽取調研成果採納情況匯報,要求認真研究落實。
習近平十分關心和支持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為他們履職盡責創造良好條件。
“之前寧德地區隻有工商聯組織,沒有民主黨派。直到習書記到任后,1988年12月7日,民盟寧德地區工委才成立,這是寧德最早成立的民主黨派組織。”姚智梅回憶道。
當時的寧德經濟還很困難,而在一個地區成立民主黨派工委,不僅需要有適合的領導班子人選和一定數量的成員,也需要財政支持。“習書記對我們很重視,民盟省委與寧德地委一溝通,他當即就表示支持。”時任民盟福建省委會組織部副部長鄭壽安說。
坐落在福州市車水馬龍的湖東路上的同心樓,同樣是習近平積極為民主黨派履職創造良好條件的見証。上世紀90年代,各民主黨派的省委會機關辦公場所分散、空間狹小、設施陳舊,條件十分簡陋。在習近平的推動下,省裡決定建設一棟大樓供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辦公使用。習近平還協調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困難。
落成的新樓寬敞明亮。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共同商定,用“同心同德、風雨同舟”的寓意,給大樓取名“同心樓”。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支持民主黨派加強思想、組織、制度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
為了加強黨外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習近平在分管統戰工作期間,指導有關部門起草了進一步做好培養選拔黨外干部工作的意見,主持制定了全省統一戰線干部培訓計劃。在1999年的縣級領導班子換屆中,全省有61個縣(市、區)配備了黨外副縣(市、區)長,佔總數的71%,一些黨外干部也走上了區縣政協的領導崗位。在他的指導推動下,省市縣四分之一以上的政府組成部門都選配了黨外干部擔任領導職務。“通過這些工作,建立了一支數量比較充足的黨外后備干部隊伍,為不斷發展壯大福建統一戰線打下了堅實基礎。”金能籌說。
“無論在哪個崗位,習近平同志對民主黨派干部成長的關心是一以貫之、始終如一的。他對我們政治上的關心引領,讓我們受益終身。”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民建福建省委會原主委林強心懷感恩。
致公黨福建省委會原副主委、福州市委會原主委黃雙月剛擔任主委時,感到工作壓力大,思想有顧慮。習近平找她談心說:“你隻管認真工作,其他不用擔心,市委會做你的后盾,遇到困難來找我。”他還告訴黃雙月要加強學習,增強多黨合作意識,提高政治敏銳性。“習近平同志是我從事參政議政工作的領路人!”黃雙月說。
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關心照顧,習近平對黨外人士的情誼,贏得了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由衷愛戴。
1993年5月19日,時任民盟福州市委會主委朱檉在病榻上實現了臨終願望——加入中國共產黨。
朱檉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加入了民盟地下組織,與中國共產黨有著很深的淵源,一直在黨的外圍組織工作。半個世紀以來的傾心追隨,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朱檉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朱檉與習近平是老朋友了。朱檉患病后,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多次去醫院看望慰問,還幫忙協調醫生做好治療。朱檉妻子干永和在回憶文章《在朱檉同志最后的日子裡》這樣寫道:省市領導一次再次地到醫院來看你,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你多麼感激,為今后不能再很好報答而難過﹔多次贊揚市委的領導工作作風好,更為欣賞年輕的市委書記工作謙虛、踏實。
正是出於這樣的信任和欣賞,朱檉向習近平傾吐了自己的心願。在病床邊,習近平聽完了朱老的願望,立刻表態支持。他交代市委秘書長盡快組織市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朱老的入黨申請事宜。
經過多方努力,經中共福州市委同意、中共福建省委批准,中共福州市委統戰部支部大會一致同意吸收朱檉同志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個星期后,朱檉去世了。
朱檉去世后不久,他在湖南婁底工作的女兒意外收到了一封給當地領導信件的復印件。當時,她一個人在外地工作,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難,而這封信正是專門請婁底領導關心和愛護這位民主黨派人士的后代。信的落款同朱檉的入黨志願書上入黨介紹人那一欄一樣,端端正正地寫著“習近平”三個字。
“作為黨員領導干部,您對黨外干部、知識分子的尊重是由衷的,我們都感受到了,都非常認可。”台盟福建省委會原主委汪毅夫曾經這樣對習近平說道。
習近平這樣回答汪毅夫:“共產黨人對黨外愛國民主人士當然要真誠”,並表示他從小就看到自己父親習仲勛同志對黨外干部、知識分子和各界愛國民主人士十分尊重、關心,真心實意和他們交往相處,自己當然也會這樣做。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提出,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增強統一戰線基礎性作用的需要。1990年7月2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領導同志要經常到知識分子中去,廣交朋友,推心置腹,坦誠相見,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1998年12月16日,在福建省委第九次統戰工作聯席會議上,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指出:“隨著知識經濟的迅速興起和‘科教興省’戰略的逐步實施,知識已經成為資本,人才已經成為實力,做好黨外知識分子的工作尤為重要。”
1997年4月的一天,正午,烈日當空。福州西湖賓館外的一片空地上,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與農工黨黨員張艷璇面對面交流。
張艷璇提出的是關於治理福建竹螨災害的建議。1996年,福建的南平、三明等山區市出現了嚴重竹螨災害,對農林業生產和農民增收造成了極大影響,甚至威脅到了生態安全。為此,憂心忡忡的張艷璇進行了深入調研,撰寫了《葉螨危害蔓延嚴重影響我省竹業生產》的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
習近平迅速作出批示,要求開展毛竹科學種植和綜合治理工作。可是,由於農業系統、林業系統之間的權責所屬不明確,再加上一些基層干部不能理解接受張艷璇的治螨方法,專門成立的毛竹葉螨綜合防治項目組遲遲無法開展工作。
張艷璇十分焦急。借農工黨福建省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之機,她在西湖賓館貴賓室門口“堵住”了習近平。
“一口氣足足說了半個多小時,說得我自己汗流浹背。習書記一直站在那認真聽,時不時還問我一些問題。”張艷璇回憶。
當天下午,習近平正好去三明調研,就專門要求當地負責人重視這一災情,推廣張艷璇的治螨方法。
不久,習近平再次就此事作出批示,安排分管副省長以及林業廳領導進行研究布置。同時,他要求專門派出省委督查組赴林業廳督辦此事,有力推動了福建省毛竹螨害的有效治理。
無論是在地市還是在省裡,習近平都身體力行落實與黨外人士聯誼交友制度,經常找黨外知識分子談心交流,了解大家思想、生活和工作狀況。無黨派人士、原福建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宋建華是習近平在省裡工作時的聯誼交友對象。他說,習近平同志對黨外人士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在方方面面。那些年,每到春節,習近平都會贈送一塊福州年糕給他聯誼交友的黨外人士。“圓圓的年糕,貼著喜慶的標志,惹人喜愛。我想,這年糕深切表達了習近平同志對黨外人士的關心。”
宋建華感動地回憶,習近平身上體現了中共領導干部對黨外人士的深厚情誼:每次會議結束,都先送大家離開﹔每逢重大節日,都親自上門走訪慰問﹔每遇到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生病住院,都親自前去看望﹔每到年底,都親自走訪民主黨派、工商聯機關,了解情況,協調解決問題……
做好留學歸國人員的工作,是黨外知識分子統戰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高度重視、關心支持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的工作。
1996年,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成立10周年。習近平為其題詞:“同心協力,建設祖國。”
2001年,習近平在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成立15周年之際,專門發去賀信:“我省留學生學成歸國后,積極投身於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為繁榮福建、振興中華和促進祖國的和平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發揚優良傳統,團結奮斗,開拓進取,為福建在新世紀中再創輝煌做出新的貢獻。”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聯組會上強調:“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要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增強責任和擔當,共同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努力把福建建成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
“我和畬族是有緣分的……在閩東,我耳聞目睹了畬族人民的艱苦奮斗和畬族地區的繁榮進步,尤其是畬族人民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方針和黨的民族政策,使畬族鄉村發生令人振奮的變化。今天,我雖然離開了閩東,但時常還會回憶起畬鄉的山山水水,我的心系著畬族人民。”
——摘自習近平1999年《一切為了畬族的發展——〈畬族社區研究〉序言》
上世紀80年代的寧德經濟在全省排名最末,基礎設施薄弱。“閩東有三寶,地瓜當糧草,棕衣當被倒,火籠當棉襖。”一首童謠,唱盡閩東人民貧困的辛酸,這其中畬族群眾較其他群眾更為貧困。作為全國最大的畬族群眾聚居地,閩東畬族人口佔全國畬族人口的40%、全省的70%。
1989年6月,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現在,我們正在進行的脫貧致富的偉大事業,少了畬族人民的積極參與不行,少了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奮斗也不行。”
習近平在文中還指出,當前,民族問題更集中地反映在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迫切要求加快經濟文化建設的問題上。加速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才能夠使各民族得到共同的繁榮。針對寧德實際,習近平明確把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作為一大工作重點。
剛到寧德不久,習近平就選擇到畬族村——福安縣甘棠鎮過洋村調研。他帶領地、縣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專程到過洋村考察葡萄種植情況,並召開現場會指導發展經濟。“習書記頂著烈日,沿著進村的機耕路,邊走邊察看地裡的葡萄。”時任村支書鐘祥應回憶。
“習書記問得真細。聽到豬肉一斤兩塊六,葡萄一斤可以賣兩塊八到三塊,加上蘑菇種植、林地收入等,平均下來村民一年能有七百元,他很高興,連聲稱贊做得好。”鐘祥應說,習近平鼓勵大家要發揮優勢,解放思想、開拓思路,走林業、種植業等多元發展的道路。
多年來,過洋村人始終牢記習近平的囑托,發展特色產業,積極開拓市場,不斷拓展新的致富門路。1990年過洋村被授予“全國少數民族團結先進村”,2021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元。
寧德扶貧工作重點在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群眾大多住得分散、偏僻,交通相當不便。這並沒有阻止習近平用雙腳丈量閩東大地,去往一個又一個畬家山村調研。時任《閩東報》總編王紹據是跟隨習近平下鄉的工作人員之一,那些日日夜夜,常常浮現在他眼前。
最讓王紹據難以忘懷的是,習近平長期以來對福鼎磻溪鎮赤溪畬族村脫貧致富的真情挂念。
1984年6月24日的《人民日報》,以《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為題在頭版刊登了王紹據的一封信。信中反映了當時赤溪村貧窮落后的情況,引起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當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拉開了新時期全國扶貧開發工作的序幕。
習近平在寧德工作期間,多次強調水電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對畬族發展意義重大,主張“先有錢、先辦電”,大力推動福鼎桑園電站建設。在習近平的推動下,1991年桑園電站獲批立項動工建設。1993年,因建電站,赤溪村有了第一條通往鎮裡的泥結石路。1994年8月,赤溪村的下山溪畬族自然村造福工程搬遷啟動,第二年5月,村民就住上了新房。1996年12月,電站水庫建成,在當時成為福鼎最大的扶貧項目,赤溪村村民收入得到明顯提升。
時間愈久,感情愈深。30多年來,赤溪一直是習近平的一份牽挂。
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民委一份簡報上作出重要批示:“30年來,在黨的扶貧政策支持下,寧德赤溪畬族村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把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建成了小康村。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要以‘時不我待’的擔當精神,創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發力,確保如期啃下少數民族脫貧這塊硬骨頭,確保各族群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人民網和赤溪村村民視頻連線,寄語赤溪村:“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做到了。你們的實踐也印証了我們現在的方針,就是扶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發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厲,在現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扶貧根本還要靠自力更生,還要靠鄉親們內生動力。但是黨和國家會一直關心你們、支持你們!”
今天,我們打開《擺脫貧困》這本書,可以看出習近平當年對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深深思考:閩東畬族地區的發展要走一條“雙向開放”和“雙向開發”的道路,“雙向開放”即對內、對外同步開放,“雙向開發”即資源和市場同時開發。畬族經濟要發展,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
1989年,習近平吩咐有關人員將各領域典型經驗匯編成冊,命名為《滴水集》,還親自作序。其中,福安坂中畬族鄉加強黨建和霞浦鹽田畬族鄉科技帶動的做法,成為向全地區推廣的畬鄉發展模式,為畬族鄉村擺脫貧困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2015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基層民族團結優秀代表時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央這麼重視民族工作,這麼重視脫貧工作,就是要更好維護民族地區團結穩定,更好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更好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各民族一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發展經濟就是為了改善民生。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始終是習近平牽挂的一件大事。1988年底,習近平帶領寧德地委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到一年前遭受山洪災害的蕉城九仙畬族村慰問。他了解災后重建情況、慰問受災村民后,正准備離開。就在此時,他發現一位老鄉還打著赤腳。原來,老鄉因受災窮得連雙鞋都買不起了。
慰問物資都已經全部發放完了,怎麼辦?在場的時任寧德電視台台長邢常葆回憶說:“習書記沒有猶豫,立刻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10元錢遞給老鄉,讓他去買鞋。”
“快過年了,天這麼冷,怎能沒鞋子穿呢?”習近平關切地說。
“他絕不隻在口頭上說,而是堅決落實在行動上。比如關心解決閩東少數民族世世代代住茅草房的問題。”姚智梅回憶。
1996年,相關部門調研發現,閩東有714戶畬族群眾仍住在茅草房中,其中霞浦315戶,福鼎359戶。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高度重視,在省委工作會議上積極推動,茅草房改造被列入福建省1997年度民族宗教工作重點。然而工作推進中遇到了困難,主要來自於寧德財力拮據。“習書記對這個事情抓得很緊,一聽說有困難,馬上帶我們一起去調研。”時任福建省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宗教局局長邱林華回憶。習近平率領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來到閩東茅草房改造現場調研,以開現場會的形式研究解決方案措施、協調經費問題。回到福州后,他立即向省委提交了《關於閩東農村扶貧開發與小康建設情況的報告》,建議進一步明確把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閩東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區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扶貧重點,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很快落實了茅草房改造資金和扶持措施。
1998年元旦,714戶茅草房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通過原地重建或整體搬遷,這些畬族群眾從低矮破舊的茅草房,歡天喜地地搬進了磚木或者磚混結構的新房。“告別茅屋頌盛世,遷入新居記黨恩。”一戶畬族老鄉遷入新居后,在大門上貼上了這樣一副大紅對聯。
“歷史難題,一年解決,史無前例。”追憶往事,邱林華思緒萬千,“為什麼世世代代沒解決的問題能在一年內解決了?我想,一是習書記對少數民族同胞充滿了感情,把解決他們的困難當作最重要的事﹔二是注重實事求是,親自到一線調研,實地了解情況﹔三是講究工作方法,集中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支持這項工作。”
“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兩年內基本解決老區基點村‘五通’(通路、通電、通水、通電話、通廣播電視)問題的承諾。兩年來,全省投入‘五通’建設的資金達4.6億多元。到2000年底,全省老區和少數民族行政村基本實現‘五通’……為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各族同胞走上富裕文明的幸福之路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習近平在2001年接受《中國民族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系,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
在寧德工作時,習近平就想得很長遠,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支持辦好少數民族教育,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1989年初夏的一天清晨,時任福安坂中畬族鄉大林村黨支部書記鐘通弟正在秧田裡勞動,遠遠看見三個陌生人向村裡走來。這是習近平又一次徒步到畬族村調研。那時,進大林村隻有一條一尺寬的山間小路,崎嶇陡峭,從鄉裡來腳力好的也要走一個多小時,習近平走出了一身汗。
“我滿身汗、滿手泥,可習書記一點不嫌棄,主動和我握手。”鐘通弟回憶說,習書記那天最關心的是大林小學的情況。說是小學,其實就是村口一間隻有兩個小窗洞的老土坯房,全校4個年級47名學生,都擠在這唯一的教室裡。整所學校就一個老師,每節課一個年級隻能分到10分鐘。
聽著鐘通弟的介紹,看著孩子們破舊的衣衫,習近平神情凝重。
不久之后,習近平專門委托挂鉤幫扶大林村的寧德軍分區領導去看望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在他的關心幫助下,大林村后來籌措到專項資金,建起了兩層樓共四間房的新校舍。
和鐘通弟一樣,時任寧德地區民族中學校長蘭存安也清楚地記得習近平到民族中學調研的情景。“就幾個人,輕車簡從,借學校一間教室開了加快民族中學建設的現場會。”他說。寧德地區民族中學是全省成立最早的民族中學,也是我國畬族學生人數最多的民族中學。1998年,學校40周年校慶之際,時任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欣然題詞:“發展民族教育,培養民族人才。”
在習近平擔任省長期間,福建對少數民族教育的扶持已形成制度。2002年,省政府專門出台《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實施意見》,省級財政每年安排民族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民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在習近平看來,發展各民族文化,對於做好民族工作十分重要。“畬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本民族文化,畬族文化在國內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這是我們閩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閩東地區可以引以為榮的特色和優勢。搞好民族工作,有利於我們保持這種特色,發揮這種優勢。”習近平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這樣提到。
時任寧德地委副書記鐘雷興對於習近平尊重畬族文化印象尤為深刻:“到我們畬家做客,都要喝米酒,有時還要行畬禮,習書記在下鄉調研時都入鄉隨俗。”
“畬族文化是一個閃光點。”1990年1月,習近平在《閩東之光》一文中寫道,“辦一個畬族文化節,我們已經挖掘了不少畬族的民族文化,如新畬歌、民俗、民諺、民間音樂舞蹈、民間故事、民族工藝美術品、民族文物、民族武術等,完全有條件辦一個文化節,搞一次畬族文化大檢閱。”在習近平的關心支持下,寧德成立了畬族歌舞團,把畬族民眾傳統的對歌節打造成了“三月三”畬族文化節並延續至今。如今,“三月三”畬族文化節已升格為中華一家親·海峽兩岸各民族歡度“三月三”節,不僅是福建少數民族文化活動的重要品牌,也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雷金玉說:“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看到了我的頭飾,一下子就認出這是升級版的畬族頭飾。”
“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畬族文化的關切,體現了他對我們少數民族群眾一以貫之的關心關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每個畬鄉都有特色品牌,重視畬醫藥的傳承,畬歌協會辦起來了,畬族非遺傳承人也越來越多。”雷金玉說。
對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習近平高度重視。鐘雷興對此感觸頗深:“習書記對我們少數民族干部非常關心。他特別強調,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后備力量,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在地、縣兩級中要有一定的比例。”
習近平對少數民族干部的重視,飽含他對少數民族同胞的感情。在習近平身邊工作過的許多閩東干部都記得,他高度贊揚畬家人的精神,引用葉飛將軍給閩東畬族革命紀念館的題詞:“在閩東三年游擊戰爭最艱苦年代,畬族人民作用很大:第一,最保守秘密,對黨很忠誠﹔第二,最團結。”
促進民族大團結,是習近平一直孜孜探求的民族工作思路。他在《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問題的思考》一文中指出:“我們的事業方方面面,千萬不能漠視少數民族事業這一重要方面。這是一個原則,基於這個原則,我們有必要深刻地思考關於促進少數民族共同繁榮、富裕的幾個問題,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要鞏固民族大團結的基礎。”“總之,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民族大團結都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不可少的保証。”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明確提出要“努力把福建建成中華民族團結進步的窗口”。畬族與回族是福建人數最多的兩個少數民族。
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在一次畬族村調研后主持召開座談會,和當地干部群眾一起商量怎樣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提高畬族同胞生活水平。大家向他反映了當前的困難問題和建議。他指出:“民族工作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工作。我們搞社會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致力於各民族的團結,致力於民族平等,發展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和教育。”
1996年7月21日,習近平來到泉州晉江市陳埭鎮四境回族村調研。當時的四境村和整個晉江市一樣,改革開放后迅速致富。在農民月收入兩三百元、裝一部電話需要7000多元的那個年代,四境村家家戶戶都裝上了電話,“億元村”“實現電話千戶村”“寬裕型小康村”等榮譽紛至沓來。村裡大家伙一商量,定下致富路上新目標——一塊寫著“爭當福建第一村”的牌子被高高挂在了村部門口。
“習書記讓我們感覺不一樣,對農村、對百姓很有感情,對我們這個回族村脫貧致富的經歷也非常熟悉。”時任四境村村委會主任丁培凱回憶道。在二樓會議室聽完簡要的村情匯報后,習近平興致勃勃地乘坐村部的電梯來到七樓天台察看村容村貌。放眼望去,1公裡長的陳埭街繁華熱鬧。雲集了400多個店鋪的陳埭,當時就已是全國最大鞋材集散地。習近平邊看邊點頭,微笑地說:“你們村干部要多為村民辦實事,發展經濟,努力實現你們‘爭當福建第一村’的理想。”26年來,四境村和陳埭鎮其他6個回族村一道,牢記習近平的囑托,大力發展經濟,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現已擁有安踏、361°等一大批馳名中外的體育用品企業。
“中華民族一家親”是習近平始終堅持的民族工作理念。他不僅關心在閩少數民族群眾冷暖,而且高度重視援藏援疆和對口幫扶寧夏工作,始終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在省裡工作期間,習近平親自推動援藏工作,指導制定對口支援規劃和專項部署,多次強調要“從國家安定、民族團結和西藏重要戰略位置的高度來認識援藏工作的重要性”“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全力以赴做好援藏工作”。
1998年6月,習近平率福建省第二批援藏干部進藏。“雪域高原地廣人稀,一出門就得跑個幾百公裡。”“習近平每到一個對口援建單位,都要聽取即將離任的第一批援藏干部匯報,對新一批援藏干部提出要求﹔與當地黨政負責人座談,代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感謝西藏干部群眾對援藏干部的關照和支持。”同行的記者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1999年6月,福建第一批援疆干部啟程。習近平專門前去送行,與他們一一握手話別,叮囑他們保重身體,努力工作,為加快東西部合作與開發、促進閩疆友誼作出貢獻。當時進疆工作的福建干部回憶說,習近平十分重視援疆工作,及時聽取工作匯報,作出指示批示,關心進疆干部的工作生活,幫助解決困難,鼓勵大家要為民族團結多做好事、多辦實事。
1996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閩寧兩省區就此“千裡結親”。1997年4月,時任省委副書記、福建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深入寧夏南部山區考察。他提出,建設閩寧協作示范村——閩寧村,打造對口幫扶樣板。從吊庄移民到坡改梯,從井窖建設到勞務輸出,從聯辦醫院到援建學校,從產業推廣到招商引資……一股又一股戰勝貧困的力量從八閩大地向六盤山地區匯集。經過20多年的努力, 當年田裡無肥料、地裡不長草的“干沙灘”已經轉變為農業發達、商貿繁榮的“金沙灘”。2020年7月,中宣部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時代楷模”稱號。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薪火相傳的幫扶接力,架起了閩寧兩省區人民的連心橋,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宗教要主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首先是要把自己的宗教事務辦好,為維護社會安定穩定服務,同時還要升華到引導宗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
“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如何解決好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一個重要內容。”
——1997年9月5日,習近平在福建省宗教團體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
1989年10月,習近平花了五天時間,在寧德地區做了宗教工作專題調研,實地考察宗教場所,走訪看望宗教界人士。習近平還在福安縣專門主持召開宗教工作座談會,強調要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保護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動,限制和取締非法的宗教活動。會上,他還談到我國宗教中國化問題,指出佛教從外國傳入,經過一千多年演變,基本上與我國社會、文化相融合。
1993年8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都參加的全市宗教工作座談會。據當時的福州市宗教局工作人員回憶,“習書記在會上強調,要進一步搞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關鍵要加強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要把宗教工作放在大局中、融合到社會發展中來看。”
習近平一直重視做好宗教工作,既在思想層面高度重視,又在制度層面抓好落實。擔任省委副書記后,他很快指導建立起縣、鄉、村三級宗教工作網絡,形成了分工負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宗教工作新機制,福建宗教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1997年11月,全省宗教界為“四化”服務先進典型表彰會暨經驗交流會在福州舉行。會上,習近平指出,宗教要主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維護社會安定穩定服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作貢獻。
邱林華回憶道:“習書記的講話給我們做宗教工作吃了定心丸,更能放開手腳去工作、去引導,運用好宗教的積極因素,教化人心,淨化風氣,使宗教為社會服務。”
“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注重愛國愛教力量建設,這是習書記的一貫工作思路。”邱林華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隻有堅持中國化方向的宗教,隻有實現了中國化的宗教,才能更好與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我國社會發展進步中發揮積極作用。
“習書記不僅對宗教工作關心支持,而且對宗教界人士也很尊重。”福建省基督教協會會長陳立福回憶。
在擔任省委副書記期間,習近平每年都帶領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與省佛教協會、道教協會、伊斯蘭教協會、天主教“兩會”、基督教“兩會”負責人座談。福建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主席、福建神學院院長岳清華說:“這種方式讓大家很放鬆,聊聊家常,說說心裡話,距離就近了。”
1999年8月,福建各全省性宗教團體負責人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習近平的來信。信中告知大家他工作崗位變動,並對大家在他擔任省委副書記三年多時間裡給予的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
時任省天主教“兩會”秘書長池惠中回憶起當時鄭長誠主教和徐子暉神甫收到信時的激動情形,仍印象深刻:“習書記新任代省長,工作肯定十分繁忙。但是他還專門抽空寫信,充分體現他對宗教界人士的尊重,這溫暖的關懷令人難忘。”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始終注重跟宗教界人士交朋友。
時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陳田爽回憶:“一到任省委副書記,習書記就走訪了五大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促膝談心。”孫海山記得,宗教界代表人士來訪,習近平再忙也要接見。當時,無論是宗教場所歷史遺留問題,還是教職人員的困難,習近平都親切關心解決,讓大家安心工作。
在福建省宗教界人士的記憶中,習近平十分關注宗教團體建設,經常強調,宗教團體具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走馬倉前觀走馬,泛船浦內看番船”。位於閩江以南、南台島之北的福州倉前山,新中國成立前外國領事館、教堂、教會學 校和教會醫院眾多。1997年11月,習近平來到位於倉前山的福建省基督教“兩會”和福建神學院調研。當時的福建神學院還隻有一棟解放前留下來的三層筒子樓,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看到這樣的情況,習近平說,神學院是培養愛國愛教教職人才的重要基地,有關部門要幫助他們改善辦學條件。各宗教團體要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積極引導信教群眾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兩個文明建設和社會安定穩定多作貢獻。
“省基督教‘兩會’20多年來一直牢記習書記的囑托,不斷改善神學院辦學條件,致力於培養愛國愛教人才。”岳清華說,“在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如今的福建神學院已建成為一所功能齊備、設施先進、佔地31畝的本科高等宗教院校,成為基督教界培養堅持中國化方向人才的基地和窗口。”
回憶往事,福州雪峰寺方丈廣霖有感而發:“習書記落實宗教政策廣泛、完善、圓滿。我們出家人雖然以寺為家,但也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國家,哪有我們佛教的健康傳承。佛教界人士要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走愛國愛教道路。”
福清石竹山道院住持謝榮增回憶說:“習書記有次來道院調研時囑咐我們,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是祖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組成部分,要注重挖掘整理,取其精華以化人,彰顯地方特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998年的泉州少林寺還是一座位於荒山野嶺中的破舊寺廟。一天早晨九點多鐘,一輛汽車沿著僅有的一條土路上山而來,停在了寺門前。車門打開,習近平微笑著走下了車。大雄寶殿前,武僧們正在練武。他關心地問道:“練功辛苦嗎?”“你們年輕人不容易,要堅持,把少林文化傳承弘揚好。”
習近平在當天的調研中指出,作為祖國燦爛文化的一塊瑰寶,以南少林武術為載體的南少林文化,千百年薪傳不衰,融入了泉州民俗民風,豐富了泉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而且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延伸而遠播海內外,成為海外鄉親與祖國聯系的一條感情紐帶。
回憶起習近平那天的話,泉州少林寺方丈常定至今仍然感慨良多:“他的講話平易近人又有高度,很深遠,有著大智慧、大格局。”
“我在福建省工作時,就知道17世紀中國名僧隱元大師東渡日本的故事。”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會時的這一講述,讓大家將目光聚焦到了隱元大師東渡前修行之所——福建福清黃檗山萬福寺。1997年6月,習近平曾來到這裡調研。“習書記很了解佛教,對黃檗山萬福寺與河北正定臨濟寺之間的法脈淵源,隱元禪師在中日友好交往中的歷史地位,他都熟稔於心。”時任萬福寺住持戒文回憶說,“他鼓勵我們要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1997年11月,習近平到省佛教協會駐地法海寺調研並召開座談會。時任省佛教協會會長界詮回憶,習近平對佛教文化非常熟悉,在交談過程中用了很多佛教術語。他充分肯定了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影響以及佛教向上向善的精神,鼓勵我們深入挖掘、研究宗教文化的積極內涵,引導信教群眾正信正行。
1998年1月,習近平來到位於福州裴仙宮的省道教協會調研,他希望,各宗教都要加強教風建設,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2002年6月,習近平在接受《中國宗教》雜志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這是政府管理社會事務的重要職責。對宗教方面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事項和行為,要本著“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依法加強管理。同時,還要結合福建省宗教系統“四五”普法教育,做好有關宗教法律法規的宣傳貫徹工作,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營造良好氛圍﹔要繼續依法加強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規范管理,扎實做好依法登記和年檢工作﹔要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改善管理、科學管理,切實保護正常宗教活動的有序進行,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抵御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加快福建省地方性宗教法規的立法步伐,抓緊研究修訂《福建省宗教事務條例》,盡快頒布實施。
“習書記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全省較大的佛教寺廟基本上都跑遍了。”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說,“習書記經常下基層,對佛教工作了解得特別細致具體,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福州開元寺,始建於南朝。現存有唐末五代千年大鐵佛,高6米,傳為閩王王審知應夢鑄造。
“當我們來到開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們表述,大鐵佛是我們的先人掌握的冶鑄技術的証明——古建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2002年4月,習近平為《福州古厝》一書作序時這樣寫道。
今天,千年名剎風姿依然,這其中還有著一段習近平保護寺廟古建文物的佳話。1997年,10位港區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呼吁,保護開元寺內的千年鐵佛,遷出當時設在寺內的五金廠。這份提案很快就到了習近平手上,在他的親自協調下,五金廠很快遷出,文物得到了保護。
1993年中秋節,習近平在同福州市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談時指出,在舊城改造、城市建設和土地成片開發中涉及教堂、寺廟的搬遷問題,既要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又要維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糾正侵犯宗教團體合法權益的現象。
福州鼓山涌泉寺方丈普法對習近平堅持落實宗教政策十分感佩。上世紀90年代,普法向習近平反映,鼓山風景區與涌泉寺在協調管理上存在矛盾。習近平十分重視,強調要正確執行黨的宗教政策,及時解決了相關問題。
時至今日,福建省民宗廳原副廳長林致知回憶起在習近平領導下開展工作的那些歲月,仍感受益無窮:“宗教工作不僅要低頭做好實事,還要抬頭遙望星空,去思考、去理解。習書記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多年來一脈相承,對宗教工作有著長遠的眼光和深邃的理解,並且以春風化雨、聚沙成塔的耐心細致開展工作,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受益終身。”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非公有制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民營企業家是改革與發展的生力軍”
“各級政府要把扶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像關心國有、集體企業一樣,關心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意願,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2001年5月8日,習近平在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的講話
改革開放為民營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福建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從小到大、由弱變強,逐漸發展成為一支日益強大的經濟力量。
“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新大陸不會有今天。”回憶起當年的那段經歷,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胡鋼和首席執行官王晶十分感動。那是1993年底,胡鋼和王晶准備重新創業,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想轉移到其他城市發展。困難之際,他們想到了習近平。王晶撥通了福州市委辦工作人員的電話,希望向習近平作個匯報。
當天下午,市委辦公廳回了電話,習近平請他們下班以后去市委談一談。
在習近平的辦公室,伴著窗外的夕陽,三人一聊就忘了時間。“習近平同志對自主創業者很欣賞,希望我們繼續留在福州堅持創業,表示將為我們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胡鋼說,習近平的話溫暖人心,堅定了他倆的發展信心。
1994年2月,新大陸發展有限公司(集團)注冊成立,同年4月,新大陸電腦有限公司成立,從此新大陸走上了蓬勃發展之路。
1998年3月,習近平來到新大陸考察調研,與胡鋼探討如何堅守企業發展信念。“習近平同志的思路非常清晰。當時我們談到為什麼每一次經濟危機來襲時,德國受到的沖擊都比較小?他說,主要是兩點,一是科技創新,二是堅守實業,實業是一個地區和國家經濟立足之本。他的話給我們很大鼓舞,讓我們堅信自己選擇的路沒有錯。”回憶往事,胡鋼動容地說。
2001年5月,佔地450畝的新大陸科技園奠基,習近平專門發來賀信:“希望你們把科技園建成福建省一流的科技城,也祝願新大陸以此為新起點,在電子信息、環保科技、生物制藥等產業領域取得更大的成績,把新大陸建設成為國內高水平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為促進福建非公有制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閩考察期間再次來到新大陸,看到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十分高興地說,20年前,你們和我談創業理念時候的情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看到企業從小到大,成長為綜合高技術企業,今天身臨其境,感慨頗多。這充分証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走創新之路是我們國家、也是我們每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企業牢牢扭住科技創新和成果快速產業化,牢牢扭住產業發展前沿,牢牢扭住國際市場。
“多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與教誨,堅守科技創新與實業。這條路很艱難,但很扎實,走對了!”胡鋼說。
習近平對非公有制經濟的關心,在福建眾口皆碑。
“習近平同志經常到非公有制企業調研,作風非常深入。”曾跟著習近平到非公有制企業調研的福建省總商會工作人員回憶。“花了三天時間調研五家企業。”習近平每到一個企業都要去車間看,和企業家談,也和工人談,都要待上大半天。不光了解企業生產、產品質量和銷路情況,也了解企業的困難,問題問得很具體、很細致。
1999年,福建省鄉鎮企業局召開新春創新創業茶話會。會上,福州春倫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傅天甫見到了習近平。盡管當時春倫公司還未成規模,但習近平對這家企業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希望你們繼續發揚光大茉莉花茶這一民族品牌,惠及一方,讓福州茉莉花茶這張城市名片走向全世界。”
帶著習近平的關心和囑托,如今,春倫公司已從一個生產茉莉花茶的小茶廠,發展成為全國百強茶企。
省長“船上問計”讓福建企業家們記憶猶新。2001年,習近平率領福建省政府代表團赴重慶學習考察。“出發之前,我接到通知,代表團要特別邀請一些民營企業家參加,請工商聯提供企業家的名單。”李祖可說。在往返重慶和萬州的船上,習近平與隨行的企業家一一交談,了解存在的困難和今后的打算,鼓勵大家為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獻計出力。
“習近平同志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民營企業家是改革與發展的生力軍。”李祖可說,習近平常常幫助民營企業家排憂解難,為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風景秀麗的福州馬尾江濱東大道上,梅生醫療的招牌十分醒目。31年前,梅生醫療還只是一個小研究所,上下兩層加起來不過六七十平方米。
1991年,梅生醫療的創立者陳梅生帶著自己研發的X射線投照暗盒裝置技術,揣著國家發明三等獎的5000元獎金從部隊轉業,創辦了梅生機電新技術開發研究所。科研成果要轉化才能形成效益,陳梅生有技術,卻苦於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生產設備,創業陷入了困境。
當年11月,得知陳梅生的困難,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決定來研究所看一看。
“我們當時的條件很簡陋。”陳梅生說,習近平就和大家一起擠在30多平方米的車間裡,站著聽介紹,關切地詢問陳梅生下一步發展的打算和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習近平的支持推動下,陳梅生解決了遇到的困難,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產品的試制、測試、臨床試用、產品檢測及小批量生產,順利將產品推向市場。第二年,公司盈利110余萬元。
有了這“第一桶金”,公司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產品不僅進入國內數萬家口腔醫療機構,還出口國外,在世界口腔醫療器械行業中佔領了一席之地。
“沒有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對公司的支持,我們根本走不到今天。”陳梅生說。
梅生醫療的發展是福州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上世紀90年代,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號召下,福州的民營科技企業迅速發展。
“習近平同志很重視這些企業的發展,經常去企業調研,了解企業的困難。”曾兼任福州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理事長的龔融實當年常常陪同習近平到這些企業調研。
“一個企業發展基本離不開資金、土地和人才。我當時就想,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就是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習近平同志的思路不一樣。有一次調研結束后,習近平同志和我說,幫助企業發展,不僅是給他們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要多從政策層面上考慮。隻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發展。”龔融實說,這一番話讓他一下子打開了工作思路,受益匪淺。
2001年5月,習近平在福建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上指出,非公有制經濟要公開、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引導、支持和調節,要在投資、融資、市場准入等方面,放寬政策限制,減少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手續,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開辟“綠色通道”。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要堅持團結、服務、引導、教育的方針,一手抓鼓勵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導,關注他們的思想,關注他們的困難,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引導。”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指出。
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時談到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他指出:“對領導干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真心實意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系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對此,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德旺深有感觸,他說,“福耀還是小企業時,習書記就多次來福耀調研,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正是因為習書記的高尚品格和智慧,給我信心和力量,給企業發展以關心指導,才使得福耀成為影響一方的國際知名品牌企業。”
福建企業家一直以敢拼會贏著稱。1984年3月,55位廠長經理聯名呼吁給企業“鬆綁放權”,是中國企業改革發展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2014年5月,“鬆綁放權”30周年之際,福建30位企業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希望你們和廣大企業家一道,深刻領會、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敢於擔當,勇於作為,不斷做大做強,促進聯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為國家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早在2002年,習近平總結提出“晉江經驗”時,就對晉江企業家“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曾經七下晉江,進基層、到企業、訪農村。2002年,他撰文總結晉江發展成就和實踐探索,提出了以“六個始終堅持”和“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為核心內涵的“晉江經驗”。他在文中提出:“要在新世紀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就必須像晉江人民那樣,堅持振奮精神勇於拼搏,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發揮優勢善於拼搏,在拼搏中取勝,在拼搏中發展。”
“習書記平易近人,我們辦企業的,喜歡跟他說心裡話。”回憶起當年的場景,安踏體育用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感覺仿佛就在昨天。
2001年4月,習近平出席第三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開館儀式后,他便來到安踏展館。
當時安踏成立9年,隻生產運動鞋。習近平聽完介紹,對企業發展提了三點要求:把好質量關,創出自己的品牌,要有自己的創新產品。
那時候,品牌意識、創新意識在晉江企業家中相當欠缺,為“大牌”代工是晉江鞋服企業普遍的生存模式,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品牌。
習近平對於創品牌的要求,在晉江企業家中引起強烈的共鳴,晉江企業的品牌意識開始覺醒。安踏決定,力邀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為企業代言,並傾力在央視上做廣告。緊跟安踏之后,晉江企業紛紛邀請中國的體育明星代言,打出自己的品牌。
“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才是本分。”2019年3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再次與丁世忠面對面交流,關切詢問安踏如今的發展情況,鼓勵他要努力做大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冰雪運動必然推動冰雪產業,你現在要抓住這個機遇,很好!”
丁世忠把這番話銘記於心,“本分”地守住了實業。2022年,安踏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伙伴,為15個大賽項目中的12支中國國家隊打造比賽裝備。
廈門翔安區馬塘村是福建首個百億村。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曾四次親臨馬塘村指導,馬塘村發展了以銀鷺食品為代表的一批民營企業,堅持以工帶農、以村輔企、以企興村、融合發展的發展路子,堅持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小小馬塘村成為了村企共建促進鄉村振興的典范。
習近平在鼓勵企業家弘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精神的同時,也強調要引導企業家參與光彩事業、希望工程、再就業工程、山海協作等,積極服務社會。
1994年11月,福建省15位民營企業家向全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發出投身光彩事業的倡議書,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成立了光彩事業推動委員會。
作為省委分管領導,習近平每年都聽取一至兩次光彩事業工作專題匯報,解決光彩事業實施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在習近平的指導推動下,三年的時間裡,全省共有350多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海外工商界人士投身光彩事業。
在1997年9月福建省光彩事業促進會成立大會上,時任省委副書記、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名譽會長習近平指出:“光彩事業是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的一面旗幟,是新時期統戰工作為經濟中心服務的新創舉,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目標的橋梁,是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有效形式。我們要滿腔熱忱地繼續扶持和推動光彩事業的發展。”
正如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所指出的:“民營企業家要珍視自身的社會形象,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
“我們不分區域、不分籍貫,隻要是炎黃子孫都是一家人”
“要做好大陸以外的以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為政治基礎團結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國外僑胞聯盟的工作。”
——1990年7月25日,習近平在福州市統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1997年7月,福建省海外聯誼會首次在深圳和珠海分別舉辦港澳地區顧問、理事座談會。
盛夏的酷暑沒能阻擋住130多位省海外聯誼會港澳地區顧問、理事,閩籍知名人士和社團負責人,大家熱情高漲,分別從香港、澳門趕來參加座談會。時任省委副書記、省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習近平親自參加了座談會。
“當時,香港剛剛回歸,澳門即將回歸,福建有80萬港澳閩籍同胞,如何引導廣大港澳閩籍鄉親擁護祖國恢復行使主權,維護港澳繁榮穩定,積極支持家鄉建設發展,擺在了統戰工作的突出位置。”金能籌回憶說,習近平提出,要充分發揮港澳閩籍政協委員、省海外聯誼會理事的優勢,促進港澳同胞人心回歸。他還指出,雖然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空間距離越來越短,相互溝通越來越方便,但與港澳台海外閩籍鄉親仍然需要面對面的溝通、面對面的啟發,這種氛圍和交流是任何技術也無法取代的。
“讓這麼多港澳閩籍鄉親同時來福建不太現實,習近平同志提議,他們不方便來,那我們就過去開。”陳田爽回憶。
事實上,在香港回歸之前,習近平就已經意識到了做好人心回歸工作、凝心聚力的緊迫性。他指出,要拓展與港澳閩籍社團、知名人士的聯誼、交往,了解情況,綜合反映港澳社會各界人士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促進祖國統一的意見和建議﹔協調關系、化解矛盾,團結一切愛國愛港愛澳力量,最大限度地爭取人心,為維護國家主權、保持香港澳門繁榮穩定,為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服務。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與港澳閩籍鄉親面對面互通情況,探討交流,集思廣益,聽取意見,並在此期間約見了港澳地區閩籍社團負責人和知名人士70多人。
座談會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香港經濟界人士評價說,習近平很有智慧,通過這種方式與港澳閩籍鄉親廣泛接觸,很暖人心。
此后連續三年,習近平都親自率領省委統戰部、省海外聯誼會和省各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深珠座談會”。“深珠座談會”的影響力在港澳閩籍鄉親中不斷擴大,參會人數逐年遞增,開創了港澳統戰工作新局面,如今已成功延續了25年。
“深珠座談會”讓很多港澳閩籍鄉親更深入了解祖國和家鄉,增強了向心力,凝聚了愛國力量。很多閩籍社團組團來福建考察交流,隻要有時間,習近平都會接見訪問團的成員。
“習近平書記是人情味非常濃的一位領導,經常和我們拉家常,關心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和企業發展情況。”在香港中華總商會港島東區聯絡處副主任朱正的記憶裡,習近平從來沒有領導的架子,“不管你的企業是大是小,他都把你當朋友,到香港訪問時,還專門到很多閩籍鄉親的企業去看望。”
在習近平的感召下,不少鄉親回鄉投資。鄉親們的企業發展得好不好,也是習近平非常記挂的。
1991年,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在家鄉莆田投資建設了金威服裝(福建)有限公司。“當時主要做貼牌加工,是傳統的服裝生產企業。”吳良好回憶說,“企業發展的勢頭很好,出口的訂單不斷。”
習近平到省裡工作后,多次到金威公司調研。有一次,習近平在車間認真察看了服裝的制作流程后,轉過頭問吳良好:“你想過服裝產品要怎麼科技創新嗎?”
吳良好一愣,他一直注意根據國際市場需求更新服裝款式,但習近平說的服裝產品科技創新,還真沒思考過。
習近平沿著車間的生產線,一邊走一邊笑著說:“你現在專門做貼牌加工,萬一國際市場變化,企業生產就會受到制約。傳統的制造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要嫁接新的科技元素,融入產品,企業才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他和我談到納米技術,說用納米布料制作出來的服裝能防水、防污,特別適合那些戶外工作者,市場前景會很廣闊。中科院有這項技術,你可以了解一下。”吳良好回憶。
這次談話后,吳良好迅速行動起來,赴京找到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與所裡一批資深科學家合作成立了中科納米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成功在國內率先推出“納米服裝”,同時在多個領域開展納米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習近平書記的知識面非常廣,思路非常超前。對我們這些港澳鄉親是真心真意關心,幫助我們發展。”吳良好感念至今。
1993年香港信和集團回福州投資。集團主席黃志祥回憶,習近平非常重視,出席項目的奠基開工儀式,鼓勵信和集團繼續為家鄉建設作貢獻。這麼多年來,習近平每次見到黃志祥都親切握手招呼,了解企業發展情況。“習近平書記真是把我們這些港澳鄉親都當成了自己人。”黃志祥說。
香港回歸前,有100多個閩籍社團,但各社團之間聯系不夠密切,凝聚力不夠強。為此,習近平多次約見香港社團負責人,有時還到深圳與部分香港閩籍知名人士座談,聽取意見,協調社團之間關系,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並提出指導意見。
“習近平書記叮囑我們,要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發揮鄉情優勢,努力壯大愛國愛港力量,把鄉親們團結起來、凝聚起來,積極參與愛國愛港活動,做更多對國家、對香港有意義的事情。”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顧問、香港大紫荊勛賢洪祖杭始終用這些話鞭策自己。
回憶起習近平關心香港閩籍社團建設的點點滴滴,吳良好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習近平書記抓統戰工作既有戰略高度、又有發展眼光,那時他就極力提倡同鄉社團要組織起來,搞大團結、大聯合才會有更大的凝聚力。”
在習近平的推動下,1997年5月8日,香港回歸前夕,香港閩籍社團中的旅港福建商會、香港福建同鄉會、香港福建體育會、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以及香港廈門聯誼總會和12個贊助會共同發起成立了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實現了香港閩籍社團的空前團結。
目前,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有屬會254個,聯系著120多萬閩籍鄉親,逐步形成了香港社團的“福建模式”,成為香港社會最團結的社團組織之一,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香港順利回歸后,為做好迎接澳門回歸祖國的工作,習近平又多次約見澳門閩籍社團負責人和知名人士,引導他們增進團結,在澳門順利回歸和促進澳門經濟社會繁榮穩定中發揮作用。
澳門福建同鄉會名譽會長、澳門歸僑總會永遠會長梁仲虯,是著名愛國僑領、社會活動家梁披雲先生的長子。梁披雲早年在澳門創立了澳門福建同鄉會,廣泛團結鄉親,融入澳門社會,並積極支持和參與祖國特別是家鄉福建的建設。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與梁仲虯見面交談。
“習省長非常敬重我的父親。”2018年,梁仲虯回憶起多年前難忘的一幕:“我回福建時去他的辦公室拜訪。進了門就看見牆上挂著一副嵌名聯——‘近所當近 平其不平’。這是我父親早年前寫給習省長的,這麼多年了他還保留著,的確讓我非常感動。后來我們就在這副嵌名聯下合了影。”
梁仲虯回憶,習近平與澳門社團負責人談話時說,福建人一定要團結,梁披雲是澳門愛國華僑的一面旗幟,希望大家要尊老敬賢,團結在一起,共同為澳門的繁榮穩定和祖國的發展作貢獻。
在澳門回歸前幾個月召開的第三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上,習近平專門向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推委會委員、澳門福建同鄉總會常務副會長許健康了解澳門閩籍鄉親的情況,希望在澳鄉親在促進閩澳交流合作、維護澳門繁榮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習近平書記對我們說,團結才有力量,團結才有希望,福建的鄉親隻有團結起來,才能在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推動閩澳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會委員張宗真當時已經在澳門從事經貿活動,他回憶起習近平看望梁披雲等澳門閩籍鄉親時說的話,仍記憶猶新。
福建是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始終積極推動閩台交流交往,鼓勵台胞在閩投資興業。
時任台盟福建省委會副主委陳正統祖籍台灣南投,因為這個身份,他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兩岸的交流合作,常常深入調研總結如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我經常把調研成果寄給習近平書記,收到了他多次回信。”
在省台盟的檔案室裡,保存著這些珍貴的回信。2002年8月14日,習近平在一封回信中,希望陳正統繼續關注和深入研究,不斷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習近平同志很關心在閩工作生活的台胞,台聯舉辦台胞學習班等一些大型活動,他都親自到場參加,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時任福建省台聯會長張希東說,“他還經常關心過問一些老台胞的生活情況,在細微處關心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當年參與服務台商的福建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回憶,習近平多次交代大家,台胞到我們這裡來,要多關心他們,多問問他們有什麼困難,盡量幫助他們解決在投資、經商、就學等方面的困難。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習近平的工作軌跡中追尋。
1994年6月21日,一場台資企業現場辦公會在福州市鼓山鎮召開。用地、資金、電力、道路規劃、建設許可証辦理、社會治安……一些在榕台資企業提出了生產經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一邊傾聽,一邊認真記錄。等大家都發言結束了,習近平合上筆記本,用他沉穩的語調說,要在福州市外商投資企業領導小組中,專門建立對台經濟工作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對台經濟工作有關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開類似的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台商投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1997年10月,鷺島秋風送爽。
習近平專門赴廈門調研對台工作。他用一天的時間考察了翔鷺化纖、正新橡膠等台資企業。
第二天上午,習近平與部分台商座談,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推動閩台經貿合作。下午,習近平又馬不停蹄來到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與專家學者座談如何發揮福建的優勢,進一步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在這次調研中,習近平指出,福建對台具有特殊區位優勢,有義務、有責任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多作貢獻。閩台經貿交流合作源遠流長,今后要向更高層次發展,促進兩岸經濟共同繁榮。
“區域化經濟趨勢促使祖國大陸與港澳台經濟加強聯系,閩台經濟地理、產業布局上的互補互利形成了很好的東西呼應,閩台人民之間的民族情結為閩台交流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礎,這些都証明閩台經貿合作大有可為,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習近平在調研中強調。
1999年8月10日,剛剛就任代省長的習近平出席了台商代表座談會。
“不論兩岸關系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將切實依法保護台商的一切合法權益。”習近平的話語,贏得了在場台商的熱烈掌聲,進一步堅定了大家在福建扎根發展、永續經營的決心。
“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鏗鏘有力,直抵兩岸同胞內心。
兩個多月后,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台灣同胞,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團結全體中華兒女,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奮斗。”
“要理解僑心、尊重僑意、保護僑益,為其排憂解難,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要進一步加強同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聯誼工作,更廣泛地聯絡和團結海內外閩籍鄉親,增進了解和合作,激發他們愛國、愛鄉熱情,調動他們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
——1997年2月19日,習近平在全省統戰部長會議上的講話
僑是福建一大優勢、寶貴資源。作為全國第二大僑鄉,加強與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聯誼,更廣泛地聯絡和團結海內外閩籍鄉親是福建統戰工作的一大特色。
2000年,時任省長習近平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到福建16年,工作中都有一個‘僑’字,也可以說從事了僑務工作16年。”
早在1995年4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戰略與管理》雜志上發表一篇題為《“大僑務”觀念的確立》署名文章,首提“大僑務”概念,指出“新時期的僑務工作要打破地域的界限,跳出僑務部門的范圍,使之成為黨和各級政府的大事,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參與的大事”。
習近平在任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推動建立了福州市三級僑情資料庫,要求對福州籍及在福州投資的大客戶情況做到胸中有數,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市級領導同海外200家大華僑、大客戶的聯系制度,進一步密切聯系,增進了解,促進交流。
身為歸僑和僑務工作者的陳慧瑛,在任《廈門日報》副刊主任編輯、記者時與習近平相識。習近平對僑務工作的高瞻遠矚讓她深深感動,她說:“如果沒有‘華僑對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的整體概念,是提不出‘大僑務’的理念來的。”
2014年,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10月17日,一封來自北京的回信在集美校友中引發了熱烈反響。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的一封回信。信中寫道:“陳嘉庚先生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我曾長期在福建工作,對陳嘉庚先生為祖國特別是為家鄉福建作出的貢獻有切身感受。他愛國興學,投身救亡斗爭,推動華僑團結,爭取民族解放,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他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永遠值得學習。”
習近平對嘉庚精神的推崇,從他關心支持陳嘉庚先生一手創辦的集美大學中可見一斑。
集美大學校董會原常務校董兼副秘書長任鏡波回憶:“習省長對陳嘉庚先生有深厚的感情,在擔任校董會主席的三年裡,先后來集美大學7次,是歷任校董會主席中最多的一位。”2000年,《民族之光——陳嘉庚先生歸來的歲月》電視文獻紀錄片攝制組採訪了習近平。作為主創人員之一,任鏡波有幸參與了採訪,“他和我們說,拍陳嘉庚的電視紀錄片是一件好事。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我們弘揚陳嘉庚精神,就能進一步激發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於激勵包括海峽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攜手共進,推動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
習近平對老一輩愛國僑領充滿敬意,也十分關心新一代的愛國僑領。他曾說:“近年來從中國大陸出去的新移民,雖然目前所佔的人數比例還不多,但他們的言語行動,往往會成為華僑、華人認識家鄉和祖國的參照系。因此,也必須重視做好新移民的工作,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
1992年,30歲的曹燕靈作為丹麥華人協會秘書長回到家鄉福州,第一次見到了習近平。
“改革開放以后,海外僑領在年齡上出現了一個斷層。習近平書記提出,要多支持年輕僑領的工作,通過新一代的僑領更好地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流。”曹燕靈說。1994年世界福州十邑同鄉大會在福州召開,曹燕靈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幾位特邀代表之一,后來又受邀參加在泉州舉辦的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
“習近平書記對培養年輕僑領的關心重視,讓我一生謹記,一生受益。”曹燕靈感受深刻。
2001年,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第十屆大會召開,曹燕靈當選為聯合會主席。習近平專門給大會發去賀電,祝願大會成功舉辦,希望大家凝聚鄉情、造福桑梓。
“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希望大家繼續弘揚中華文化,不僅自己要從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積極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促進中外民眾相互了解和理解,為實現中國夢營造良好環境。
習近平不僅關心重視海外閩籍鄉親的發展,還鼓勵他們積極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造福家鄉百姓。
“要進一步加強同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聯誼工作,更廣泛地聯絡和團結海內外閩籍鄉親,增進了解和合作,激發他們愛國、愛鄉熱情,調動他們參與家鄉建設的積極性。”習近平在1997年召開的全省統戰部長會議上強調。
陳清泉是美國華人社團聯合總會主席、美國福建同鄉會名譽主席。1990年,陳清泉隨美國福建同鄉會代表團訪問福州,見到了剛剛就任市委書記一個月的習近平。
“習近平書記熱情向我詢問福建鄉親在美國的發展情況,還有對家鄉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陳清泉說,那天兩個人聊得意猶未盡,習近平邀請陳清泉第二天再到他的辦公室詳談。
后來每次回福建,陳清泉都到習近平辦公室坐坐,聊聊鄉親們的新情況。“習書記和我說,福州改革開放還要多依靠港澳台海外鄉親,希望大家多宣傳家鄉,牽線搭橋,為家鄉招商引資發揮積極的作用。”陳清泉說。
1992年習近平率團訪美時,鼓勵陳清泉把在美福州鄉親的力量整合起來,引導大家回到家鄉去投資。習近平的這個想法,讓陳清泉非常激動,“我后來就想,應該盡快把這個事辦起來。”
1995年美國福州總商會成立,受到了在美福州鄉親的熱烈響應。此后十多年間,美國福州總商會為福建省招商引資上億美元,成為福建省在美國一個重要對外招商引資的窗口。
“在福州工作期間,習書記多次強調,統戰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而華人華僑工作是統戰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福州這個著名僑鄉來說,做好海外華人華僑工作,做好聚僑心、引僑資工作尤其具有特殊意義,這也是福州推動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現實課題。”孫海山回憶說。
上世紀90年代,“以僑引僑、以僑引台”的政策,讓福州掀起了第一波僑台投資熱潮。
1990年初,著名僑領林文鏡在家鄉福清投資建設了全國第一個僑辦工業村——洪寬工業村。習近平不僅先后多次到洪寬工業村出席相關活動,大力支持、推動這個工業村的發展壯大,也多次到印尼拜訪林文鏡,希望他再次返鄉,擴大投資。
被習近平真誠所感動,林文鏡與另一位著名僑領林紹良於1990年10月底至11月初帶團到福州進行經濟考察,並參觀福清的鄉鎮、學校、醫院和工廠。
時任福清市委書記練知軒對1991年習近平在印尼拜訪林紹良時說的話記憶猶新。習近平將林紹良在過去國內暫時困難時期給鄉親們寄回來的米、面、油比喻成雞蛋,希望林紹良與政府合作建設工業園區,一起給鄉親們送隻“雞”,教他們懂得“養母雞生蛋”。習近平說,不能光是直接送“蛋”給他們吃,吃完了仍然是“窮光蛋”,要教會他們“養母雞”,這樣就不斷有“蛋”吃了。
此后,林紹良和林文鏡的林氏集團與福清市政府簽訂開發50平方公裡元洪投資區的協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時任福州市委辦公廳主任陳倫用這八個字總結這段往事。
1992年5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當時全國最大的外商成片開發區——元洪投資區成立。投資區破土興建之時,在全國曾引起極大轟動,躍然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元洪投資區也成為習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間推動建立的全國第一個印尼華僑合作開發區。
自己來了,林文鏡和林紹良還把朋友也帶來了。他們主動和台灣地區東南汽車、冠捷電子等大企業聯系,讓他們來福州看看。在他們的動員下,一批又一批台資、僑資企業紛紛落戶福州。
“實際上,習書記當年做的這些事情,不僅促進福州經濟發展,而且對兩岸關系向前發展也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陳倫說。
習近平與僑界朋友感情至深。1999年9月,習近平在為《改革開放與福建華僑華人》一書所作的序中曾深情地表示,凡是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但廣大華僑華人無論身處何地,總丟不掉深深的中國情,忘不了生養自己的那片熱土,即使幾代人在海外,還是忘卻不了他們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緣。
1992年,第二屆世界福州十邑同鄉大會在馬來西亞詩巫召開,其中一項議程是討論下一屆大會在哪裡舉辦。時任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常務副主席林銘森,在香港打拼多年,很希望香港能有機會主辦一次,但考慮到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當時的規模和實力,又有所顧慮。得知這一情況后,習近平鼓勵林銘森把大會接下來,由香港福州十邑同鄉會主辦、福州承辦,把大家請到福州來。通過這次大會,宣傳福州,擴大影響,爭取更多的海外鄉親回鄉投資興業,促進福州外向型經濟發展。
為了辦好這次大會,習近平擔任了大會顧問,親自主編了《世界福州十邑鄉人創業史》一書,並為該書作序。他在序中寫道,海外華僑和華人身居海外,以極大的熱情,關心著家鄉和祖居地的建設和發展,賑災濟貧、興學育才,投資建設、造福桑梓。他們為家鄉和祖居地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4年10月29日,第三屆世界福州十邑同鄉大會在福州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福州籍社團負責人、代表共三千多人參加了大會。習近平為大會題詞“十邑一家,情系福州”,並在大會上致辭。
大會期間,習近平會見了前來參會的各個代表團,並前往代表們的駐地看望鄉親。大會結束后,習近平還讓各縣(市、區)把鄉親們接回祖籍地,親身感受家鄉發展變化。
閩西是聞名海內外的千年客家祖地。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近1億客家人。
2000年,第16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閩西舉辦。這是全球最大的客家社團活動,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客屬僑胞,回到閩西祖籍地。
這次大會上,習近平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歡迎客家鄉親,並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說:“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希望廣大客屬鄉親一如既往地支持關心福建的發展,加強與福建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互相促進,攜手邁向新世紀。”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習近平同志這兩句詩一般的話,很快傳遍了全國,傳遍了世界各地,這兩句話似乎成了客家的廣告詞。聽到這樣的話,與會人員受到極大鼓舞。”曾任龍岩地委書記的林開欽回憶說。
廣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要理解僑心、尊重僑意、保護僑益,為其排憂解難,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在習近平的指導推動下,福建海外聯誼的朋友圈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2017年2月,全國僑務工作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僑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把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緊密團結起來,發揮他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積極作用,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待統戰工作,習近平始終飽含深情﹔做好統戰工作,他總是率先垂范。
金能籌對此感慨道:“習近平總書記對統戰工作很有感情,也很熟悉。當年他雖然年輕,但理論功底深,工作魄力大,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富有人格魅力。他工作站位高,考慮問題很深遠,能夠團結方方面面的同志,是一位出色的班長和領路人。”
姚智梅至今仍銘記當年習近平對她工作的指導。“人生的道路上有機會在習書記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非常幸運,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
從寧德到省裡,曾和習近平兩度共事的省委原副秘書長、辦公廳原主任李育興回憶往事時說:“習書記的親和力和個人魅力總能感染人。出國訪問時,他有僑胞朋友﹔基層調研時,他有黨外朋友,他的朋友遍布各階層。他善於做人心工作,有著寬廣的胸懷,既細致入微,又眼光超前。在他的領導下,福建的統戰工作生動活潑、富有成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庄嚴提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力量! ”(撰稿人:蘭鋒 林蔚 鄭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