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它们穿越时空,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对于非遗而言,保护和传承是不变的课题。近年来,厦门各级非遗保护机构和传承人共同发力,在保护、传承、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绩。
2月17日,由厦门市政府印发《厦门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方案》,拉开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序幕。在此方案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屡被提及。几天前,厦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我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发展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主角之一。
据厦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厦门目前共有五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70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个、国家级11个、省级36个、市级41个、区级81个。全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3名。其中,国家级13名,省级51名,市级47名,区级152名。
非遗项目数量有所增长,传承也有了些变化。新传承人、新传播方式、新融合等正让这些闽南古老技艺“活”起来。
新传承人回归 非遗保护扎根当下
非遗传承面临严峻的断代局面,这是普遍现象。为走出如此困境,厦门各界正不断探索。日前,一批非遗二代、三代的回归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1992年出生的陈嫣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珠光青瓷烧制技艺(同安汀溪)”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树德的外孙女。在结束了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涯后,陈嫣选择了陶瓷专业,2018年毕业后更是回到外公身边,研究、传承珠光青瓷文化。
“很多人认为非遗离日常生活很远,我想扭转人们的这种误解。”这是陈嫣的愿望,她想让珠光青瓷为更多人所认识,让非遗走进大众日常。为此,她积极参与“非遗大课堂”等教学,最近更是开了抖音号“陶瓷姑娘”专门介绍珠光青瓷。
庄秋铭年长陈嫣10岁。但最近,她也调整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回到了母亲吴招治身边,参与招治薄饼门店经营。此前,母女俩都很犹豫,庄秋铭从小学钢琴,回来做餐饮,可惜了一双钢琴手;若不回来,吴招治很苦恼,薄饼事业后继无人。所幸,庄秋铭作出了选择。吴招治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事实也证明,弹钢琴的手烙起薄饼皮来一点不输“薄饼嫂”,作为薄饼传承人,庄秋铭想把这种“家乡味”“古早味”保留下来传下去。
高甲戏思明区代表性传承人白君郎则早早就在儿子白煜锜心中种下了高甲戏的种子。从幼儿园起,他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高甲戏的兴趣。在家练肢体带上儿子,练声腔也带上儿子。父子同台,更是别有一番趣味。当被问及如果儿子未来选择高甲戏,白君郎表示“求之不得”。
盘点各非遗项目,我们不难发现,当下,不少非遗二代、三代等正重新审视着父辈们的非遗项目。他们的新思维、新方法正让非遗重回百姓生活,扎根现代生活。
新媒体助力传承 非遗保护紧跟时代潮流
从单一的口耳相传、书籍介绍,到传统媒体宣传,再到新媒体推介,非遗文化的普及也紧跟时代潮流。近日,不少非遗传承人拍起了短视频,做起了直播。
同安锡雕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庄亚新注册了名为“侠侣锡雕”的短视频账号,主要介绍同安锡雕文化、分享锡雕作品、展示锡雕生活用品制作过程等,偶尔也做做直播。短短三四个月时间,庄亚新收获了2万多个点赞并多次上了热门。更令庄亚新开心的是,据该短视频平台后台数据显示,她的粉丝中的20%都是20岁以下网友。在她看来,同安锡雕是独特的传统技艺,已有数百年历史,与其他非遗项目一样,都面临着年轻受众缺失的现象。“短视频、直播等趣味、简单、接地气,有生命力。”庄亚新说,“此次通过短视频吸引到年轻群体对锡雕的关注,也算是给我们指了个方向。”
半个月前,传统香制作技艺(厦门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建兵也在短视频平台上介绍起了香文化。为了更贴近大家的生活,陈建兵有选择性地分享各类日常香的功效、用途等。“短视频平台里面年轻人比较多,我想让大家知道香不只老年人的专属,也是一项非遗传承项目,历史悠久。”陈建兵介绍,接下来将摸索着转换语境,用更年轻的方式在网络上宣传香文化。
如今,非遗项目宣传推广除了依靠主管部门,非遗保护单位、传承人也成了宣传主体,积极通过新媒体进行自主宣传,不断寻找效率高、辐射面广的非遗宣传方式。这些尝试也让非遗传承人尝到了“甜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以旅游为载体 非遗走出“深闺”
近年来,厦门高居热门旅游目的地榜首。在沉浸式旅游被广泛提倡的当下,厦门旅游业不断寻求新增长点,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项目异军突起,其中也有不少非遗的身影。
老剧场文化公园位于鹭江街道大元路中段。未改建前,这里是始建于1942年的鹭江剧场。位于中心城区、毗邻八市、承载了半个世纪“老厦门人”记忆,这些先天优势让老剧场文化公园成为了游客打卡点。
2014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答嘴鼓、讲古在这里“住”了下来。这些源自市井的曲艺类项目重回市井,面向市民游客,不论是对自身提升还是对外普及,都有着重大意义。厦门鹏翔讲古答嘴鼓传习中心主任李志勇告诉记者:“非遗进公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市民游客在老厦门的氛围里近距离体验非遗,领略了闽南文化的魅力。
无独有偶,中山公园的南音阁也有着一段类似的故事。自厦门南乐团入驻后,中山公园更添雅韵。多年来,南乐团精心策划各类活动,将传统南音曲目、新创排剧目等送到市民游客跟前。他们还携手民间社团开展非遗传承演出,创造性地将南音与茶道、本地特产鼓浪屿馅饼等结合,调动市民的视、听、味觉,吸引关注,普及南音文化。南乐团还推出了南音文化衍生品,设计南音祖师爷卡通形象,以吸引年轻群体。
在同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莲花褒歌也从茶园走进了景区。自2018年起,每年举办的莲花褒歌比赛来到了金光湖景区。即兴对唱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围观、参与。莲花褒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洪参议将此形容为“一大好事”,传承人们先后将莲花褒歌送进了野山谷、影视城、梵天寺等景区。
以旅游为载体,非遗走出了“深闺”。诚如传承人们所盼,非遗在景区“活”起来,遇见陌生人,也遇见希望。