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加快實施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 預計年內可引入社會資本逾2000億元

人民網廈門8月24日電 (余乃鎏、張萌)據廈門市財政局消息,該市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方案實施以來成效明顯,預計今年可引入社會資本超過2000億元,將有效助推廈門城市建設及高質量發展超越。
今年4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印發《廈門市深化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以統籌資金、資產、資源為一體,綜合運用“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有效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廈門城市建設,以打造城市發展新引擎。
據悉,目前廈門新機場、軌道、跨海大通道、新城片區開發、重大產業等重大重點項目同步推進,“十四五”期間資金需求將超過6000億元。而受減稅降費、房地產調控政策等影響,該市有限財政資金重點用於保運轉、保民生和扶持產業發展,使得城市建設資金籌集難度加大,急需通過創新的思維、改革的方式,把財政與金融聯動起來,打通市場資金進入通道,以挖掘資源效益,解決城市建設資金問題。為此,該《實施方案》以打通社會資本進入通道,建立可持續的市場化投融資機制。
今年以來,廈門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已策劃生成16個PPP項目,總投資超過1100億元,其中已有4個項目入庫。上述項目覆蓋產業園區、跨海通道、生態環保以及停車場等多個領域。同時,為將保險公司、各類基金等掌握的長期、穩定、低成本的資金引入廈門並用於投資重大項目,《實施方案》明確將組建廈門市城市建設投資基金。據悉,該基金首期計劃設立兩個子基金,募資規模200億元、可撬動銀行貸款500億元,中遠期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將有力保障全市片區綜合開發、市政公用設施、軌道交通、跨海通道等重大項目建設。
不僅如此,為實現資產變資本、用於擴大有效投資,《實施方案》著眼於盤活在基礎設施領域已形成的一大批優質存量資產,提出將分散的資產集中起來,通過優化重組、資產証券化等方式實行資本化運作,提升資產運營能級,收回資金用於新增投資形成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已通過盤活存量資產策劃8個項目納入國家REITs儲備項目,其中,廈門安居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已經上市,是全國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基礎設施REITs項目,並正推進再生水廠網IPO、垃圾處理、停車位特許經營等資產盤活工作。
在此基礎上,《實施方案》還統籌推進土地成片綜合開發,由市場主體整體實施片區功能組團開發、建設、招商和運營,打造產城人融合、可迭代發展的高品質城區,實現可持續的市場化投資機制。目前,廈門已初步選定翔安新城等作為試點推進綜合開發,選擇相關區域作為綜合開發地塊,引入市場化資金,加快片區功能組團高品質建成投用。
此外,為籌集低成本資金、推進新城開發和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廈門將積極向上爭取地方政府債券額度,加大項目儲備力度,形成“儲備一批、申報一批、發行一批、使用一批”的機制。其中,2022年爭取地方政府債券額度400億元,債券支出進度連續數月在全省排名第一。
據了解,接下來,廈門市財政部門將繼續以統籌“資金、資產、資源”為一體,以“財政政策+金融工具”為兩翼,引入更多的社會資金資本資源,參與廈門城市建設,為該市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財政政策和資金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