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網上群眾工作峰會”嘉賓走進寧德三地 感受“四下基層”好作風
人民網寧德12月28日電 (林曉麗、錢嘉禾、劉卿)福建省寧德市是“四下基層”機制的發源地,也是我國脫貧攻堅路上一個鮮明的注腳。深入基層扎實服務群眾、畬族村民下山、“連家船民”上岸……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這座山海“相會”的城市備受矚目。
“2022網上群眾工作峰會”嘉賓走進寧德市霞浦縣信訪接待下基層展覽,感受“四下基層”工作作風。人民網 焦艷攝
12月28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網、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信訪局主辦的2022網上群眾工作峰會將在福建省寧德市舉行。會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中央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地方黨委政府有關負責同志及專家學者,一同走進寧德的福安市、福鼎市、霞浦縣三地觀摩。
嘉賓們在觀摩霞浦縣信訪接待下基層展覽。人民網 焦艷攝
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以深入基層調研為起步,逐步建立“四下基層”機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
嘉賓在觀摩霞浦縣信訪接待下基層展覽。人民網 焦艷攝
在觀摩活動中,嘉賓們走進霞浦縣信訪接待下基層展覽,切身體會了“四下基層”的扎實工作作風,學習領悟堅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
嘉賓們走進“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們還觀摩了寧德各地觸動人心的脫貧故事。寧德“擺脫貧困”主題展覽反映了寧德市三十多年來的滄桑巨變,展現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在福安市下岐村,“連家船民”搬遷上岸,不僅搬上來、住下來,更是富了起來﹔曾經集“老、少、邊、窮”於一體的“中國扶貧第一村”福鼎市赤溪村,歷經十年“輸血”就地扶貧、十年“換血”搬遷扶貧、十年“造血”“旅游+產業”扶貧的歷程,走出了一條致富路﹔霞浦縣東山村的部分村民曾住在深山茅草房裡,在經過茅草屋改造、造福工程搬遷后,告別了風雨飄搖的生活。
嘉賓在記錄赤溪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們紛紛表示,經過這次觀摩活動,親身感受到閩東精神蓬勃的生命力,切身體會到在脫貧攻堅精神的引領下,寧德過去三十年發生的跨越式巨變,同時,見証了“四下基層”工作作風在寧德深入人心,充分體現當地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決心和行動力。
嘉賓們觀摩寧德“擺脫貧困”主題展覽。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們在福安市下岐村了解“連家船民”搬遷上岸的脫貧故事。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在觀摩寧德“擺脫貧困”主題展覽。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們走進霞浦縣信訪接待下基層展覽。人民網 焦艷攝
嘉賓們走進赤溪村。人民網 焦艷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