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林瑞良到鬆溪縣調研災后重建和城市建設工作

2022年11月07日10:23 | 來源:閩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質量推進災后重建 高水平加快城市建設

4日,市委書記林瑞良到鬆溪縣調研災后重建和城市建設工作。

“今年的洪災已過去幾個月,重建的民房能否在年底前入住?提升防洪安全落實了哪些措施?”林瑞良察看了鬆溪沿岸防洪設施,並在河東鄉詳細了解災后恢復生產情況,強調要分析受災原因,研究防災措施,高標准規劃建設防洪設施,要求市水利部門牽頭組織專家論証指導鬆溪縣,制定科學有效的汛期分流方案,強化與鄰縣(上游)指揮調度的銜接,確保汛期安全。要統籌各方力量,強化工作舉措,幫助群眾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要加強災后重建房屋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同步更新改造污水管網,抓緊通水通電,讓受災群眾在明年元旦前搬進新居。要健全完善房屋安全系統,各縣(市、區)要組織各鄉鎮(街道)每年至少一次對轄區既有房屋安全開展排查,特別要及時拆除危房,持續跟蹤管理新建房屋。

在鬆溪縣城區,林瑞良走街串巷察看城市建設情況,並了解紅旗片區開發建設情況。他強調,要提高規劃站位。鬆溪縣城這樣的規模,規劃要有前瞻性、系統性,城市要跨河向南發展,實事求是謀劃好近中期發展目標和具體建設任務。要下決心做好控規,做好用地調整准備。要切實保障產業用地。這是推動城鎮化的基礎。針對工業用地困難的問題,要主動創新辦法,加快現有工業用地整理,新建多層廠房﹔新開發片區也可以對部分商住用地過渡期調為工業用地,由國有企業持有,十至十五年后工業外移,園區恢復商住功能﹔再一個就是跨河謀劃工業園區。要多渠道解決鬆溪縣城產業不足、影響城市擴大就業的問題。要注重風貌管控。要突出山水格局,讓周邊山體和水系露出來、可親近。要突出古塔、古建筑等重要節點,讓城市記憶更加鮮明。要打造環城路風貌,在沿線種植本地特色樹種,宜疏不宜密,切忌遮擋沿線山水,並落實好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加強邊溝和坡地整理,形成景觀道路。要加強城市管理。組織開展城市治理攻堅行動,集中整治道路不規范停車、店外店、外立面廣告、道路不平整、路燈不夠亮、變電箱不協調等問題,在沿街房屋、背街小巷多安裝路燈,並做好日常保潔,及時沖洗道路,做到干淨美觀。要敞開公園、廣場、體育場等公共場所﹔開展拆除圍牆專項行動,讓街道敞開來、亮起來、暢起來,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要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分路段開展競賽,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要加強城市房屋、燃氣等方面安全管理,讓城市更安全。要科學謀劃片區改造。舊改要有序推進、高品質建設,並嚴控新建項目建筑高度(50米以下)和容積率。現有的舊片區要通過征遷適當疏解。要認真謀劃搬遷政策,引導一些原住戶外遷,讓群眾願意搬、搬得好,騰出空間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質。要搶抓專項債等政策窗口期,組織專家隊伍策劃打包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項目,補齊民生事業短板。

市領導邱建彬參加調研。(朱昕華)

(責編:易雪妍、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