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茉莉花再開,茶香溢中外

2022年12月10日10: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我的故鄉福建既是茶鄉,又是茉莉花茶的故鄉。”作家冰心曾在《茶的故鄉和我故鄉的茉莉花茶》中動情地寫道。

近日,在摩洛哥王國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宣布,將“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項目包括了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這是福州首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榕城茉莉花茶究竟有何魅力?

茉莉花田。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中國春天的味道”

“閩邊江口是奴家,君若閑時來吃茶。土牆木扇青瓦屋,門前一田茉莉花。”一支古早民謠,道盡福州茉莉花茶昔日盛景。

茉莉花與茶的“相遇”始於宋朝。當時,隨著香療的普及,中醫對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有了充分認識,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藝由此在福州應運而生。

清朝咸豐年間,福州茉莉花茶成為貢茶,開始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北京、天津茶廠在福州大量窨制茉莉花茶運銷西北、東北、華北一帶,獲利甚豐,使茉莉花茶生產迅速發展,並達到頂峰。

咸豐十年,福州港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港口。至光緒十二年始終佔全國茶葉輸出總量的1/3以上,成為馳名中外的“世界茶港”、中國茶葉外銷的重要輸出港和轉運港。茉莉花茶因此暢銷歐美和南洋地區,造就了東西方交流史上的佳話,被外國人稱為“中國春天的味道”。

茉莉花茶曾被稱為“中國春天的味道”。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近年來,福州被授予“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福州茉莉花茶被授予“世界名茶”稱號,“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被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4年11月,花茶制作技藝(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縷花香傳千年,眼下,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証,搭上“一帶一路”的順風車,茉莉花茶將帶著福州動人的清香揚帆再啟航,名滿天下。

福州人的“鄉愁”記憶

“小時候每年的三伏天,行走在福州街頭,隨處可見提著茉莉花穿行在車流中的小販,花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在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福州茉莉花茶傳統窨制工藝傳承大師傅天龍兒時的記憶裡,福州的夏天帶著茉莉花的香味。

據了解,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福州不少人家都會在房前屋后種植茉莉,尤其在新店、城門、建新等處,茉莉作為經濟作物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還催生了“收花人”這一行當。

傅天龍說,福州日照短,雲霧繚繞,利於種植茶樹。同時,氣候溫暖濕潤,閩江干流流經處土壤肥沃,透水性好,十分適合茉莉花生長。當地人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形成了“山丘栽茶樹,沿河種茉莉”的種植格局。

“福州的茉莉因當地獨特的自然水土和氣候,不僅生長繁盛,還孕育出具有有冰糖味,清香淡雅的獨特氣味,其最主要的去向是用於茉莉花茶的制作。”傅天龍介紹,1985年,由於福州窨制的茉莉花茶名聞遐邇,茉莉花被選為福州市花,深深烙印進福州人的“鄉愁”。

茉莉花深深烙印進福州人的“鄉愁”。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為了守護福州人心底的文化記憶,自2000年以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先后出台了《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關於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從支持茉莉花種植、花茶加工、園區建設、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品牌宣傳等方面形成保護福州茉莉花茶、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2008年以來,福州茉莉花茶更是陸續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是國內首個同時獲得三大地理標志的農產品。

如今,每到盛夏,福州倉山區帝封江的茉莉花田中仍清香滿盈,江畔一望無垠的純白花苞與遠處五虎山上的連天青翠、烏龍江水的粼粼波光交相輝映,匯成一幅別具意韻的寫意“山水畫”。

初心不變的工藝傳承

一杯茉莉花茶為何能喚起福州人故鄉的記憶?這要從福州茉莉花茶獨特的窨制工藝說起——

窨制,就是將茶坯與茉莉鮮花充分攪拌,讓茶坯吸收花香的過程,可以概括成“蹚、塔、拜(簸)、窨、通、起、烘”7步。

“窨制精髓是花香入骨,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國家級傳承人陳成忠說,成品茉莉花茶見茶不見花,茶中卻有茉莉香,茶水的口感則呈現出甘而不膩、清新爽冽的冰糖甜,“這聽起來簡單,卻是一件費工費料地辛苦活兒。”

陳成忠回憶起與茉莉花茶的“情緣”——15歲就進入國營茶廠當學徒,這一干,就是整整45年,一直到2010年退休,作為非遺傳承人,又被茶廠返聘。如今,72歲的陳成忠仍然繼續著他的“芳香之路”。

陳成忠在制作茉莉花茶。受訪者供圖

在50余載的制茶生涯中,陳成忠對茉莉花茶的傳承制作多了使命感,始終不敢懈怠制茶的初心。“要做好茶,好的茶坯,好的花香原料,好的技術,人的和諧,缺一不可。”為了留住老福州的馥郁香氣,他常常在茉莉盛開的夏夜用一整晚的時間來窨制茶葉,“我一輩子都在學習,現在還沒到頭呢。”

從小的耳濡目染,讓陳成忠的兒子陳錚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和父親一起成立了制茶、售茶的公司。“在父親的熏陶下,子承父業對我而言是順理成章的。”陳錚說,“我也希望像父親一樣練好這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技藝,把它傳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陳成忠父子等非遺傳承人初心不變的工藝傳承,近年來,為了讓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活”起來,福州市還出台多項政策,在支持茉莉花種植、花茶加工、園區建設、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品牌宣傳等方面形成保護福州茉莉花茶及工藝、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同時,鼓勵更多的創新工藝調動茶農、花農和專業技術人員學習鑽研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責編:江葦杭、張子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